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敏刚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自组装
  • 2篇酞菁
  • 2篇酞菁铜
  • 2篇聚苯
  • 2篇聚苯胺
  • 2篇分子
  • 2篇苯胺
  • 2篇层层自组装
  • 1篇导电薄膜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液相
  • 1篇液相有机合成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自组装制备
  • 1篇组合化学
  • 1篇小分子
  • 1篇离子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4篇郑敏刚
  • 3篇郑保忠
  • 3篇隆泉
  • 2篇来婧娟
  • 2篇李晶
  • 1篇周建华
  • 1篇陈昶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静电自组装制备聚苯胺/近红外染料复合超分子薄膜的研究
论文用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导电高分子聚苯胺与伊文思蓝、靛蓝胭脂红、苯胺兰三种近红外吸收染料的超分子复合薄膜,并研究了静电自组装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   在制备工艺及工艺参数研究过程中,针对静电自组装法的主要工艺参数如pH...
郑敏刚
关键词:静电自组装聚苯胺导电薄膜
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被引量:3
2008年
综述了固相、液相组合化学中以可溶性离子液体为载体的有机合成新概念及最新研究进展,并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作为载体负载反应底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如有关的重要有机反应、组合化学和小分子库合成等。该方法具有上载率高、适用反应范围宽、分离纯化简便、结构检测容易和可回收重复使用等诸多优越性,这对于传统的固相、液相合成方法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来婧娟周建华郑敏刚隆泉郑保忠
关键词:固相有机合成液相有机合成组合化学
聚苯胺/磺化酞菁铜自组装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2009年
运用层层自组装的技术制备了聚苯胺/磺化酞菁铜(PANI/CuTsPc)超分子复合薄膜,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与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明,PANI和CuTsPc具有良好的层层自组装特性,沉积过程具有均匀性与重复性;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复合薄膜是由PANI和CuTsPc组成的,PANI和CuTsPc通过静电力的作用组装成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是非晶态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薄膜表面是比较均匀和致密的,但有一定的粗糙度。
李晶郑敏刚来婧娟隆泉郑保忠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聚苯胺
层层自组装制备PANI/CuTsPc复合薄膜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聚苯胺/磺化酞菁铜(PANI/CuTsPc)超分子复合薄膜,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电导率测试仪与热分析仪对复合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以及导电性、光吸收与热稳定性能的研究。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PANI与CuTsPc具有良好的层层自组装特性,沉积过程具有均匀性与重复性,复合薄膜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均具有平而且宽的强吸收谱带;红外光谱表明,PANI和CuTsPc通过静电力的作用成功组装成膜,复合薄膜的共轭体系得到加强;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达到了0.3S/cm;热分析结果表明CuTsPc组分的加入使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李晶郑敏刚陈昶隆泉郑保忠
关键词:层层自组装光吸收电导率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