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煜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生素D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基因与骨质疏松被引量:2
- 2004年
-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与众多因素有关,而遗传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目前研究的若干侯选基因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最受瞩目。该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这两个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综述,从而阐明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谢煜姚珍薇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基因骨质疏松症
- 160例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孕妇按自愿原则分成镇痛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子的不良反应等。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剖宫产率及产程中使用缩宫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母子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孕妇易于接受,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镇痛效果明显,对母子无不良影响,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 谢煜白明春马秀娟杨红英朋春燕
- 关键词:分娩疼痛腰硬联合疗效
- 维生素K、雌激素和骨质疏松被引量:1
- 2006年
- 谢煜姚珍薇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维生素K雌激素进行性发展价格低廉
- 雌激素和维生素K对大鼠血清IL-6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雌激素和维生素K对IL-6、BGP、IGF-1表达的影响情况,以反映骨转换,探讨雌激素和维生素K防治骨质疏松(OP)的机理。方法以去卵巢雌性SD大鼠作为绝经早期OP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去势组(OVX组)、卵巢去势+雌激素组(OVX+E组)、卵巢去势+维生素K组(OVX+Vitk组)和卵巢去势+雌激素+维生素K组(OVX+E+Vitk组)。卵巢去势1月后分组给药,8周后集中统一处死。取左侧股骨检测骨密度,取右心室血清检测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 OVX组与Sham组比较,雌激素(BMD)显著下降,血清IL-6测量值明显升高,表明造模成功。OVX+E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差别有显著性;OVX+Vitk组与OVX组比较,血清IL-6测量值低,差别有显著性;OVX+E+Vitk组血清IL-6含量与Sham组最为接近。结论去卵巢大鼠BMD下降,骨吸收指标IL-6升高,表明绝经早期骨代谢处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状态,导致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下降是OP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骨密度及血清IL-6含量检测表明,维生素K和雌激素防治OP均有效,二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高于单一用药。
- 杨第芳谢煜
- 关键词:维生素K雌激素白介素-6骨密度
- 维生素K抗去势后大鼠骨小梁骨质疏松形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K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以去双侧卵巢雌性SD大鼠作为绝经早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卵巢去势1个月后先后经腹腔注射维生素K15mg.kg-1.3d共2周,8mg.kg-1.3d共2周,12mg.kg-1.3d共2周,15mg.kg-1.3d共2周,8周后集中处死。称体重、子宫湿重,测左侧股骨骨密度,右侧股骨病理切片做骨小梁形态计量观察,检测右心室血清IL-6(白介素-6),BGP(骨钙素)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结果维生素K能使模型大鼠的骨密度显著增加,使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BGP及IGF-1含量显著升高,明显改善骨小梁形态,而子宫重量无变化。结论维生素K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小梁形态,增加骨密度,而对子宫无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骨形成,抗骨吸收起作用。
- 谢煜姚珍薇
- 关键词:维生素K骨质疏松SD大鼠
- 雌激素和维生素K抗去势成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寻找一种或一组简便有效,价格低廉的防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方法,以期为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去卵巢雌性SD大鼠作为绝经早期骨质疏松模型。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卵巢去势(ovariectomized,OVX)组(OVX组,n=10)、卵巢去势+雌激素组(OVX+E组,n=10)、卵巢去势+维生素K组(OVX+vit K组,n=10)和卵巢去势+雌激素+维生素K组(OVX+E+vit K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n=10)。卵巢去势1个月后,分组给药,8周后集中统一处死,取左侧股骨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右侧股骨病理学切片进行骨小梁形态计量观察,取右心室血清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6、骨钙素(bone gla protem,BG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含量。结果①OVX组与sham组比较,骨密度显著下降,血清白介素-6和骨钙素测量值明显升高,而胰岛素生长因子-1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②OVX组骨组织病理学切片40倍光镜下骨小梁形态计量观察结果与sham组、OVX+vit K组、OVX+E组和OVX+E+vit K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OVX+E+vit K组与sham组最相似。③OVX+E组与OVX组比较,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骨密度显著升高,而股骨中段(皮质骨为主)骨密度升高,差异无显著意义。OVX+vit K组与OVX组比较,股骨中段(皮质骨)骨密度显著升高,股骨干骺端(松质骨为主)骨密度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OVX+E+vit K组股骨干骺端和股骨中段骨密度均显著性升高,与sham组最接近。④OVX+E组与OVX组比较,血清白介素-6含量和骨密度低,胰岛素生长因子-1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OVX+vit K组与OVX组比较,血清白介素-6测量值低,骨钙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测量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OVX+E+vit K组血清白介素-6,骨钙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含量与sham组比较,最为接近。结论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形成指标胰岛素生长因子-1下降,骨吸�
- 谢煜姚珍薇杨帆
- 关键词:骨质疏松维生素K雌二醇白介素-6骨钙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
-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39例,B组患者28例。两组均先服用米非司酮150 mg(分5次服用),A组给予米索前列醇0.4 mg阴道后穹窿上药,以后每4∽6小时根据宫缩情况上药0.2 mg。B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100 mg经腹壁羊膜腔内注药。比较两种方法用药后宫缩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引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情况、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引产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A组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和用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5.1±2.6)h、(4.4±2.1)h和(9.5±4.0)h,均较B组(19.6±5.4)h、(7.0±2.2)h和(26.7±7.3)h短(t=13.098,t=5.039,t=11.348,均P〈0.01)。A、B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配伍乳酸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均安全有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产程更短。
- 凌丽杨弟芳谢煜盛庭立
- 关键词: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乳酸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 巨大宫颈后壁肌瘤1例报道
- 2007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发现腹部包块5年,腹胀2年入院。入院前5年,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未引起重视及治疗。入院前2年患者腹胀,进食减少,包块迅速增大,上界达剑突下3指,在外院行CT诊为“畸胎瘤”,由于患者经济困难未手术治疗。入院前3d,患者腹胀加重不能进食,大小便困难,有肛门排气,伴持续性腹部隐痛,急诊入院。既往月经3/28~30,量中,停经5个月,白带较多。
- 杨帆刘方珍谢煜
- 关键词:腹部包块急诊入院大小便困难盆腔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