董建君 作品数:19 被引量:6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冶金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40Mn方坯夹杂物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针对40Mn钢转炉→吹氩站→连铸的生产工艺流程,系统分析了该流程下铸坯中氧氮含量、显微夹杂和大型夹杂的组成和数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稳态坯中氧氮平均含量分别为65×10-6左右和70×10-6左右;显微夹杂以MnS夹杂及硅铝酸盐夹杂为主,混浇坯的夹杂物含量为正常坯的2倍;大型夹杂物主要为SiO2夹杂,其次是SiO2-Al2O3夹杂和SiO2-Al2O3-MnO复合夹杂;非稳态浇注影响了钢的洁净度,应当加强浇铸过程中非稳态的控制。 张彩军 董建君 孙学玉 吴昊 朱立光关键词:氧 氮 SHS法制备Al_2O_3陶瓷内衬钢管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研究SiO2的含量及预热温度的高低对陶瓷内衬钢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预热温度及SiO2含量,能提高和改善陶瓷内衬管的性能,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霍璐 刘颖 董建君 赵文成关键词:钢管 自蔓延高温合成 预热温度 陶瓷 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不同焊接工艺对2205不锈钢进行MIG对接焊,研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及保护气体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线能量增大可促进更多的奥氏体生成,但也会导致组织相对粗大;在保护气中加入2%的氮气,可提高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奥氏体含量,从而使接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董建君 张志昌 周弋琳 陈文宾 王晓敏关键词:MIG 奥氏体 30MnSi热轧盘条生产工艺与拉拔断裂分析 2013年 分析了30MnSi热轧盘条的生产工艺、低倍、夹杂物和金相组织,讨论了它拉拔断裂的原因。结果是热轧盘条表面存在纵裂和划痕缺陷,中心偏析、晶粒粗大也是拉裂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董建君 吴静 霍璐 赵文成关键词:热轧盘条 热轧工艺 FTSC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的原因与措施 2012年 对FTSC技术及连铸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连铸板坯出现表面纵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提高连铸板坯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董建君 赵素华 吴爱新 赵文成关键词:连铸板坯 纵裂 转炉吹炼终点[C]含量的控制 2012年 本文详细阐述了转炉吹炼终点[C]与钢铁料消耗、炉龄、出钢过程、回磷、废钢比等相关指标或参数的关系,进而指出了制定与不同钢种相对应的拉碳工艺的必要性。 吴爱新 张丹 董建君 李向东关键词:回磷 炉龄 石灰活性和微观结构对铁水脱磷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管式电阻炉,用工业铁块、磷铁和硫化亚铁配制0.40%P试验用铁水,造渣剂石灰:萤石=9:1,造渣剂与铁水的比例为1:50,熔融温度1 600℃。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全自动压汞仪研究了石灰的微观结构-比表面积(1.05~4.75 m^2/g)、平均孔径(605~1 404 nm)、孔容积(0.23~0.78 mL/g)、体积密度(0.80~3.10 g/cm^3)和活性度(298~350 mL)对铁水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活性度的增加,铁水脱磷率逐渐增加;随着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孔容积和体积密度的增加铁水的脱磷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石灰比表面积2.5 m^2/g,平均孔径750~850 nm,孔容积0.45~0.55 mL/g,体积密度2.0 g/cm^3时铁水的脱磷率达到最好,其铁水脱磷率达到63.0%。 薄荷 董建君 任倩倩 张玉柱 郝素菊 蒋武锋 郝华强关键词:石灰 活性度 微观结构 脱磷率 380CL车轮钢闪光对接焊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7 2012年 对闪光对接焊后的380CL车轮钢进行了弯曲、金相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80CL车轮钢焊缝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魏氏组织+粒状贝氏体,热影响区金相组织为铁素体+魏氏组织+条状贝氏体,焊缝及热影响区硬度值均超过母材,焊接钢板拉伸、弯曲性能合格。 张桂芹 董建君 王燕 赵文成关键词:车轮钢 高炉块状带烧结矿破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主要研究了烧结矿在高炉块状带的破损机制。对于高碱度烧结矿,铁酸钙和赤铁矿的还原消失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是正硅酸钙相变的两倍以上;对于自熔性烧结矿和酸性烧结矿,由于矿物组成中极少甚至不含有正硅酸钙和铁酸钙,所以其强度只受赤铁矿还原消失的影响。 杨改彦 方觉 时国松 高艳甲 辛红艳 董建君关键词:烧结矿 铁酸钙 石灰的活性度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全自动压汞仪研究了石灰的晶粒大小、比表面积、孔隙等微观结构,考察了煅烧时间、温度和压力对石灰活性度的影响规律,确定石灰微观结构与石灰活性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石灰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容积增加,石灰活性度先增大后减小,石灰比表面积约为2.0 m2/g、平均孔径约为850 nm、孔容积约为0.58 m L/g时石灰活性度最高. 郝素菊 任倩倩 张玉柱 蒋武锋 郝华强 薄荷 董建君关键词:石灰 活性度 比表面积 平均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