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星
-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模糊时间序列分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模糊时间序列分析在传染病发病率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模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7月我国内地法定报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逐月发病率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8月~2010年11月的相应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SARIMA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模糊时间序列分析相对于SARIMA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模糊时间序列分析对于HFRS等传染病发病率的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张韬冯子健杨维中李晓松赵星郭鹏飞何红燕
- 关键词:HFRS
- 不同湿度下日均气温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滞后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探究不同湿度分层下日均气温对成都市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2014年成都市每日居民死亡数、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quasiPoisson回归结合DLNM分析相对湿度对日均气温与每日居民非意外死亡数关系的修饰作用,并比较不同湿度下冷、热效应的不同。结果成都市日均气温-死亡效应在不同湿度下冷、热效应的差异均有所不同。高湿度下的具有明显的冷效应且当天达到最大值,持续时间约为15天;未观察到明显的热效应。中湿度下的冷效应在滞后0~1天出现,2天左右达到最大值,效应持续时间约为10天;而热效应显现出较弱的急性效应和收获效应。低湿度下的冷效应在滞后1天出现,3天达到最大值,效应持续时间约为5天,此时热效应表现较为急骤,当天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并表现出一定的收获效应。结论成都市的气温-死亡效应主要表现为冷效应,且湿度越高冷效应达到峰值时间越短,效应持续时间越长;而热效应不明显,但随着湿度的降低,也可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急性效应和收获效应。
- 张雪赵星吴芸芸
- 关键词:气温
- PCO模型大鼠卵巢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应用来曲唑建立多囊卵巢(PCO)大鼠模型,从组织及细胞水平测定模型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状态,探讨卵巢氧化应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为PCOS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编为实验组〔45只,予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mL/d+来曲唑1mg/(kg·d)灌胃〕和对照组(45只,仅予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mL/d灌胃),均持续28d。每日定时行阴道细胞涂片巴氏染色镜检,判断动情周期,每7d测量体质量了解生长情况,第29d两组大鼠统一处死、采血。测量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FAI);解剖子宫、卵巢,称重后计算器官质量指数;所得两侧卵巢,一侧固定后石蜡切片HE染色,另一侧制备组织匀浆、单细胞悬液,测定组织匀浆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卵巢单细胞悬液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比较两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分析卵巢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PCOS的关系。结果 1实验组用药12~15d后动情周期消失,体质量增长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2实验组性激素改变符合人类PCOS特征;3实验组卵巢质量、卵巢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子宫质量、子宫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4相对对照组大鼠,实验组大鼠卵巢HE切片镜下表现为卵泡数量增多、白膜增厚、颗粒细胞层变薄、间质增生等改变;5实验组大鼠卵巢组织内MDA含量、TOS、氧化应激指数(OSI)高于对照组,SOD活力、TAS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1应用来曲唑可成功诱导大鼠PCO模型,适于研究卵巢病变。2本方法所制备的PCO模型卵巢处于
- 龚晋吴东波张兰兰李佳赵星张丹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活性氧氧化应激
- 工具变量法在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 2024年
-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环境暴露广泛而非随机、混杂偏倚较为复杂,对其因果推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因果推断方法引入观察性研究中,其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研究提供了更多统计方法的选择。工具变量法(Ⅳ)作为一种能够很好控制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因果推断方法,逐渐应用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本研究介绍了Ⅳ的基本原理,归纳了目前应用Ⅳ进行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的研究进展与局限性。当前环境流行病领域应用Ⅳ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合理使用Ⅳ并与其他因果推断方法的有效整合将成为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的发展重点。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环境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的因果推断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和依据。
- 石慧郑古峥玥赵星黄守瑞艾宝卓吴佳隆林华亮
- 关键词:工具变量法因果推断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暴露
- 变系数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 背景与目的: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疟疾和温度间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是仅基于平均气温,如月(周、日)平均气温,或月(周、日)平均最低气温.然而一系列最新进展表明这完全不足以解释气温与疟疾的关系.基于最新理论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的线索...
- 赵星李晓松周晓华冯子健
-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对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短期效应,探讨大气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急性危害。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2014~2016年成都市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的短期效应,并在不同年龄组(<65岁组和≥65岁组)中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成都市区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47μg/m3和109.35μg/m3。在非意外创伤急诊全人群中,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在滞后1d时最大,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急诊人次数分别增加0.634%(95%CI:0.273%~0.997%)和0.413%(95%CI:0.166%~0.660%)。在≥65岁组中,调整全部气态污染物(SO2+NO2+CO+O3)的影响后,PM2.5和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滞后1d的急诊人次数分别增加1.439%(95%CI:0.599%~2.287%)和1.150%(95%CI:0.566%~1.738%)。结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升高与非意外创伤急诊人次数呈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健康的急性损害较大。
- 陈诗琪王艳艳郭冰张佩赵星
- 关键词:空气污染急诊时间序列颗粒物
- 因果图模型及其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不良饮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但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定量阐明具体饮食因素与健康结局的因果关联面临很多困难。近年来,因果推断的迅速发展为充分利用和发掘观察性研究数据,产生高质量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其中,因果图模型通过整合大量先验知识将复杂的因果关系系统可视化,提供了识别混杂和确定因果效应估计策略的基础框架,基于不同的因果图,可选择调整混杂、工具变量或中介分析等不同的分析策略。本文对因果图模型的思想和各种分析策略的特点及其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旨在促进因果图模型在营养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 唐丹肖雄杨帆胡逸凡殷建忠赵星
- 关键词:因果推断营养流行病学
- 西南区域核心地区中老年男性自然人群饮酒量与口腔菌群关系初探
- 2021年
- 目的分析西南区域核心地区中老年男性自然人群饮酒量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探寻超量饮酒相关菌群与饮酒相关癌症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6月,采集目标人群唾液样本进行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并进行以饮酒史为目标变量的问卷调查。根据饮酒量将受试者分为不饮酒组、适量饮酒组、超量饮酒组,进行菌群α多样性分析、组间菌群丰富度差异分析、菌群功能预测、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模型预测等分析。结果共纳入59例调查对象,其中不饮酒组23例(39.0%),适量饮酒组23例(39.0%),超量饮酒组13例(22.0%);平均年龄为(61.90±8.85)岁。超量饮酒可提高口腔菌群丰富度(P<0.05),改变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TM7门[G-6]菌(TM7_[G-6])等特定菌属丰度(P<0.05),调节癌症相关通路(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TM7_[G-6]等3种菌属可有效区分不饮酒组与超量饮酒组(曲线下面积=0.915)。结论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TM7门[G-6]菌(TM7_[G-6])菌属为西南区域核心地区中老年男性自然人群潜在超量饮酒标志物菌群,超量饮酒相关菌群与口腔癌关系密切。
- 吴鲲鹏赵洵颖刘齐周婷慧张维杨帆赵星胡秀英赵会玲左浩江
- 关键词:中老年男性口腔菌群
- 中老年群体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关系:基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中老年群体中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纵向关联,并探索影响该关联的效应修饰因子。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 UKB)基线调查与首次重复调查中临床生化数据与人体测量数据,采用Klemera Doubal(KDM)算法构建生物年龄(biological age, BA)并计算BA加速。使用基于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变化分析(change analysis)探究酒精戒断的变化与BA加速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将年龄、性别、吸烟、饮茶、喝咖啡和体重指数作为分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5 412名研究对象。与从不饮酒相比,短期戒酒会加速生物衰老[β=1.00,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5~1.86],而长期戒酒则未观察到明显生物衰老加速(β=-0.20, 95%CI:-1.12~0.71)。体重指数可能是潜在的效应修饰因子。结论 短期戒酒会加速生物衰老,而随着戒酒时间的延长,该衰老加速作用会逐渐消退。
- 陈鸿祥蔡佳洁魏君张红梅向毅黄子桐徐浩肖雄赵星
- 关键词:衰老酒精戒断
- 降雨频率对疟疾和降雨量关系的效应修饰作用——层次贝叶斯变系数模型
- 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疟疾仍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疟疾是由雌性按蚊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气象因子在其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关于疟疾和降雨关系的研究仅基于降雨量,并且研究结论不一,表明降雨量不足以解释降雨与疟疾的...
- 吴芸芸王楠张雪赵星
- 关键词:降雨疟疾贝叶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