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薇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血
  • 3篇血型
  • 3篇抗体
  • 2篇输注
  • 2篇念珠菌
  • 2篇配血
  • 2篇葡聚糖
  • 2篇聚糖
  • 2篇交叉配血
  • 2篇红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尿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查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抗体

机构

  • 10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10篇金薇
  • 5篇卢春娟
  • 4篇曹艳
  • 4篇李月琴
  • 3篇李晓焕
  • 3篇姜月红
  • 3篇苏波
  • 2篇尤玉红
  • 2篇李晓林
  • 2篇张超
  • 2篇王彤
  • 2篇王锋
  • 2篇闫莉
  • 2篇孙健
  • 1篇冯恩航
  • 1篇施中凯
  • 1篇李红
  • 1篇刘惠敏
  • 1篇刘洋
  • 1篇胡晓丽

传媒

  • 3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5
  • 4篇2009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析降低临床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的应对措施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时如何降低患者的风险性避免误差的产生。方法对106例输血病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对策。结果临床中为患者进行输血时的风险和失误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尽量避免,让患者获得较好的输血效果,防止各类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患者。结论研究分析临床输血风险以及误差能够有助于改善临床输血操作,提升输血效果,减少输血风险。
金薇
关键词:输血风险
(1,3)-β-D葡聚糖水平在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中的评价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1,3)-β-D葡聚糖水平同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共计9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进行白色念珠菌造模。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静注氟康唑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体内真菌数量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念珠菌菌数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均逐渐降低,且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模型组念珠菌菌数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反映白色念珠菌病的感染程度,同时可以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做出评价。
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病WISTAR大鼠氟康唑
输注储存红细胞对患者循环游离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和结合珠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输注储存红细胞对患者循环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一氧化氮(NO)消耗和结合珠蛋白(HP)的影响。方法从该院住院、拟输血患者中,选择创伤、内皮损伤及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患者各10例,分为创伤组:包括外伤和骨折等患者,排除慢性病,血液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内皮损伤组: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患者。于输血前采集3组患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做FHb、NO、HP等指标检测,记录检测数据,患者输注(21±3)d储存红细胞悬液2U/人,分别于输血后15min、60min、2h、24h和1周,采集患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重复上述指标的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比较各组输血前后及各组间相应的检测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FHb、NO、HP测定值水平,输血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输血后15min,FHb、NO、HP水平均有大幅提高,在接下来的1h至1周内又有所下降,但输血后血浆FHb水平明显高于输血前,而输血后NO、HP水平明显低于输血前。结论输注储存红细胞可以增加循环FHb水平和降低循环NO水平。
李秀伟胡晓丽施中凯金薇姜月红冯恩航蒋蕊刘惠敏杨淑莉
关键词:输血游离血红蛋白一氧化氮结合珠蛋白
对血型血清学检查中疑难血型进行判断及处理的方法
2009年
目的为使输血工作者熟知3种介质交叉配血的原理,探讨遇到配血不合问题时如何处理。方法采用3种介质的配血方法。结果快速准确将血液配合。结论保证不延误临床用血,以达到安全输血。
卢春娟李晓焕李红李月琴曹艳苏波金薇
关键词:抗原抗体血型交叉配血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配血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技术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血辫中的样本,于患者未抗凝血样进行交叉配血,探讨离心速度对配血影响时,选用不同的离心机来进行探讨;探讨新生儿抗体影响时,采取选择和新生儿血型不同血液进行交叉配血。结果采用血辫中的标本,由于其未能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假阳性率为86.67%(52/60);患者血样不抗凝,配血假阳性结果为90.63%(87/96);如果孵育时间由15 min缩短至5 min,阳性标本的漏检率为66.67%(8/12);使用不配套的离心机配血结果假阳性率为23.81%(5/21),假阴性率为25.00%(3/12);有21.33%(32/150)的新生儿血清中抗体形成不完全,采用异型血交配,可呈现出"假配合"结果。结论配血时,如果对孵育时间、离心力等进行调整,会造成假阳性、假阴性等结果。这是由于血清内的纤维蛋白丝没有完全的被消耗,也可能是因为红细胞凝集导致的,让患者的血液和供血者血液发生了不抗凝情况,导致结果假阴或假阳,给临床配血带来了影响。约有21.33%的新生儿血型抗体不完全,因此临床为新生儿进行输血需要对其血型进行鉴定,确保其安全性,单纯的从配血结果来进行判断是不足够的。
金薇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影响因素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5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卢春娟金薇刘洋曹艳李月琴
关键词: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红细胞表面血红蛋白尿自身抗体
血浆(1,3)-β-D葡聚糖及C-反应蛋白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评价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指标(PLT)及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及非白色念珠菌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结果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色念珠菌
从临床输注血小板效果分析谈成份输血的应用
2009年
血小板的输注在临床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输注血小板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HLA及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的供者,避免了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达到一血多用,减少了输血反应。
卢春娟李晓焕苏波金薇李月琴曹艳
关键词:血小板血型抗体筛选血小板抗体
血型错误输入7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卢春娟李晓焕曹艳李月琴苏波金薇
关键词:输血
B_3亚型的血清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2005年
患者,男,40岁,汉族,配血时发现该患者血型异常,暂定O型,后经反复核查,证实该患者为我国人群中较少见的B3亚型,现报告如下。
卢春娟孔令杰金薇
关键词:B3亚型血清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