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晓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入路
  • 3篇手术
  • 2篇寰枢
  • 2篇寰枢关节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下入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颅颈
  • 2篇颅颈交界
  • 2篇颅颈交界区
  • 2篇颅颈交界区畸...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脑血

机构

  • 1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11篇闫晓鹏
  • 8篇吉宏明
  • 5篇陈胜利
  • 5篇胡涛
  • 4篇贾贵军
  • 3篇任晋瑞
  • 3篇张刚利
  • 2篇胡昌辰
  • 2篇张轩
  • 1篇沈波
  • 1篇徐成
  • 1篇甄自刚
  • 1篇姚晓辉
  • 1篇段虎斌
  • 1篇任少华
  • 1篇张世渊
  • 1篇张燕
  • 1篇李军伟
  • 1篇王春红
  • 1篇成睿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导航及内镜下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使用一次性透明鞘小骨窗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4 cm,骨窗直径2~2.5 cm,手术时间45~110分钟(平均70分钟),平均血肿清除率95%。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27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使用一次性透明鞘小骨窗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优点微创、精准、省时及预后好,经颞入路仍是直接简便的入路,因此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姚晓辉张世渊成睿沈波闫晓鹏吉宏明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
不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闫晓鹏陈胜利胡涛吉宏明
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5例、经口腔人路齿状突磨除术后症状加重致枕颈失稳1例、外伤所致2例)的临床资料。施行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监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和影像学改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18例中16例钉棒内固定系统和寰枢椎复位良好,1例复位不良;骨性融合良好16例,欠佳1例。术后临床表现均不同程度好转,1例突发呼吸骤停死亡。术后平均随访6.62个月(3~28个月),JOA平均评分为11.62±3.23,与手术前评分(7.51±3.8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6,P=0.004)。结论经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疗效良好,能够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贾贵军吉宏明张刚利张燕胡昌辰任晋瑞闫晓鹏
关键词:脱位寰枢关节寰枕关节
大鼠液压冲击颅脑损伤后血中神经肽Y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肽Y在大鼠液压冲击颅脑损伤模型血浆的动态变化,探索神经肽Y在创伤性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性Wistar大鼠168只:实验组(n=126)和对照组(n=42)。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42只大鼠。实...
闫晓鹏段虎斌刘跃亭王学蛟范益民吉宏明张刚利张建宁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异位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并文献复习
刘凯陈胜利胡涛闫晓鹏
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采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的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共1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行脊髓血管造影确认供血动脉、瘘口位置及引流静脉情况;于显微镜下切断瘘口处血管。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脊髓功能改良Aminoff-Logue评分(mALS)评估疗效,mALS 0分为治愈,较术前评分下降≥3分为改善、下降<3分为未治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均消失。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及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脊髓MRI检查均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mALS为(2.06±1.98)分,与术前的(5.56±2.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愈6例,改善11例,未治愈1例。病程<3个月的7例患者中,治愈5例,改善2例;病程为3~12个月的6例患者中,治愈1例,改善5例;病程>12个月的5例患者中,改善4例,未治愈1例。结论复合手术治疗SDAVF有助于提高病变治愈比例,降低并发症;预后与病程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任晋瑞贾贵军闫晓鹏李军伟甄自刚任少华吉宏明
关键词:脊髓血管疾病动静脉瘘复合手术
显微镜下微创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疗效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创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6例腰椎椎管内髓外占位性病变(硬膜下24例,硬膜外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病变长度<3 cm;2例病变为多节段,其中1例病变长度为7 cm,1例为22 cm;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微创通道手术切除病变。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评估局部疼痛的改善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估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影像学随访关节突损伤程度及脊柱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的病变均为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脑脊液漏及感染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16(13.6±1.3)个月。16例神经根疼痛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均完全缓解,VAS评分中位数由术前的7分(5~9分)降至0分(0~1)分;术后12个月,26例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1.4±1.7)分恢复至(25.7±0.9)分。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T复查显示关节突及脊柱稳定性均未受影响,随访期影像学证实病变无一例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微创通道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较小的占位性病变及多节段囊性病变,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对肌肉、关节突关节损伤小,脊柱稳定性好。
贾贵军吉宏明闫晓鹏张刚利吉磊
关键词:腰椎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微创
双额额下入路结合脑血管造影治疗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供瘤血管与周围重要血管关系等的临床分析.
闫晓鹏陈胜利胡涛王春红张轩吉宏明
参芎注射液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在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平均(7.51±3.82)分。均行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神经营养治疗;观察组术后3d起静脉输注参芎注射液,每次5mL~10mL,每日1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固定系统和寰枢关节复位良好32例,复位不良4例;骨性融合良好34例,欠佳2例。术后均不同程度好转,随访3个月~28个月,平均6.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11.62±3.23)分和(9.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6,P<0.01);CT观察骨性愈合速度时间(3.25±1.23)月和(5.25±3.2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6,P<0.01)。结论后路减压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后应用参芎注射液临床疗效良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骨性愈合。
贾贵军吉宏明张刚利胡昌辰任晋瑞闫晓鹏
关键词:寰枢关节颅颈交界区复位后路内固定参芎注射液
双额额下入路结合脑血管CTA治疗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闫晓鹏陈胜利胡涛吉宏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