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爱莹

作品数:82 被引量:39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罗非鱼
  • 14篇免疫
  • 13篇海豚链球菌
  • 11篇养殖
  • 11篇斑点叉尾鮰
  • 10篇基因
  • 9篇水质
  • 9篇细胞
  • 9篇链球菌
  • 9篇病原
  • 8篇对虾
  • 8篇疫苗
  • 8篇净化水
  • 8篇净化水质
  • 8篇弧菌
  • 6篇中草药
  • 6篇南美白对虾
  • 5篇单胞菌
  • 5篇蛋白
  • 5篇气单胞菌

机构

  • 82篇广西水产研究...
  • 30篇广西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82篇雷爱莹
  • 47篇梁万文
  • 46篇陈明
  • 34篇余晓丽
  • 33篇李莉萍
  • 29篇甘西
  • 28篇黄婷
  • 27篇曾地刚
  • 26篇王瑞
  • 20篇黄维义
  • 20篇陈福艳
  • 19篇李超
  • 13篇徐增辉
  • 13篇李咏梅
  • 12篇张彬
  • 10篇彭敏
  • 10篇陈晓汉
  • 10篇陈汉忠
  • 7篇王秋华
  • 5篇李健

传媒

  • 16篇广西水产科技
  • 15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淡水渔业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水利渔业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罗氏沼虾诺达病毒被引量:8
2006年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5尾来自广西某罗氏沼虾养殖场典型白肉病症状罗氏沼虾肌肉中的诺达病毒,结果是阳性5尾,占100%。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实用性强,灵敏度高。
曾地刚雷爱莹
关键词:罗氏沼虾诺达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罗非鱼热休克蛋白70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纯化被引量:3
2011年
以尼罗罗非鱼血液mRNA反转录获得编码罗非鱼Hsp70完整cDNA,重组构建罗非鱼真核表达载体pPIC9K/rtHsp70;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KM71中表达重组罗非鱼的热休克蛋白70(rtHsp70),对表达上清液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采用亲和层析、HiTrap Desalting预装柱脱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表明:克隆至pMD载体上的基因与目的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完全一致;诱导表达上清液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上清液中蛋白条带大小与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每升诱导上清液可以获得约2 mg纯化蛋白。本研究中获得的rtHsp70毕赤酵母工程菌及纯化的rtHsp70为后期rtHsp70-肽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明王秋华王瑞黄婷梁万文李超雷爱莹陈福艳余晓丽甘西
关键词:基因表达毕赤酵母
六须鲶暴发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从患暴发性败血症的六须鲶Silurus soldatovi身上分离到致病菌株(FY-024),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对其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均符合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特征。为了进一步确认该致病菌的分类地位,对其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距阵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共扩增出1 417 b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GQ924477)。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菌株FY-024与鲶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达99.6%~99.9%,聚为同一分支,进一步确认致病菌是鲶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菌株FY-024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药物高度敏感,按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LD50=1.08×106 cfu/尾。
陈福艳陈明黄婷张彬杨家坚雷爱莹王瑞梁万文
关键词:六须鲶暴发性败血症
广西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株PCR鉴定和PFGE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为获知近年广西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种及其基因型变化信息,采用特异PCR方法对2006—2012年从广西发病罗非鱼分离获得的77株临床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对2006—2011年分离获得的37株流行菌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0株鉴定为海豚链球菌其余57株鉴定为无乳链球菌。2006—2007年获得的19株流行菌株中有18株为海豚链球菌(94.7%),仅1株无乳链球菌;2009—2012年分离的58株流行菌株中56株为无乳链球菌(96.6%),仅2株海豚链球菌。PFGE图谱聚类显示,海豚和无乳链球菌分别聚类为两个大分支,20株海豚链球菌共产生4种PFGE带型,带型相似度为83.9%~100%;17株无乳链球菌共产生5种PFGE带型,带型相似度为47.4%~100%。研究表明,广西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菌种已从过去(2008年前)以海豚链球菌为主转变为现在(2009—2012年)以无乳链球菌为主;流行菌株PFGE基因型存在多样性。
李莉萍王瑞黄婷黄维义梁万文李健黄彦雷爱莹甘西陈明
关键词:罗非鱼海豚链球菌基因型
网箱养殖罗非鱼暴发性鱼病的治疗报告
1997年
上思县明江网箱养殖罗非鱼暴发鱼病,该病由饲料某些营养成份缺乏以及病原体感染共同作用引起。采用体外杀虫、灭菌及内服抗病药饵等治疗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雷爱莹
关键词:罗非鱼暴发性鱼病网箱养殖药饵抗病营养成份
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病的初步研究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孤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
曾地刚雷爱莹彭敏李咏梅
关键词:噬菌蛭弧菌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病
文献传递
重组HSP70对罗非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酵母重组分泌表达的罗非鱼HSP70与海豚链球菌抗原在体外非共价结合形成HSP70-抗原复合物,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研究HSP70对罗非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Hsp70在体外能够与海豚链球菌菌体、胞外分泌物(ECP)结合形成HSP70-抗原复合物。tHsp70(10μg/mL)或tHsp70(10μg/mL)-菌体复合物均可极显著刺激罗非鱼淋巴细胞增殖(P<0.01),而ECP对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6),但tHsp70(10μg/mL)与ECP体外非共价结合可减轻EC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μg/mL的tHsp70或tHsp70-抗原复合物作用于罗非鱼淋巴细胞,ICER、PGK、MMP9、MHCⅡ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海豚链球菌抗原(菌体或ECP)单独刺激和无刺激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罗非鱼HSP70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佐剂的功能,为开发罗非鱼链球菌病HSP70-肽疫苗提供了试验依据。
陈明王秋华王瑞甘西李莉萍雷爱莹梁万文黄维义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淋巴细胞海豚链球菌
月鳢败血病病原菌(气单胞菌)的研究
1998年
1997年在南宁和柳州两地发生了严重的月鳢败血病,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
雷爱莹黄伟坚秦爱珍
关键词:月鳢败血病人工感染试验病原菌豚鼠气单胞菌
全文增补中
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分离与培养被引量:5
2011年
为获得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和培养形态特征,试验在不同饲养温度和时间点注射角鲨烯的奥尼罗非鱼进行腹腔巨噬细胞分离;通过培养基血清筛选和瑞氏染色对分离的巨噬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及其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9~25℃饲养温度有利于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大于28℃对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注射角鲨烯后48~72 h是分离腹腔巨噬细胞最佳时期;体外培养显示自体血清有利于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的存活与生长,胎牛血清不适于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同时,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哺乳动物巨噬细胞相似特征,形态不规则、核浆比值低、贴壁生长、可形成多核巨大细胞。为下一步研究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秋华陈明黄维义王瑞李莉萍甘西雷爱莹黄均梁万文
关键词: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
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疫苗及其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鉴于海豚链球菌已成为我国罗非鱼养殖发病死亡最主要的病原菌,本研究利用临床分离菌株对低剂量(1.5×10^5CFU·mL^-1)攻毒耐过罗非鱼进行再次攻毒试验,筛选到1株具有很好交叉免疫保护的疫苗候选菌株CMS005,甲醛灭活制备成疫苗分别通过注射、浸泡及口服免疫罗非鱼。室内水族箱免疫试验中,注射、浸泡和口服三种免疫途径各自的最佳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5%、61、9%和14、3%;池塘小网箱免疫试验结果为100%、86、1%和66、7%。数据分析显示,相同剂量注射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浸泡免疫组与口服免疫组;免疫剂量对浸泡免疫和口服免疫效果的影响大于注射免疫;同时加强免疫可显著提高浸泡免疫与口服免疫效果;超声波处理也可提高浸泡免疫效果。生产小试结果表明,未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在6%~15%之间,而免疫组罗非鱼月累计死亡率不到0.5%;注射免疫和口服免疫效果相当,免疫7d和15d后均可完全控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继续发生;疫苗发生的免疫保护力可持续2~3个月。上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预防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疫苗具有很好免疫效果及生产应用前景。
甘西陈明李莉萍余晓丽徐增辉李超雷爱莹陈汉忠梁万文
关键词: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疫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