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涛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26
- 2006年
-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平衡剖面分析与缩短量计算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平衡剖面分析和缩短量计算,结合成藏条件的分析和生烃史恢复,探讨了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特征,揭示该带的成藏条件和天然气富集特征。提出了米仓山演化模式,认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可供钻探的圈闭发育,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储层、保存条件是成藏关键。其中,二叠系为主要烃源岩,二叠系生屑灰岩和飞仙关组鲕粒灰岩为主要储集层,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膏盐岩层为主要盖层。并且,冲断带构造演化的时序性表现为由西向东变形强度、缩短量变小,变形时间变晚,同时前陆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目的层系、圈闭幅度、类型的相应变化。
- 吴世祥汤良杰马永生郭彤楼黄仁春程胜辉李儒峰陈梅涛
- 关键词:前陆盆地冲断带成藏条件
- 四川盆地北部中段前陆冲断带烃源岩演化史与油气成藏演化史研究
- 本文根据大量的分析资料,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的地质特征,利用野外露头剖面建立了烃源岩演化史和成藏史。研究结果表明:冲断带地层具有“早期沉积稳定、中期沉降剥蚀波动大、晚期剥蚀大”的特点;在成藏方面具有早埋藏晚生烃的特点;并总结...
- 陈梅涛汤良杰蔡勋育吴世祥李儒峰冷德勋
- 关键词:冲断带烃源岩油气成藏成藏模式
- 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汇区构造分区与油气分布被引量:26
- 2005年
- 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汇区经历了至少两期以上的构造复合,表现为近东西向的米仓山背斜叠加在南北向的大巴山冲断褶皱带上,形成以米仓山基底变质岩为核心的东西向叠加背斜褶皱;其次为大致呈近东西向的通南巴主体构造,由于受大巴山构造推覆的影响使其东段构造轴向发生旋转,整体改造为一个完整的北东向背斜构造。通过研究区10余条骨干剖面平衡剖面地层缩短率的计算,指出大巴山前缘和米仓山前缘沿山前带到盆地方向,地层缩短率由大到小。据此,可将大巴山前缘和米仓山前缘划分为强变形带、中变形带和弱变形带。各带在通南巴地区相互影响、相互叠加。从构造变形强度和成藏条件分析,米仓山前叠瓦冲断区带、黑池梁、涪阳坝和南阳场4个区块为研究区勘探最有利的正向构造区块。
- 吴世祥汤良杰郭彤楼李儒峰陈梅涛周雁
- 关键词:油气分布前陆盆地
- 四川盆地北部中段前陆冲断带主要构造演化阶段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 四川盆地北部中段前陆冲断带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北缘,包括秦岭中段大巴山、米仓山及其前陆盆地。该区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和多套烃源岩层以及多期排烃成藏的特点。
本文根据四川盆地北部中段...
- 陈梅涛
- 关键词:盆地模拟埋藏史热史前陆冲断带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研究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奥陶系,油气储量丰富,对其油气藏的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油源区为南东方向的满加尔寒武-奥陶系生油坳陷,其生成的多期次油气通过断裂、储层、不整合面持续向北部凸起之上的奥陶系储...
- 杨宁吕修祥陈梅涛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藏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被引量:15
- 2008年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奥陶系,油气储量丰富,对其油气藏的研究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油源区为南东方向的满加尔寒武—奥陶系生油坳陷,其生成的多期次油气通过断裂、储层、不整合面持续向北部凸起之上的奥陶系储层运移聚集.同时多期次的运聚与成藏造成了油气在平面上分布具有北东密度大、南西密度小的特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孔、洞、缝3种储集空间组合构成裂缝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生物礁(滩)相孔隙型储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海西期的构造活动使得裂缝发育,同时为岩溶发育提供通道,并进一步改善了早期缝洞的连通性.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及巴楚组泥岩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 杨宁吕修祥陈梅涛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
- 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沙107井和轮古40井为例被引量:15
- 2008年
- 塔河和轮南油田分处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的南北两地,构造位置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构造活动差异及后期改造作用的不同造成两地储层发育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沙107井和轮古40井储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轮古40井地处北部构造高点的轮南油田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厚度较薄,缺失地层严重,奥陶系仅发育中下统的鹰山组,但由于该套储层距离上部不整合面近,风化壳储层发育,缝洞系统发达,形成了一套优质的油气储集体。沙107井所在的塔河油田地处南部斜坡地带,奥陶系发育较为齐全,但上部巨厚的上奥陶统非岩溶性地层阻碍了下部中下奥陶统储层的后期岩溶改造作用,又由于中下奥陶统储层远离上部不整合面,因此孔、缝、洞的发育均受到限制,储集性能远不如上奥陶统缺失的北部地区储层。
- 杨宁吕修祥陈梅涛郑多明
- 关键词:碳酸盐岩奥陶系储层轮南油田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 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油气聚集模式探讨被引量:14
- 2005年
- 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很难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但由于其后期长期或多次出露地表遭受淋滤剥蚀和近地表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中裂缝、溶蚀孔和溶蚀洞发育,形成了良好的古风化壳储层且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面以下的风化壳带内。研究表明:来自库车坳陷丰富的湖相烃源岩油气,经大范围分布的古生界与中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提供的运移通道和下第三系与白垩系之间或侏罗系、三叠系砂岩疏导层向南运移,到达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层后,受到上覆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泥岩的封盖而聚集成藏。
- 杨宁吕修祥陈梅涛赵风云张亚光郑多明
- 关键词: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油气聚集
- 四川盆地北部中段前陆冲断带烃源岩演化史与油气成藏演化史研究
- 本文根据大量的分析资料,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的地质特征,利用野外露头剖面建立了烃源岩演化史和成藏史。研究结果表明:冲断带地层具有"早期沉积稳定、中期沉降剥蚀波动大、晚期剥蚀大"的特点;在成藏方面具有早埋藏晚生烃的特点;并总结...
- 陈梅涛汤良杰蔡勋育吴世祥李儒峰冷德勋
- 关键词:热演化烃源岩演化史成藏模式冲断带
- 文献传递
- 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与应用——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为例被引量:9
- 2005年
- 介绍了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方法原理、研究步骤与应用范围,并应用此研究方法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波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划分波动单元、建立地层格架、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沉积速率等步骤,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应用此方程分析盆地的主要演化周期,总结沉积中心迁移规律,识别不整合面并计算剥蚀量,划分成藏旋回,识别波动转换带。此方法在中国南方海相沉积盆地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汤良杰马永生郭彤楼陈梅涛李儒峰陈国飞
- 关键词:沉积盆地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