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迟元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术
  • 1篇调脂
  • 1篇调脂治疗
  • 1篇动力学监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监...
  • 1篇正性肌力
  • 1篇正性肌力药
  • 1篇正性肌力药物
  • 1篇脂代谢
  • 1篇衰竭
  • 1篇皮穿刺
  • 1篇强化调脂
  • 1篇强化调脂治疗

机构

  • 2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三...

作者

  • 3篇迟元
  • 2篇朱卫民
  • 2篇兰曦
  • 1篇李朝晖
  • 1篇田芳
  • 1篇石理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床旁血流漂浮导管术在急性心肌梗塞并泵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1996年
朱卫民石理迟元兰曦李长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导管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正性肌力药物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1996年
本文报道了我院采用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5例的结果,5例均获成功。左房平均压由术前2.06±0.35kPa降至术后0.4±0.00kPa,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4.49±1.16KPa降至术后2.49±0.62KPa,二尖瓣跨瓣压差由术前1.93±0.32KPa降至术后0.0±0.39KPa,左心房内径由术前36.75±4.11mm缩小至术后30.75±4.99mm,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0.89±0.18cm2增加至术后1.51±0.26cm2.每搏出量由术前48.0±6.03ml增加至术后65.0±11.02ml。术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会,术后均达Ⅰ级,心尖区舒张期杂音明显减弱或消失。PBMV是一种疗效高、安全、创伤少、康复快的非外科手术疗法。
朱卫民李长焰兰曦迟元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强化调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评价强化调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病人预后的影响 ,探讨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 方法 确诊为老年UAP病人 5 9例 ,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常规组 ,n =2 9)和常规药物加氟伐他汀钠 (Lescol/fluvastatin)组 (氟伐他汀钠组 ,n =3 0 )。以 12导联ST段压低数值总和 (∑ST)和 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作为心肌缺血指标 ,空腹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 -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6鲈潞蟾床馍鲜鲋副 同时观察半年内心脑血管事件。 结果  6个月后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氟伐他汀钠组下降更明显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氟伐他汀钠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一氧化氮明显增加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 -反应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氟伐他汀钠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均少于常规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脑卒中及心原性猝死者也较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强化调脂?
田芳李朝晖迟元
关键词:心绞痛老年脂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