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成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在小儿心脏病手术中麻醉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心脏病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心脏外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舒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B组给予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C组给予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评估三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三组HR、MAP及SpO2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0 min,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患儿烦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法在小儿心脏病手术麻醉中更具优势,值得应用.
- 钟海清邓铸强梁明启李宁清陈秋成
-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小儿心脏病
-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脑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胸外科手术患者往往需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给予氧气输送,以保障患者手术前后正常的氧气供应,单肺通气(OLV)是开胸手术中旨在减少肺内分流、维持血氧分压而最常用的通气模式[1]。但麻醉过程仍会对人体血氧状况及血流动力学产生细微影响,从而增加手术及并发症的风险[2]。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可为临床应用积累理论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对我院124例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 陈冠文杨广生梁金华梁万益陈秋成黄肖娟
- 关键词:单肺通气脑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肺内分流
- 瑞芬太尼在高龄冠脉搭桥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高龄冠脉搭桥手术中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择期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进行麻醉,于诱导前(T0)、插管后(T1)、关胸即刻(T2)以及术后1 h(T3)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相近,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在T1和T2时点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P<0.05),在对症治疗后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的冠脉搭桥手术中瑞芬太尼在有效缩短术后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的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更适用于快通道麻醉。
- 钟海清邓铸强梁明启李宁清陈秋成
-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冠脉搭桥麻醉
- 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胸腺切除术的60例MG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术中给予单纯全麻,研究组术中给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结果:与参照组比,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更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24h时,研究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采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其苏醒、拔管时间,并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 张培冰陈秋成梁万益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