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动脉瘤
  • 5篇栓塞
  • 4篇血管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外科
  • 4篇外科手术
  • 4篇显微外科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颅内
  • 4篇介入
  • 3篇外科手术治疗
  • 3篇显微手术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介入栓塞
  • 3篇出血
  • 2篇血管内栓塞
  • 2篇栓塞术

机构

  • 13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3篇谢锋
  • 8篇张文波
  • 7篇叶敏
  • 6篇赖湘
  • 5篇黄进兴
  • 4篇梁明礼
  • 3篇廖政贤
  • 3篇林宇佳
  • 3篇张文
  • 3篇张国栋
  • 2篇李劲松
  • 2篇丘琪政
  • 2篇龙舟
  • 2篇吴兴华
  • 1篇王东晓
  • 1篇徐招柱
  • 1篇陈纪欢
  • 1篇饶广浩
  • 1篇刘晓平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第三届中山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24例报告
2008年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2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收集1999~2007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7.5岁,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高颅压征和共济失调,全部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19例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4.2%(1/2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掌握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张文波叶敏赖湘谢锋黄进兴梁明礼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梅州市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2016年1-6月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栓塞前均行2D-DSA及3D-DSA检查,确定责任动脉瘤后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者认为栓塞满意后即刻行3D-DSA复查,应用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在AW(Advantage Workstation;GE Medical System)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评价动脉瘤栓塞的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共发现52枚动脉瘤(4例为多发动脉瘤),均顺利进行介入栓塞术(其中38枚动脉瘤单纯行弹簧圈栓塞,14枚动脉瘤在支架或球囊辅助下栓塞),均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图像融合,在融合图像的46例患者中:30例动脉瘤内无造影剂充填,10例瘤颈处见造影剂显影,瘤体部无造影剂显影,6例瘤体内见造影剂显影。结论:根据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来评估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残留情况来判断弹簧圈栓塞的致密程度及残留瘤腔大小,有助于术者判断动脉瘤栓塞术后是否继续进行栓塞或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且为以后的术后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林宇佳张国栋廖政贤谢锋张文吴兴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3D-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头颅3D-CTA及3D-DSA图像,3D-CTA图像及3D-DSA图像均由1名副高以上影像诊断医师及1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进行阅读判断,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为标准,对比分析二种检查手段对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35枚小动脉瘤(26例为单发,3例为2个小动脉瘤,1例为3个小动脉瘤),CTA共检出30枚,准确率85.7%,漏诊5枚,假阴性率(漏诊率)14.3%,假阳性4个,误诊率为10.3%;DSA共检出35枚,准确率100%,假阴性率(漏诊率)0,假阳性1个,误诊率2.7%。其中CTA漏诊的小动脉瘤中3枚直径为≤3 mm的微小动脉瘤(颈内动脉1枚,小脑后下1枚,后交通1枚);2枚直径3~5 mm(颈内动脉1枚,前交通1枚)。3D-CTA与3D-DSA对小动脉瘤(3 mm^5 mm)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100%,2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微小动脉瘤(≤3 mm)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100%,2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小动脉瘤(3 mm^5 mm)的诊断,3D-CTA是无创、快速及安全可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3 mm)的诊断上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而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3D-CTA,并且3D-DSA可以为临床下一步治疗小动脉瘤提供更多的信息。
林宇佳廖政贤谢锋张国栋张文吴丽丽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及并发症的预防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探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6例患者中,治愈50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0%,术后随访6个月~2年,1例复发,术后1年内再次手术显效;术后颅神经功能影响5例,脑脊液漏、颅内感染1例,颅内血肿2例,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无死亡、致残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良好的显微外科操作,借助神经内镜辅助,重视岩静脉等血管的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梁明礼赖湘叶敏张文波谢锋丘琪政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并发症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开颅夹闭者32例为手术组,介入栓塞者38例为介入组,进行两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后致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和介入组出院时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各有各的优缺点,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刘文浩丘琪政梁明礼赖湘张文波谢锋
关键词:开颅夹闭介入栓塞预后
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06年
李劲松叶敏龙舟张文波黄进兴谢锋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检查显微外科手术
急诊医生用床边B超在浅表软组织异物取出的价值
目的 总结急诊医生主导床旁B超声技术在浅表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便携式迈瑞型彩色超声诊断仪BD177921对65例外伤后浅表软组织内异物存留患者行超声诊断定位,引导手术实施,探取异物。结果 结合患者病史,B型...
饶广浩徐招柱谢锋王东晓
关键词:急诊医生床旁B超取出术
介入治疗与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与夹闭术治疗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分级a SAH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isher分级、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isher分级Ⅱ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Ⅳ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中预后良好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0%,Barthel指数为(82.14±6.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5±6.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清除颅内积血,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谢锋
关键词:介入栓塞手术夹闭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DVRT)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至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在介入手术室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颅内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术的患者96例,共115枚动脉瘤。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根据栓塞前2D-DSA造影及3D-DSA重建结果,选取最佳工作体位,充分暴露动脉瘤的瘤颈、瘤体,行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术。术者根据2D-DSA造影图像显示栓塞致密后结束手术。观察组患者在术者认为动脉瘤栓塞致密后,运用3D-DSA重建的数据进行双容积重组成像,根据重组图像判断动脉瘤栓塞的致密程度来调整手术方案,使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2组患者手术均有一组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完成。两组患者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压指标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动脉瘤部位、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48,0.774,P值分别为0.929,0.942);2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69,0.225,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为(479.81±51.21)mGy、(103.52±10.18)min,对照组分别为(511.95±53.26)mGy、(114.60±9.5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6,-2.516,P值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发生再次破裂1例,对照组4例;观察组无发生血栓者,对照组3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48、4.256,P值均<0.05);观察组术后无脑梗死发生,1例动脉瘤复发;对照组4例脑梗死,3例动脉瘤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19、10.811,P值均<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采用DVRT,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栓塞的效果及与周�
林宇佳廖政贤谢锋张国栋张文黄天良吴兴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急性期显微手术(发病后6h内)199例和急性期显微手术271例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超急性期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出院时GOS评分及中长期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均优于急性期手术者,其中344例随访6个月~5年,超急性期组恢复良好(ADLⅠ-Ⅱ级)为72.5%(111/153),急性期组为45.5%(87/191)。结论超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康复疗效显著,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应积极争取超急性期手术。
谢锋赖湘叶敏张文波黄进兴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