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小刚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北省HIV-1 B′亚型核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湖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主要流行株核心蛋白(gag)基因P17/24区序列特征,了解其流行特点和变异规律。方法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102例HI V-1感染者的gag基因P17/24区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湖北省共发现4种HI V亚型和重组亚型,B′亚型占82.69%,B′/C重组毒株、CRF01-AE重组毒株各占7.69%,C亚型占1.9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湖北省HIV-1B′亚型与我国河南和云南省等地的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变异分析显示,HIV-1B′亚型毒株gag基因P17/24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P17突变位点较多,P24较为保守。结论B′亚型依然是湖北省HI V优势流行株,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 陈慧萍褚小刚詹发先汤恒彭国平戴涌彭庭海龚作炯
- 关键词:GAG基因基因变异
- 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细胞内定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BEC3G)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类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细胞内定位。方法用Westernblot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不同慢性HBV感染类型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的PBMC及肝组织中APOBEC3G的表达状况及其亚细胞定位。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健康人PBMC中APOBEC3G表达水平极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患者PBMC中APOBEC3G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倍数分别为4.12±0.21、4.07±0.28、4.16±0.36、4.21±0.39,均高于健康人。但不同慢性HBV感染类型患者之间两两比较,PBMC中APOBEC3G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为0.931、0.744、1.675、1.675、2.606、0.931,P值均〉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比较,肝组织中APOBEC3G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0.34与4.34±0.43,q=0.588,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BMC中或肝组织中APOBEC3G表达定位于胞质中,胞核中无表达。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虽有APOBEC3G的表达升高,可能只是HBV慢性感染的伴随表现,APOBEC3G是否参与机体抵御HBV感染的过程尚不清楚。
- 陈辉王鲁文褚小刚严少南龚作炯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单核细胞载脂蛋白B
- 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变化特点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在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分析了湖北省2003年以来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计算不同年份进入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2003-2007年3月28日之间按照要求进行CD4随访检测率和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年内按照要求随访检测率,并分析了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基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的CD4细胞计数变化特点。结果湖北省2003-2006年间抗病毒治疗人数累计达到1211人,累计CD4随访检测率呈上升趋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同治疗基线CD4相比,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的头3个月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29.21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增幅减慢。结论艾滋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逐渐上升,在治疗3个月时增幅最明显,此后缓慢上升。CD4细胞计数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抗病毒治疗CD4随访检测比例不断上升,CD4检测试剂的需求逐年增加,应加强计划管理保证试剂的充足供应。
- 汤恒占发先彭庭海陈慧萍褚小刚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CD4细胞计数
- 湖北省2006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耐药出现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湖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39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采集抗凝全血,测定CD4^+ T淋巴细胞以及病毒载量,同时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平均24个月后,主要临床表现明显改善,CD4>200比例平均达到78.67%,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的比例平均达到59%。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的比例与在固定时间服药>90%的比例存在线性关系。在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78名艾滋病患者中,通过PCR共扩增出51份HIV基因片断,其中对NRTI类药物中度以上耐药的比例达到19.84%。对NNRTIs类药物高度耐药比例高达28.16%,其中对2种药耐药比例达到26.88%,3种药均耐药比例达到17.28%。结论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性逐渐增加,出现了对NNRTIs类药物的高度耐药和交叉耐药,对NRTIs中高度耐药的毒株也大量出现,这将导致临床用药选择极为困难。
- 汤恒詹发先陈慧萍彭庭海戴涌褚小刚
-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耐药监测
- 湖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耐药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提取血浆病毒RNA,用巢式PCR方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135份样本中有115份扩增出pol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在蛋白酶基因上检测到的基因突变有:L63ASP(99.13%),A71TV(32.18%),V77IM(93.04%),I93L(90.43%),L10I(1.74%),K20EMR(3.48%),L24V(0.87%),V32AE(1.74%),M36I(2.61%),I47M(0.87%);逆转录酶上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有:E44K(0.87%),T215S(0.87%);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有:K103INR(3.48%),V106I(1.74%),G190AR(1.74%)。显示115份样本中对NNRTIs的高度耐药突变出现2例,而针对PIs和NRTIs没有出现中度以上的耐药突变。结论湖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多数对现有的免费抗病毒药物敏感,但也发现有少数耐药基因的存在。应加强用药的科学性和抗病毒治疗用药的监管。
- 汤恒占发先彭国平陈慧萍彭庭海褚小刚
- 关键词:HIV-1耐药变异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 RNA、HBV DNA的检测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BV感染情况及复制状态 ,以及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特异性 ,选择地检测慢乙肝患者PBMC中HBVRNA、HBVDNA ,并与血清HBVDNA进行比较。结果 :在慢乙肝患者PBMC中能检测出HBVRNA及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3 8 78%及 77 5 5 % ,且两者的检出率有一致性。当PBMC中HBVRNA阳性时 ,HBVDNA均为阳性 (10 0 % ) ,而当HBVDNA阳性时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HBVRNA阴性 ,两者阳性符合率为 5 0 %。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71.42 %。PBMC中HBVRNA的阳性率与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符合率为 63 . 3 3 % ,血清中HBVDNA与PBMC中HBVDNA阳性符合率为 76 .3 2 %。结果提示 :HBV能感染PBMC ,在部分患者存在着活动性复制 ,这种复制表现为不同于肝细胞内的低水平复制。此外 ,HBV感染PBMC后也存在着非复制状态 ,表现为PBMC中HBVDNA阳性 ,但HBVRNA阴性。另外 ,当血中HBVDNA阴性时 ,少数病例PBMC仍可表现为HBVRNA及HBVDNA阳性。结论 :HBV能够感染PBMC并存在活动性复制 ,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肝脏损害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褚小刚刘建军马金春王鲁文龚作炯
- 关键词:血清HBVPBMCRNA慢乙肝
- 湖北地区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目的了解流行于我国湖北地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对湖北地区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其中102例HIV-1感染者的env基因V3-V4区、gag基因P...
- 褚小刚张险峰詹发先汤恒陈惠萍彭庭海龚作炯
- 湖北省HIV-1流行株gag基因序列测定及亚型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HIV-l感染者流行毒株亚型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随机采集湖北省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提取病毒RNA,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病毒gag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对80份HIV-l感染者的样品进行扩增,得到了62份样品的HIV-1基因片段。共发现7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株。泰国B’亚型占11.3%(7/62),欧美B亚型占4.8%(3/62),G亚型占4.8%(3/62),CRF07-BC占22.6%(14/62),CRF08-BC占6.5%(4/62),CRF01-AE占48.4%(30/62),CRFl5-01B占1.6%(1/62)。在湖北省发现了CRFl5-01B和G亚型。结论湖北省存在多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型,CRF01-AE、CRF07.BC两种重组亚型毒株为目前湖北省HIV-1流行优势毒株,应加强对HIV—I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 褚小刚詹发先彭国平陈慧萍彭庭海汤恒李艳
- 关键词:HIV-1基因
- 新型抗病毒因子APOBEC3G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6年
- APOBEC3G是一种天然抗病毒活性的胞嘧啶脱氨基酶家族成员,近年来因其独特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艾滋病病毒(HIV)复制过程中,APOBEC3G大量包装进入新生成的病毒颗粒内部,诱导病毒负链cDNA胞嘧啶(C)脱氨基突变为尿嘧啶(U),导致病毒丧失活性。而HIV编码的Vif蛋白能拮抗APOBEC3G的脱氨基酶作用,二者形成动态平衡。作为一种机体天然抗病毒因子,APOBEC3G参与了宿主抵抗HIV入侵的防御机制,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机体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可能对未来的HIV及其他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并产生重要的影响。
- 褚小刚杨占秋龚作炯
- 关键词:APOBEC3GVIF
- 湖北省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索切实可行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方法按照我国的防治规划在全省建立10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分析建立示范区后各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结果2004—2006年开展面对面宣教共538 205人次,人员培训共38 629人次;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共计207 370例,初筛阳性率0.57%,确证阳性率0.52%;自愿咨询检测(VCT)共74 720例,HIV阳性率1.14%;孕妇HIV检测率由2004年的68.6%上升到2006年的94.5%,总HIV阳性率为0.02%;高危人群中97.9%落实了干预措施;艾滋病病人治疗总数为2 136例,退出治疗率为5.1%,明显好转率为35.7%;生活困难患者补助率由2004年的50.9%上升到2006年的99.8%,艾滋病孤儿生活照顾率由2004年74.4%上升为2006年100.0%。结论通过湖北省10个国家级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探索出适合本省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为全省其他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 周翔官旭华褚小刚詹发先
- 关键词:艾滋病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