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鸣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院64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的642例ADR报告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42例ADR报表中,男性比例(50.94%)高于女性(49.06%)。在年龄分布方面,〈10岁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比例最高;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58.8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主(70.4%);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剂型是粉针剂(46.57%);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58.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 赵洪鸣
-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药师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
- 2011年
-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人们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使用药品后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程度严重的则为药源性疾病。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受药物因素、人体因素、与药物吸收、分布、排泄有关的因素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所以药师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 赵洪鸣
- 关键词:药师
- 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我院2009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100%,.疗程超过24h的比例高达92.85%。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监管。
- 赵洪鸣
- 关键词: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
- 骨科术后引流改良计量方法的探讨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究骨科术后引流应用改良计量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行骨科手术治疗且留置引流管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改良方法进行计量,对照组通过目测引流袋上所示刻度进行计量,观察两组之间因引流量的误差而造成的拔管时间的差异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总引流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输血患者数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有3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而实验组无一例发生。结论:术后引流采用改良计量方法较目测计量方法准确,为拔管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的引流计量方法。
- 孟庆玲张桂华赵洪鸣孙湘
- 关键词:术后引流骨科手术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