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晓金

作品数:86 被引量:1,054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8篇水稻
  • 16篇胁迫
  • 15篇高温
  • 11篇高温胁迫
  • 9篇树种
  • 8篇电导
  • 8篇电导法
  • 8篇生理特性
  • 8篇迁入
  • 8篇飞虱
  • 8篇常绿
  • 7篇土壤
  • 7篇抗寒
  • 7篇抗寒性
  • 7篇阔叶
  • 7篇褐飞虱
  • 6篇阔叶树
  • 6篇阔叶树种
  • 6篇光合生理
  • 6篇合生

机构

  • 8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江苏省农业科...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全国农业技术...
  • 4篇江苏省气象科...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江苏省植物保...
  • 2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省林业科...
  • 2篇耶鲁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86篇谢晓金
  • 26篇包云轩
  • 19篇李仁英
  • 17篇申双和
  • 15篇李秉柏
  • 14篇李映雪
  • 11篇张耀鸿
  • 8篇郝日明
  • 8篇徐向华
  • 8篇王琳
  • 7篇杨沈斌
  • 7篇程高峰
  • 6篇朱红霞
  • 6篇袁成松
  • 5篇张婍
  • 4篇胡继超
  • 4篇焦圣明
  • 4篇陆明红
  • 4篇沈孝辉
  • 3篇岳海燕

传媒

  • 13篇中国农业气象
  • 8篇生态学报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土壤通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6
2010年
以扬稻6号与南粳43为试验材料,通过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深入探讨高温对水稻的伤害机理。研究表明:水稻抽穗期高温降低了水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也呈下降趋势,而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明显,随胁迫温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急剧下降。相同温度胁迫下,扬稻6号的热害指数(Index of heat sensitivity,HIS)稍低于南粳43,其中扬稻6号的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受高温的影响也稍低于南粳43,说明扬稻6号耐高温能力高于南粳4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高温对水稻结实和稻米品质的伤害机理,筛选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谢晓金李秉柏李映雪李昊宇赵小艳杨沈斌王志明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产量构成要素稻米品质
高温胁迫对扬稻6号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以扬稻6号为试验对象,通过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深入探讨高温对水稻的伤害机理。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加速剑叶叶绿素丧失,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使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高温可加速叶片衰老,并影响植物体其他内源物质的变化,且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作物光合能力。
谢晓金李秉柏申双和刘春蕾汤日圣程高峰
关键词:高温胁迫扬稻6号剑叶生理特性
南京地区引种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研究
本文首次对亚热带北缘—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部分常绿阔叶树种进行越冬适应性观察及其抗寒性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并评价各种抗寒性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常绿阔叶树种在较高纬度地区的引种预测、筛选以及栽培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其中主要研...
谢晓金
关键词:常绿阔叶树种引种抗寒性生理生态学
文献传递
Kira与Holdridge热量指标对常绿树种耐低温能力的评价被引量:10
2006年
广泛收集了南京地区分布或栽培的14种常绿阔叶树种的分布资料,利用目前被国际公认的研究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2种指标,K ira热量指标与Holdridge热量指标,以及年平均气温,计算了14种树种的寒冷指数以及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全范围与均值,分析了这些树种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2种热量指标基本能很好地反映树种本身耐低温能力高低,如大叶冬青,其自然分布于亚热带北纬32,°运用上述2种热量指标都表示大叶冬青耐低温能力强,这与大叶冬青本身引种到南京地区的越冬表现相一致.因此该研究结果对常绿阔叶树种耐低温评价以及在高纬度地区园林中的合理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谢晓金郝日明
关键词:常绿树种耐低温能力
高温胁迫下水稻红边特征及SPAD和LAI的监测被引量:45
2010年
为了促进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长势监测及其灾害评估中的作用,该文以扬稻6号与南粳43为试验对象,通过高温胁迫试验,测定孕穗期高温胁迫后2个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叶片绿色度(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剑叶的SPAD值与LAI随生育期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期均达到最大值,在始穗期与蜡熟期时较低。随着高温胁迫的加剧,SPAD值和LAI不断减小。冠层光谱红边位置、红边幅值与红边面积在开花前呈"红移",开花后呈"蓝移"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提高,3个红边参数也呈现"蓝移"现象。不同生育期剑叶SPAD值和LAI与红边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于红边幅值,以红边位置为参数所建的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水稻剑叶的SPAD值和LAI。
谢晓金申双和李映雪李秉柏程高峰杨沈斌
关键词:遥感光谱分析高温胁迫水稻
季风进退和转换对中国褐飞虱迁飞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近30年NCEP/NCAR逐日气象再分析资料及中国褐飞虱逐候灯诱数据,分析季风指数与褐飞虱迁入量的时空关系,以探明季风进退和转换对我国褐飞虱迁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常年3月中、下旬是我国偏北季风转换为西南季风的时期,西南季风开始后的4月上旬是褐飞虱第1次大规模北迁的时期,第1次大规模北迁的主降区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随后迁向其北的其他稻区。(2)6月中旬—8月中旬是偏南季风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也是各稻区褐飞虱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3)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偏南季风向偏北季风的转换时期,也是褐飞虱北迁的终见期、南迁的始见期,第1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这一时期内,主降区为江淮稻区和江岭稻区。(4)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偏北季风的快速增强期、偏南季风的快速衰退期,也是褐飞虱南迁的高峰期。(5)10月下旬开始偏南季风撤出我国大陆,而偏北季风控制我国大陆,由北到南各稻区依次开始出现褐飞虱迁入的终见期。(6)褐飞虱异常发生年份中西南季风北上的早迟决定了褐飞虱在我国迁入始见期的早晚,而偏北季风南下的早迟则决定了我国褐飞虱迁入终见期的早晚。(7)迁入始见期滞后于西南季风的变化,迁入终见期滞后于偏北季风的变化,它们滞后的时间都为1—3候(即5—15d)。
包云轩黄金颖谢晓金陆明红
关键词:褐飞虱迁入季风指数稻区
一次苏南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对交通能见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0.5°×0.5°的GFS分析场数据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1年6月17—18日发生在江苏省南部地区覆盖沪宁、沿江及宁常高速公路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经过AWMS实测数据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验证,得到如下结论:(1)WRF模式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模拟结果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本次降水过程爆发的主要动力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通道;(3)雨区上空的垂直螺旋度在低层为正、高层为负;(4)干空气的活动对强降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5)强降水是导致公路交通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因素,且水平能见度与降水强度成负指数关系。
汤继涛袁成松包云轩谢晓金
关键词:暴雨WRF数值模拟水平能见度
云南省褐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及其发生大气背景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探明我国西南稻区褐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为后期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通过对2007—2016年云南植保站4—5月份褐飞虱虫情进行分析,选取出云南省勐海、芒市、江城、师宗、麻栗坡、广南6个代表性站点,利用WRF-FlexPart耦合模式对2013年、2015年和2016年这些站点的早期迁入峰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近年来云南省褐飞虱早期迁入虫源的虫源地。选取了2013年褐飞虱早期迁入量较大的迁入峰进行了大气背景分析,结合峰期影响褐飞虱迁飞的大气动力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探讨了影响云南省褐飞虱早期迁入的大气背景。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云南省褐飞虱迁入的虫源主要来自缅甸,部分来自老挝和泰国,少数来自越南,还有极少量来自孟加拉国。(2)这一时期,当释放高度分别为1500、2000 m时,褐飞虱的迁飞高度分别集中在2216 m和2489 m,平均迁飞高度分别是2167、2454 m,从不同释放高度回推的褐飞虱迁飞高度的起伏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系统性垂直气流和下垫面起伏对其上层三维流场和种群迁飞的影响。(3)选取2013年5月22—26日发生在云南勐海、麻栗坡和广南的一次典型褐飞虱迁入过程,分析了大气背景场对褐飞虱迁飞的影响,结果显示:受印缅低压控制或影响,高空从境外虫源区至云南降虫区有西南水平气流作为种群输送动力;温场在降虫区东北侧有"低温屏障墙"存在,阻止了种群的继续北迁;垂直速度场上虫源区有上升气流促使种群起飞迁出,降虫区有下沉气流促使种群降落;弱降水形成的拖曳下沉气流对降虫也十分有利;相对湿度场对此次迁飞过程不形成任何胁迫。
包云轩尚洁孙思思谢晓金陆明红刘万才
关键词:褐飞虱虫源地
利用高光谱数据估测不同温度胁迫下的水稻籽粒中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被引量:8
2012年
水稻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两个主要指标。本文以不同温度胁迫下的水稻田间试验为基础,分析水稻成熟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与不同生育期冠层反射光谱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稻籽粒的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与不同生育期冠层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在某些波段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水平。进一步分析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红边参数等光谱参数与成熟籽粒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拟合较好的参数进行筛选,建立了水稻成熟籽粒粗蛋白含量(GCPC)和直链淀粉含量(GAC)监测模型,运用独立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精确度为0.393-0.683,准确度为0.708-0.923,RMSE值为8.706%-11.296%。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对水稻籽粒粗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谢晓金李秉柏朱红霞
关键词:水稻籽粒粗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光谱参数
施硅期对砷污染土中水稻体内磷砷含量与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水稻砷污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如何降低水稻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向土壤中施入100 mg·kg-1的硅肥,通过不同时期土壤溶液中的磷、砷和硅的动态变化以及水稻各部位的磷和砷的含量及分布来研究不同施硅期对水稻砷磷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硅期影响水稻不同部位的生物量、砷含量和磷含量。分蘖期施硅,水稻饱粒质量和结实率最大,其中水稻饱粒质量比对照高52.4%,其次为开花期和灌浆期施硅。分蘖期施硅,水稻籽粒中的砷含量最低。同时,开花期和灌浆期施硅与幼苗期施硅相比,显著降低了籽粒中的砷含量(P<0.05)。然而,不同施硅期并未显著影响茎叶、根和谷壳中的砷含量(P>0.05)。分蘖期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谷壳中的磷含量,减少了水稻籽粒和根中的磷含量,但对茎叶的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水稻的生长,土壤溶液中的砷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土壤溶液中的磷和硅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水稻移栽后146 d外,不同施硅期对其他采样时期的土壤溶液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施硅期显著影响了大部分采样时期的土壤溶液硅含量(P<0.05)。不同施硅期未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的磷含量(P>0.05)。综上可知,在分蘖期施入100 mg·kg-1的硅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并降低水稻对砷的积累。
李仁英李苏霞谢晓金徐向华沈孝辉王荐张婍李君
关键词:水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