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菲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镀
  • 2篇镀锡
  • 2篇镀锡板
  • 2篇EBSD
  • 1篇电池
  • 1篇电池壳
  • 1篇电镀锡
  • 1篇电镀锡板
  • 1篇电镀锌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镀锌
  • 1篇织构
  • 1篇砂眼
  • 1篇双相
  • 1篇双相组织
  • 1篇条纹
  • 1篇前处理
  • 1篇屈强比
  • 1篇相组织

机构

  • 6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作者

  • 6篇薛菲
  • 4篇季思凯
  • 4篇刘俊亮
  • 1篇陈圣

传媒

  • 2篇物理测试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冶金分析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宝钢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分辨场发射俄歇电子探针研究纳米锗硅量子点结构的表面组分分布
2008年
纳米结构单体组分分布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高分辨场发射俄歇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束对在550℃和640℃生长温度下分别沉积在硅单晶衬底上的纳米锗硅量子点结构的形貌和表面组分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表层分布元素不是纯锗、硅或均匀单一的锗硅合金,而是不均匀分布的锗硅混合物。纳米结构内,元素呈不均匀分布,锗元素富集在中心部位。640℃生长温度下的相同形貌的纳米点结构显示不同的元素分布性质。组分分布的巨大差异是由不同温度下硅向锗中不均匀偏析所致。
薛菲刘俊亮
关键词:量子点
一种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屈强比钢的EBSD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刘俊亮薛菲季思凯
关键词:双相组织EBSD钢种屈强比
电池壳表面典型缺陷图谱及其成因浅谈被引量:4
2014年
电池壳表面微小点缺陷特别是疑似"砂眼"缺陷已成为制约其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运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和电解酸蚀法对电池壳表面常见的几类典型点缺陷表面、截面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钢中非金属夹杂(渣)物是造成电池壳表面点缺陷的重要原因,有害夹杂物临界尺寸下限推进至60μm。其爆发的宏观特征形貌规律,可成为加工单元人工挑拣的依据和失效分析的先期预判,成为进一步检验分析的指南。
薛菲刘俊亮季思凯凡杨华
关键词:电池壳砂眼
电镀锌表面条纹缺陷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电镀锌板表面暗条纹及冷轧基板对应缺陷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锌耐指纹板表面暗条纹缺陷形成有三种原因:1)钢板次表面的冶炼缺陷经后续轧制露头后引起后续电镀锌层异常,形成黑色条带缺陷;2)热轧基板表面点状夹杂物露头(或热轧轧辊剥落物、富Cr的氧化铁皮压入),周边区域酸洗不完全,形成锈蚀产物后在后续轧制工序被轧入表面,引起电镀锌层异常形成条纹缺陷;3)热轧时表面局部温度偏低,在二相区轧制形成的高斯织构遗传到冷轧板,电镀锌时形成丝状斑迹缺陷。
季思凯薛菲
关键词:EBSD织构
电镀锡板表面条状缺陷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应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近期集中爆发的冷轧电镀锡板表面白色条状缺陷的宏、微观形貌特征和缺陷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并经现场调查及模拟试验,分析认为酸洗前热轧板表面被点状有机物保护,酸洗时无法去除该区域的氧化铁皮,经冷轧轧制后形成此缺陷。
季思凯薛菲
关键词:电镀锡板
镀锡板表面分析实验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手段,对经不同清洗液超声清洗并气枪吹干后的镀锡板样品表面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发现经过这些传统的测试前处理过程,样品表面均会留下一个主要由C、O及可能存在的H为主要成分组成的薄膜。该薄膜在常温下的大气环境中表现稳定,但在轻微加热后可完全脱附。由此总结出对镀锡板样品,使用如下方法,即酒精超声清洗并冷风吹干后,进样到真空室里,等待进行分析前,再将样品微微加热使保护膜脱附,可以得到洁净的待分析表面,满足表面分析的需要。
陈圣薛菲刘俊亮
关键词:X射线光电子能谱镀锡板前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