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鹏秋

作品数:115 被引量:981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肿瘤
  • 20篇胰腺
  • 20篇CT表现
  • 19篇解剖学
  • 18篇细胞
  • 18篇病理
  • 17篇细胞癌
  • 16篇胰腺炎
  • 16篇腺炎
  • 16篇X线
  • 15篇影像
  • 15篇CT
  • 14篇淋巴
  • 14篇腹膜
  • 13篇急性胰腺炎
  • 13篇肝细胞
  • 13篇肝细胞癌
  • 12篇影像学
  • 11篇淋巴结
  • 11篇腹部

机构

  • 8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4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
  • 5篇四川省第四人...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成都市第三人...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东风公司总医...

作者

  • 111篇闵鹏秋
  • 20篇宋彬
  • 19篇杨志刚
  • 16篇刘荣波
  • 15篇陈卫霞
  • 14篇卢春燕
  • 14篇刘再毅
  • 14篇伍兵
  • 11篇严志汉
  • 10篇何之彦
  • 9篇杨恒选
  • 8篇余建群
  • 8篇陈楠
  • 8篇周翔平
  • 7篇周瀚
  • 7篇杨开清
  • 7篇金航
  • 7篇杨志刚
  • 6篇李媛
  • 6篇刘燕

传媒

  • 27篇中华放射学杂...
  • 24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中国医学计算...
  • 6篇放射学实践
  • 6篇中国普外基础...
  • 5篇国外医学(临...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四川医学
  • 4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国外医学(预...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2篇2006
  • 24篇2005
  • 15篇2004
  • 6篇2003
  • 16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7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1
  • 2篇1990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5年
严志汉闵鹏秋章士正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价急性轻症胰腺炎全身并发症病情比较水肿性
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的CT表现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及囊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及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纯囊肿2例,淋巴管瘤3例,纤维瘤病3例,低分化癌1例,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着重观察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其CT表现特征。结果 13例中,1例平滑肌肉瘤为多发,其余均为单发病灶。12例单发病变中,11例病变的轴位最大径均>6 cm,其中,病变上缘超过十二指肠水平段上缘者8例;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SMV/SMA)移位7例;系膜血管被包绕7例;肠系膜血管在病变处汇聚4例;邻近肠管向前方和两侧移位9例,病变包绕肠管2例。13例CT表现各异。结论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根据其CT表现特点及与周围血管和肠管的关系,可做出定位诊断;对其中部分病变还可做出定性诊断。肠系膜原发性肿瘤和囊性病变较少见,采用螺旋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并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可做出较准确诊断。
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关键词:肠系膜肿瘤原发性
腹膜后间隙纵向联系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3
1996年
运用矢状断面解剖。整体层次解剖和光镜观察方法,在34具尸体标本上研究了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在纵向上的延伸,附着和通连,结果显示,(1)肾前筋膜其上下在不同部位与后腹壁腹膜愈合,肾后筋膜向上与膈下筋膜愈合,向下愈着髂腰筋膜,外侧与腹膜愈合;(2)肾周间隙向上伸入肝裸区,肾旁前、后间隙向上受阻于肾前、后筋膜与后腹壁腹膜和膈下筋膜的愈合处,(3)肾周间隙向下开放,延续盆部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深面及腹前外侧壁,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互不通连。
姜苏明高贤华雷清芳周德明闵鹏秋
关键词:肾筋膜腹膜后隙肾周间隙
动态CT扫描检测及定性肾细胞癌优化时间窗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螺旋CT动态扫描检测及定性肿瘤的优化时间窗。方法:24例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经平扫选定病灶靶平面后静脉注射造影剂,延迟14~17秒开始作靶平面增强同层动态扫描,扫描间隔4.9秒,共扫描17~24帧。随后行包括全肾的肾实质期扫描及靶平面单层延迟扫描(排泄期)。在统一标准下明确肾脏各期开始的层面及延迟时间以及肿瘤征象显示最早和最佳层面及延迟时间。明确肿瘤、肾皮质、肾髓质及腹主动脉的峰值及峰值到达时间,并计算每一例肿瘤与肾皮质、肾髓质CT值最大差值。并按肿瘤实质时间-密度曲线的升段斜率的大小分为3型。结果:肾细胞癌CT征象显示最佳时间为70.2秒,最早显示征象时间为23.9秒。肾细胞癌峰值到达时间及峰值分别为54秒及80.4hu。肿瘤与肾实质最大密度差值时间分布于曲线末102秒,占100%。结论:对肾细胞癌患者作病灶靶层面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为24、38、70秒、100秒)加全肾螺旋扫描,或根据需要在同层面加作一层延迟扫描(延迟时间视不同目的而定)可获得比较丰富和全面的检测及定性的诊断信息。
王金红闵鹏秋王培军刘荣波赵小虎毛新清高小龙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肾脏肿瘤时间窗
磁共振VIBE序列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在胰腺癌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疾病患者(胰腺癌26例,慢性胰腺炎15例),行常规MRI检查及3DVIBE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主要观测以下内容:①肿块形态学特点;②肿块多期强化特征,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③胰管、胆管的改变;④胰周血管显示情况;⑤胰周器官受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病灶等。结果:①胰腺癌中出现小泡征2例(7.7%),炎性肿块中出现此征象5例(33.3%);胰腺癌中肿块处胰管狭窄、中断22例(84.6%),而炎性肿块中出现胰管穿通征8例(53.3%);近端胰管相对均匀扩张者胰腺癌组18例(69.2%),炎性肿块组仅1例(6.7%);近端胰管不规则扩张或呈串珠状改变者胰腺癌组3例(11.5%),炎性肿块组12例(80%);两组间上述征象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肿块包绕邻近血管范围>180°者胰腺癌组10例(38.5%),胰腺炎组3例(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肿块强化特点方面,胰腺癌与胰腺炎性肿块的SNR值和CNR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 VIBE序列能较好显示胰腺肿块的一些细微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两种病变在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宋彬闵鹏秋吴苾印隆林刘杰李迎春徐隽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
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其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胃癌且有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例,均经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重点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以及强化后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以肝胃韧带(79%)、腹腔动脉周围(58.1%)、腹主动脉周围(33.9%)及胃结肠韧带(30.6%)转移发生率较高。中上腹部共计160个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1~7个,平均2.58个/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最大短轴径(MSAD)为1.1~5.3 cm,平均3.7 cm。共计有123个部位(71.3%)转移淋巴结中观察到较明显坏死,转移淋巴结≥2.5 cm较多见。结论胃癌的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主要沿胃的淋巴引流途径,与肿瘤在胃中所处位置有关。增强螺旋CT扫描转移淋巴结常呈等低密度,边缘多模糊,可发生坏死,部分可见融合。
周瀚杨志刚闵鹏秋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Bouveret综合征的CT诊断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Bouveret综合征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Bouveret综合征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探讨CT征象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Bouver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缺乏特异性。CT显示胃肠道梗阻3例,胆管积气4例,异位胆结石4例。由于对比剂的良好对比和气体的显示,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道经CT正确诊断。结论CT检查能明确Rigler三联征和胆肠瘘道的存在,对诊断Bouveret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伍兵闵鹏秋李志辉孙家瑜刘再毅陈楠
关键词:BOUVERET综合征CT诊断CT征象上腹部疼痛胃肠道梗阻瘘道
腹膜后间隙放射解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1999年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 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解剖学家Congdon 为代表的侧重于筋膜结构的纯解剖观察(40 - 60 年代) ;以放射学家Meyers 为代表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提出了肾旁前、肾周、肾旁后间隙的腹膜后间隙的新的解剖划分(6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 ;以放射学家为主,也包括一部分解剖学家,在Meyers 的腹膜后间隙解剖划分的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Meyers 的解剖学认识和概念,进行了丰富、补充和修正(80 年代中期至今) 。新近研究主要集中在腹膜后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关系上。讲座将结合文献复习和部分实际病例从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及其它方面介绍横向通连情况;从向上和向下两方面介绍纵向通连情况。熟悉腹膜后间隙放射解剖学研究进展,将有利于提高对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的疾病局部及扩散途径的影像学表现和解剖基础的认识,从而也有利于提高腹膜后间隙疾病影像学诊断水平。
闵鹏秋任兵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放射解剖学
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边缘强化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43
2002年
目的 比较研究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螺旋CT动脉、门静脉 (简称门脉 )双期增强扫描 ,癌灶边缘强化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HCC癌灶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及其对H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42例。全肝平扫后 ,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 2 0s、6 0s行全肝螺旋CT动、门脉双期扫描。 5 μm厚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 (F8RA)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简称免疫组化 )染色 ,重点观察肿瘤包膜、包膜内有无癌细胞浸润、包膜内阳性血管的多少。结果  42例中 ,动脉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13例 ,低密度 8例 ,无明显包膜 2 1例。门脉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 2 7例 ,低密度 2例 ,无明显包膜13例。CT显示肝内子灶 14例 ,其中 9例为单个子灶 ,5例为多个子灶。HE染色示肿瘤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膜 2 5例 ,其中 16例包膜内可见癌细胞浸润 ;F8RA免疫组化染色 ,15例纤维结缔组织内含有阳性肿瘤血管 ,10例纤维结缔组织较厚 ,但其内阳性血管较少。肿瘤无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包膜 17例 ,其中8例癌组织与非癌变肝组织彼此呈交替生长、两者之间无明确分界。结论 HCC螺旋CT动、门脉双期增强扫描 ,癌灶边缘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并能在一定程度?
陈卫霞闵鹏秋周翔平宋彬刘燕沈明恩李真林杨敏
关键词:肝细胞癌CT病理学生物学行为预后
急腹症:腹部影像诊断的一个新热点被引量:15
1999年
急腹症影像诊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 年代和30 年代,当时X 线检查已用于胃肠穿孔和肠梗阻。70 年代超声波,放射性核素诊断和计算机断层摄影相继应用于急腹症的影像诊断。80 年代,随着CT 扫描的进步,它在许多方面都优于X 线平片检查。90 年代中期,MRI 快扫技术和新序列的开发应用,使我们有可能在较短时间里比较清晰的解剖图象。近来已有一些利用前述最新进展应用于急腹症的文章发表。正如国际著名放射学家Alexander R.Margulis 教授最近所说:“今天,腹部X 线平片政让位于CT 扫描及其它经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CT 已成为当今评价急腹症、肠梗阻及腹部症性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由于腹部X 线平片及超声检查具有简便易行,比较经济等优点,而且对大部分见急腹症有相当诊断价值,因此仍为急腹症影像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而CY 则为急腹症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MEI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信急腹症的影像检查及诊断会有一个十分光明的未来。
闵鹏秋刘燕
关键词:急腹症影像学诊断CTX线诊断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