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海
- 作品数:69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中华圆田螺血细胞的分类和吞噬活性被引量:4
- 2011年
- 血细胞作为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在贝类的免疫和防御中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中华圆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血细胞的形态与类型以及血细胞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吞噬观察。结果发现壳高4~6 cm的田螺血细胞浓度为(2.17±0.38)×106个/mL。根据血细胞大小,形态和胞质内颗粒的有无可以将血细胞分为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四种类型。Wrighte-Giemsa染色显示,颗粒细胞表现为嗜酸性,其余3类细胞均呈现嗜碱性。另外,通过对颗粒细胞形态的连续观察,发现透明细胞可能是颗粒细胞脱颗粒而形成的衰老细胞。血细胞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吞噬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细胞吞噬杆菌活性最强,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是47.73%和1.44,其次无颗粒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是30.44%和1.12,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无吞噬活性。
- 裴鹏祖胡宝庆谢彦海文春根
- 关键词:中华圆田螺血细胞
- 模拟胃、肠消化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稳定性比较
- 2025年
- 为比较成人和婴幼儿胃、肠消化对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消化稳定性的影响差异,首先构建成人和婴幼儿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对原肌球蛋白(TM)进行体外消化。随后,用Tricine-SDS-PAGE、RP-HPLC和MALDI-TOF-MS等方法测定经体外模型模拟消化后TM的水解度和酸溶性肽浓度以及胃、肠消化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等。结果显示:模拟成人、婴幼儿胃消化终阶段的TM水解度分别为(17.99±1.41)%,(49.46±1.02)%;模拟成人、婴幼儿肠消化终阶段的TM水解度分别为(9.92±1.50)%,(30.68±1.04)%。模拟成人、婴幼儿胃消化终阶段的酸溶性肽质量浓度分别为(74.77±6.84),(46.39±7.5)μg/mL、;模拟成人、婴幼儿肠消化终阶段的酸溶性肽质量浓度分别为(303.99±12),(175.93±11.53)μg/mL。模拟成人胃、肠消化终阶段时,TM的消化片段主要集中分布于15~30 ku范围和20 ku以下,而模拟婴幼儿胃、肠最终的消化片段以大分子为主,主要在20 ku以上,说明成人模拟消化液的消化能力较婴幼儿模拟消化液消化能力强,TM易被成人消化而婴幼儿对TM的消化不完全,可能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成人和婴幼儿胃肠消化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成人的消化系统健全,而婴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消化酶量较少造成的。
- 陈娇华希玮刘鑫刘鑫陈红兵郑双艳
- 关键词:原肌球蛋白
- 褶纹冠蚌组织蛋白酶L,B基因表达及特征分析
- 文春根胡晓娟胡宝庆谢彦海
- 关键词:褶纹冠蚌组织蛋白酶B组织蛋白酶L基因荧光定量
- 文献传递
-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热休克蛋白70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 2014年
- 构建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pHSP70,并经酶切和DAN测序鉴定。将其转入到表达宿主BL21(DE3)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新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4kD。在IPTG的诱导下,其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适表达条件是37℃诱导8h。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发现,一部分蛋白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一部分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Westernblot检测显示蚌在35℃热激诱导1h后,其血、鳃、肌肉、肝胰腺和外套膜组织cpHSP70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蚌在20℃暂养3h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 谢彦海俞泽溪文春根胡宝庆
- 关键词: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70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及2种淡水蚌的血细胞分析
- 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褶纹冠蚌中克隆到HSP70和HSP90基因的cDAN序列,以及从褶纹冠蚌基因组中克隆出HSP70和HSP90基因组序列。
HSP70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664bp(基因登录号:ADM64...
- 谢彦海
- 关键词: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基因克隆荧光定量血细胞分析
- 文献传递
- 实验动物学课程建设之初探
-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特色,成为生命科学高等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根据笔者从事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实践,初步从教学内容选择编排方面论述了课程建设的经验体会.
- 穆松牛许宝华谢彦海何远桥张玉珍褚芳
-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验动物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 文献传递
- 5种蚌螨ITS2基因片段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对5种蚌螨ITS2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经比对后发现序列长度为258 bp(含gap);其中保守位点186个,可变位点57个,总变异率达到22.1%,种间变异率在7.4%~14.9%之间;转换位点11个,颠换位点18个,转换颠换比值为0.61。A,G,C,T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17.2%、18.1%、35.2%,平均嘧啶含量(64.7%)明显高于嘌呤含量(35.3%),说明蚌螨的碱基偏向于AT。弯弓蚌螨(Unionicola arcuata)与Y纹蚌螨(U.ypsilophora)的种间遗传差异为16.2%,这个遗传差异的结果可以支持V idrine将沃蚌螨亚属从寄蚌螨亚属中分离的修订。以细羽螨(Proctophyllodes stylifer)作为外类群,使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5种蚌螨中的Y纹蚌螨(U.ypsilophora)可能是较早从祖先种分化出来的种;系统树的结果可以支持V idrine对寄蚌螨亚属的修订。
- 吴浩彬程剑文春根谢彦海郭维
- 关键词:蚌螨系统发育
- 新棘衣棘头虫及黄鳝组织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分析新棘衣棘头虫和黄鳝的肌肉、肝胰脏、肠道、脾脏、性腺、肾脏及心脏7种组织。电泳结果表明酯酶在黄鳝各组织及新棘衣棘头虫中均有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肌肉组织仅3条酶带,比其它组织的特异性较明显;肝胰脏组织酯酶活性最强,有12条酶带;脾脏与肾脏组织相似性最高;除肠组织外,其它6个组织均有g酶带,且活性一样强,推测g酶带为黄鳝组织EST酶谱的基础带。肠组织只有2条弱酶带,可能是由于黄鳝的肠组织受到损伤引起。新棘衣棘头虫的两条酶带a和i,这两条酶带在黄鳝的其它组织中也出现,由联合系数和聚类分析发现肠道和棘头虫的酯酶特异性最小,推测黄鳝和新棘衣棘头虫之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
- 邓利荣胡宝庆谢彦海文春根龚贵如
- 关键词:黄鳝酯酶同工酶协同进化
- 翘嘴鳜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及功能分析
- <正>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作为主要的抗氧化基因之一,参与动物体液免疫。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种名贵的经济鱼类。近年来,水体环境的污染,使鱼类生境受到胁迫,尤其鱼体收到病原和重金属刺激,CAT在鱼体中...
- 宁瑞红程周玉胡宝庆谢彦海文春根
- 文献传递
- 感染蚌螨卵对褶纹冠蚌体内不同组织的病理学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未感染蚌螨卵或已感染蚌螨卵褶纹冠蚌的外套膜、鳃、斧足、唇瓣、水管5种组织的切片,并进行显微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未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缔细胞分布均匀;而在受感染的蚌体内,各组织的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在蚌螨卵的寄生部位周围形成一个致密的包囊,从而使其周边的组织受到压迫,上皮与结缔细胞变形。表明蚌螨卵的感染对褶纹冠蚌的多种组织造成了病理损伤,从而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 吴浩彬谢彦海文春根丰涛
- 关键词:褶纹冠蚌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