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明锋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碳排放
  • 3篇碳排放强度
  • 1篇大学体验
  • 1篇大学体验英语
  • 1篇大学体验英语...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序列数据
  • 1篇言教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综合
  • 1篇英语综合教程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教学
  • 1篇中国碳排放
  • 1篇收敛性
  • 1篇体验英语
  • 1篇能源
  • 1篇能源结构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覃明锋
  • 2篇张翠菊
  • 1篇张宗益

传媒

  • 2篇生态经济
  • 1篇系统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能源禀赋、技术进步与碳排放强度——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基于1997-2012年的我国省域数据,构建了经济距离权重矩阵,并引入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能源禀赋和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样本区间内,中国碳排放强度全域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即我国区域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2)能源禀赋与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在能源丰裕地区,能源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更倾向于提高能耗来发展经济。与此同时,能源禀赋对碳排放强度的刺激作用还外溢到了其他地区。(3)技术进步能有效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R&D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还有待提高。
张翠菊张宗益覃明锋
关键词:技术进步碳排放强度
基于空间效应的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收敛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根据IPCC提供的方法,估算了1997—2013年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并通过纳入空间效应构建了空间绝对β收敛、空间条件β收敛以及空间俱乐部收敛模型,据此考察了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特征。结果显示:(1)地理位置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收敛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纳入空间效应有利于提高收敛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中国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特征。(3)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水平对于区域收敛效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俱乐部收敛估计结果中显示三区域的收敛速度存在差异,其中东部收敛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张翠菊覃明锋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收敛性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软件评估——《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光盘个案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诸多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软件随之面世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CALL软件进行教学。然而老师和学生们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选择对语言学习有用的光盘软件。目前...
覃明锋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文献传递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协整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参考IPCC的方法,估算了我国1985-2013年碳排放强度,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能源结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波动影响。结果显示:(1)能源结构、城市化和人均GDP与我国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三个变量对碳排放强度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98、0.97和-0.65,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是我国节能减排的最大障碍。(2)碳排放强度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会以-0.226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张翠菊覃明锋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城市化协整检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