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内生放线菌
  • 4篇放线菌
  • 3篇霉病
  • 2篇疫霉
  • 2篇疫霉病
  • 2篇疫霉病菌
  • 2篇辣椒
  • 2篇辣椒疫病
  • 2篇辣椒疫霉
  • 2篇辣椒疫霉病
  • 2篇辣椒疫霉病菌
  • 2篇病菌
  • 1篇叶霉病
  • 1篇叶霉菌
  • 1篇抑菌
  • 1篇抑菌圈
  • 1篇游动孢子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内生
  • 1篇植物内生放线...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阿里玛斯
  • 3篇涂璇
  • 3篇康振生
  • 3篇黄丽丽
  • 3篇姚敏
  • 3篇王美英
  • 1篇高小宁

传媒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4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番茄叶霉病拮抗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初报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皿内对峙试验从17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株中筛选具有生防效果的拮抗菌株,然后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生防菌的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皿内对峙试验共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放线菌株26株;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49.7%,接种番茄叶霉菌前和接种后喷施BAR1-5发酵上清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2.6%和50.6%;BAR1-5菌株发酵液原液和5倍液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42.5%和33.1%。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AR1-5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1株很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放线菌株。
姚敏涂璇黄丽丽王美英阿里玛斯康振生
关键词:番茄叶霉菌内生放线菌生物防治
植物内生放线菌防治西葫芦白粉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以西葫芦白粉病为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盘筛选试验,从50个内生放线菌菌株中筛选出2个防病效果较好的菌株,叶盘筛选试验发现菌株GKSHJA和PR1-8的无菌滤液原液在接种病菌的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佳,分别达到60.98%和63.22%。温室人工接种白粉病菌的盆栽试验发现,GKSHJA无菌滤液原液在接种前、接种后24h喷雾,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55.22%和16.44%;菌株PR1-8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1.94%和24.39%,且GKSHJA和PR1-8无菌滤液的5倍稀释液在接种病菌的同时使用也有一定的防病效果,其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7.81%和30.19%。在自然感病的田间试验中,菌株GKSHJA和PR1-8无菌滤液的5倍稀释液对西葫芦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56.33%和69.88%。这些结果表明,菌株GKSHJA和PR1-8作为防治瓜类白粉病的生防菌株,具有开发应用潜力和前景。
王美英黄丽丽涂璇高小宁阿里玛斯姚敏康振生
关键词:西葫芦白粉病内生放线菌
辣椒疫病拮抗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
阿里玛斯
关键词:辣椒疫病发酵培养游动孢子内生放线菌辣椒疫霉病菌霉菌孢子
文献传递
内生放线菌gCLA4对辣椒疫病的防治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大豆疫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20 mm,其中gCLA4的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及游动孢子的释放,原液对孢子囊形成及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高达100%和96.2%,稀释50倍后的抑制率仍分别达95.3%和85.6%,并且对其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CLA4对苗期的辣椒疫病有较好防效。接种疫霉菌前48 h2、4 h和0 h以20 mL/盆(2株/盆)浇灌gCLA4菌株无菌滤液于辣椒苗基部土壤,接种后7 d调查病株率,其防效分别达100%、92.3%和80.8%,而接种14 d后分别为77.8%、55.6%和36.1%,说明该菌株无菌滤液具有开发成生防制剂的潜力。
阿里玛斯黄丽丽涂璇王美英姚敏康振生
关键词:辣椒疫霉病菌内生放线菌抑菌圈病株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