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晓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储层
  • 5篇地震属性
  • 3篇地震相
  • 3篇油气
  • 3篇震相
  • 3篇裂缝密度
  • 3篇流体
  • 3篇储层预测
  • 2篇地震属性优化
  • 2篇多属性
  • 2篇岩性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油气藏
  • 2篇气藏
  • 2篇裂缝性
  • 2篇裂缝性储层
  • 2篇流体识别
  • 2篇泊松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约束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海石油北京...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2篇郎晓玲
  • 6篇彭仕宓
  • 5篇康洪全
  • 2篇郭召杰
  • 2篇张凤红
  • 1篇陈树民
  • 1篇索重辉
  • 1篇王晓杰
  • 1篇姜传金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物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第四届全国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在流体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44
2010年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与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等多种弹性参数,综合判别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降低单纯利用纵波弹性阻抗反演的非唯一性,增强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颜色编码交会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众多叠前同时反演属性三维数据体在剖面和空间上进行解释,提高了对弹性反演属性的解释能力。将该反演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于新疆某油田M地区,优选Xu-White模型估算S波时差曲线,对4个不同角度的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前同时反演,使用AVO颜色编码交会分析技术预测了工区中砂岩和含油气性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储层和流体。
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凌勇许建明
关键词:泊松比流体识别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方法及地质建模研究
郎晓玲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地震约束裂缝密度地质建模
廊固凹陷万庄构造隐蔽圈闭预测研究
本论文以廊固凹陷万庄构造隐蔽圈闭预测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测试及分析化验资料,发挥了三维地震资料的空间预测能力,识别和落实了研究区隐蔽圈闭,系统地阐述了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体技术、地震...
郎晓玲
关键词:三维地震隐蔽圈闭地震相储层预测油气勘探
整合多尺度信息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探讨被引量:26
2011年
由于裂缝性储层裂缝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且在空间呈现块状分布,常规地质建模方法并不适用于裂缝建模,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及岩心裂缝观测,探讨了适合裂缝性储层的建模思路和方法,指出从岩心观测和测井解释上获得小尺度裂缝的参数,包括裂缝密度、几何形态以及其他裂缝属性的统计信息;基于三维地震获取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信息.通过对2种信息的整合,以大尺度裂缝分布为约束条件,用小尺度裂缝密度数据插值出储层空间的裂缝密度场,运用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生成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其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探讨了一套适合裂缝储层的建模方法.
彭仕宓索重辉王晓杰郎晓玲
关键词: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裂缝密度
井震结合在缝洞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塔里木盆地A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缝洞识别和预测的难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开展了缝洞识别和预测研究。通过模型正演,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两峰一谷型的"串珠状"强短轴反射或杂乱反射特征,常规电阻率曲线的"双轨"现象异常突出,成像测井中以切割井壁的正弦线或颜色较深的斑块显示为主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改进后的Sobel边缘检测图像处理方法,井震结合预测了研究区缝洞体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孔洞的分布具有分区成片的特征,在尖灭线北部区域,溶洞发育密度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南部区域溶洞密度相对较小,而裂缝发育主要沿南部区域的断裂带分布。与已有生产井的产能资料验证,吻合程度较高。
郎晓玲郭召杰刘红岐
关键词:地震井震联合成像测井串珠
XB地区火山岩岩相划分及储层精细刻画被引量:18
2010年
本文从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入手,结合钻井和地质等资料,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构造趋势面分析、地震约束反演及三维可视化等综合地震预测方法,将松辽盆地XB地区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种亚相,并圈定了爆发相、溢流相和裂缝发育带等火山岩气藏有利储层。结合密度反演方法,本文按照多岩性、多门槛值提取储层厚度的原则,精细刻画了研究区火山口的古地貌、有效储层厚度及分布范围,并为实钻证实。
郎晓玲韩龙王世瑞陈树民姜传金
关键词:火山岩地震属性密度反演有效储层
独特角度交会技术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解释中的应用
2010年
基于角度交会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分析原理,对四川M气藏的多种叠前AVO反演属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独特角度交会方法比传统AVO交会方法能更好地区分AVO异常;独特颜色编码的交会方式可以定量预测储层流体的分布,大大提高AVO属性解释的能力;独特角度交会方法可应用到叠后地震属性和多种测井曲线的交会中,为地震属性的优化和地质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张凤红
关键词:地震属性优化流体预测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Z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基于裂缝响应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分频、振幅、相干、波阻抗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的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进后的基于线性图像增强的本征值相干预测方法,预测出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潜山缝洞储层发育带和下一步井位部署主要潜力区。指出Z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裂缝,缝洞发育区主要分布在Z9井区、Z37井区、Z21井区和Z13井区。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同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
关键词:储层预测
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和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正确预测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而经典的叠前AVO反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地震资料的叠前信息,能较好的区分含流体砂岩与泥岩的分布,但并不能有效区分油气水的分布。研究分析了叠后、叠前AVO反演的优缺点,讨论了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可同时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进而计算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参数,通过井上测井响应特征的标定,利用AVO角度交汇技术进行纵波阻抗和泊松比交汇分析后,可准确、快速得到油气水的空间分布。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和较高的分辨率,能更准确地表征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为识别储层流体性质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也是地震反演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凌勇
关键词:AVO泊松比流体识别
基于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被引量:41
2013年
针对目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分大尺度和中小尺度两种裂缝级别建立DFN离散裂缝模型。首先,按照确定性建模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模型。然后,以岩芯观测和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密度、长度、倾角、方位等统计信息为基础,在地震裂缝预测的属性体约束下,建立全区裂缝密度分布模型,并以该数据体为约束,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中小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实现井间裂缝密度的约束。最后,通过整合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DFN模型,建立Z地区综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其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基础。
郎晓玲郭召杰
关键词:裂缝密度地震属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