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奇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政治
  • 3篇民主
  • 2篇地方分权
  • 2篇政治发展
  • 2篇政治体系
  • 2篇制度化
  • 2篇审视
  • 2篇苏联模式
  • 2篇主义
  • 2篇列宁
  • 2篇列宁主义
  • 2篇领导人
  • 2篇毛泽东
  • 2篇计划经济
  • 1篇党内
  • 1篇党内民主
  • 1篇党内民主建设
  • 1篇邓小平
  • 1篇动员
  • 1篇行政

机构

  • 9篇长安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1篇韩奇
  • 3篇宋琳
  • 1篇曲建晶

传媒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现代哲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国家建设:中国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现代国家建设是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的历史过程,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中国传统政治秩序瓦解后,推进现代国家建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国家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改革时代,伴随着市场的兴起,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国家建设将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宋琳韩奇
关键词:现代国家建设国家权力官僚体制公共服务中国民主
毛泽东地方分权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被引量:3
2015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于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进行着持续的地方分权取向的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地方分权改革从程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毛泽东所推动的地方分权改革留给中国复杂的历史遗产。它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的特征,并为改革时代的市场化转型创造了条件。
韩奇
关键词:地方分权毛泽东苏联模式计划经济
作为一种国家建设模式的列宁主义——基于政治发展的审视
2013年
随着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推进,国家建设作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列宁政治思想的研究长期以来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演变和列宁的文本方面,将列宁主义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薄弱。从政治发展角度看,列宁主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国家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政党作为了推动国家建设的组织力量,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组织力量匮乏的困境。列宁主义政党不同于西方自由竞争选举制度下的选举型政党,它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列宁主义政党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具备了两大组织优势:实施政治动员和控制精英冲突,而上述两大特点能够有效地推动国家权力的扩张、国家能力的提升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构建。因此,列宁主义提供了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建设的一种新模式。
韩奇宋琳
关键词:列宁主义政治动员
重建与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化建设(1978-1987)
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革命时代的结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开始。中国在邓小平务实路线的指导下,批判并修正了毛泽东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大规模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迅...
韩奇
关键词:政治体系制度化建设
文献传递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
经过三十年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变化对于传统的国家治理提出了挑战。文章从三个方面切入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变迁。首先,文章考察了领导人对于市场经济的认知演变过程。这体...
韩奇
关键词:市场经济领导人行政体制
文献传递
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制、领导与过程——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讨论被引量:2
2014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命题。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深化理解国家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学者们依据不同的理论资源和分析方法,这些观点之间对于中国国家治理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判断。本文从体制、领导和过程三个维度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展现中国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深化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的理解。
宋琳韩奇
关键词:领导人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被引量:2
201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全面学习苏联模式,建立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弊端。一五计划之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毛泽东进行了持续而多方面的改革。毛泽东的改革探索既包括对计划经济体制自身的改革,也包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政治与社会后果的改革。相比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毛泽东的改革探索使得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了自身的特点。从历史延续性来看,毛泽东的改革探索塑造了改革开放独特的初始条件。只有深入中国革命的历史传统,才能够准确理解毛泽东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源和价值。
韩奇
关键词:毛泽东计划经济苏联模式科层体制地方分权
作为改革家的邓小平:领导艺术的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中国改革事业的领导者,邓小平展现了改革家丰富的领导艺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通过倡导政策试验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实现了改革灵活性和体制稳定性的有效结合;通过构建和领导改革联盟,维持了改革联盟的团结并保持了改革的持续性;在规划和实施改革方案中,将循序渐进和重点突破两种方式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了改革目标的实现。
韩奇
关键词:邓小平领导艺术
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7
2012年
政治制度化是当前人们常常提到的主张,但是对于政治制度化在学理层面的探讨仍然相对欠缺。在政治发展理论中,亨廷顿曾提出以政治制度化为核心的理论模型。他认为,政治制度化建设能够吸纳政治参与,从而实现政治秩序。但是亨廷顿的理论框架自身在概念界定、变量选取和分析框架的完整性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亨廷顿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各个国家只有依据自身的国情,在政治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三者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探索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韩奇曲建晶
关键词:政治制度化亨廷顿政治发展政治秩序政治合法性
基于文献回顾与讨论的农民政治参与特征、因素与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发展基层民主作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并存的特征。在农民政治参与的政治活动中,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政治体系的结构等因素都对于农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展现了这些因素与农民政治参与之间的复杂性关系。农民的政治参与对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改善农村的基层治理水平具有推动作用。
韩奇
关键词: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农民政治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