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统元

作品数:95 被引量:259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心肌
  • 18篇血浆
  • 16篇色胺
  • 16篇羟色胺
  • 16篇梗死
  • 14篇动脉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心脏
  • 12篇心病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起搏
  • 10篇血管
  • 10篇血清
  • 10篇冠心病
  • 8篇血浆5-羟色...
  • 8篇血清素
  • 7篇介入

机构

  • 91篇安徽省立医院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武警安徽省总...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合肥市第一人...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安徽省中医学...
  • 2篇安徽省心血管...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吉林医学院

作者

  • 95篇顾统元
  • 43篇严激
  • 23篇丁晓梅
  • 22篇马礼坤
  • 21篇韩晓萍
  • 21篇余华
  • 20篇褚俊
  • 20篇徐健
  • 18篇冯克福
  • 18篇安春生
  • 17篇范西真
  • 13篇刘伏元
  • 12篇朱健
  • 11篇黄向阳
  • 9篇王家生
  • 8篇刘冰怀
  • 7篇吴冬梅
  • 7篇王家森
  • 6篇王爱玲
  • 6篇徐岩

传媒

  • 18篇安徽医学
  • 12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临床心电学杂...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心电学杂志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09
  • 10篇2005
  • 14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5篇1994
  • 9篇1993
  • 4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4篇1989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前壁心梗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晚期左室功能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后 1hST段下降大于 5 0 %为ST段下降组 ,相反为ST段抬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梗后早期 (2~ 3周 )和晚期 (5~ 6个月 )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 ,并随访其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下降组 5 3例 (74 % ) ,ST段抬高组 19例(2 6 % )。心梗后早期两组间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无明显差异 ;晚期ST段抬高组LVEF明显低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 ,而LVEDVI、LVESVI和VWMA积分均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P <0 .0 1)。随访期间ST段抬高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ST段下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段下降组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成功直接PCI后ST段持续性抬高者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较差。
马礼坤余华黄向阳褚俊冯克福李世光张晓红邵正斌丁晓梅严激顾统元
关键词:左室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梗死相关血管晚期血运重建术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2005年
目的 探讨存活心肌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相关血管(IRA)晚期血运重建术后远期左室功能以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69例AMI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者,于发病10~21 d行IRA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术,术前于AMI发病后5~10 d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5和10μg·min^(-1)·Kg^(-1))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检测存活心肌,并分别测定和计算给药前后左室腔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室壁运动积分(WMS)。按有无存活心肌分为存活心肌组和无存活心肌组,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6个月时两组左室腔大小、LVEF和WMS的变化。结果157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57%)有存活心肌,有存活心肌组26例(占38%),无存活心肌组43例(占62%)。存活心肌组术后6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WMS明显降低(P<0.05和P<0.01);而无存活心肌组LVE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WMS无明显变化。存活心肌组多巴酚丁胺负荷时的LVEF和WMS明显改善,且与6个月时的测定值相近;而无存活心肌组PCI前应用多巴酚丁胺LVEF和WMS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AMI后有存活心肌者晚期血运重建有利于改善远期左室功能和减少左室重构。心肌梗死后早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左室收缩功能的提高预示晚期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改善。
马礼坤余华黄向阳冯克福严激顾统元单凤仙袁奇汪道文
关键词:存活心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血运重建术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6年
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安徽省立医院王爱玲,顾统元综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运德审校成都市心血病研究所心肺复苏始于1958年,本世纪60年代广泛用于临床。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是其三大要素。80年代又把脑复苏推向复苏学前沿。其后钙离子桔抗剂治疗缺氧和心律...
王爱玲顾统元
关键词:心肺复苏脑复苏钙拮抗剂
胰岛素作为有丝分裂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1993年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晚近实验研究揭示,胰岛素可促进AS形成。本文着重从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动脉细胞.离体动脉标本的作用及其引超实验动物含脂质动脉损伤三方面来加以阐述。 AS是四种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两种是来自血液的外源性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两种是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正常情况下,位于动脉内膜最内层,直接与血液接触的内皮细胞有屏障功能,保护动脉管壁免受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循环血液中细胞或非细胞成分损伤。 AS初期的病理改变是伴有血L,J、板粘附,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单核一巨噬细胞浸润。这些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变成损伤性泡沫细胞,从而破坏和改变内皮细胞屏障。在AS形成过程中,胰岛素主要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张秋菊顾统元
关键词:心脏血管疾病胰岛素有丝分裂
冠心病患者血浆组胺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4年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组胺(HA)可诱发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血浆HA的变化如何,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冠心病急性缺血患者血浆HA含量变化,结果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1.冠心病组:按WHO标准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40例(男26、女14),年龄45~72(平均59.6)岁。其中心绞痛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患者均服用硝酸酯类药物。2.对照组: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健康者41例(男31,女1O),年龄30~67(平均52.4)岁。 二、方法:心绞痛患者于疼痛发作时及缓解后2~4天各采血1次,AMI于心肌梗塞症状发生后24、48小时及第7天分别采血1次,所有受检者均卧位自肘静脉取血2ml,肝素抗凝分离血浆,根据Shore.A.P测定方法,用日立HPF-4型荧光计测定组胺含量。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汪昌树顾统元刘冰怀
关键词:冠心病血浆组胺
临床几种常见心脏病的心功能分析
本文应用心阻抗图、颈动脉搏动图等同步方法测定了886例患者和健康人的心功能. 其中高心225例,心梗62例,扩张性心肌病59例,高冠心175例,甲亢心78例,糖尿病69例,健康人218例.心脏病的诊断符合有关的 WHO ...
顾统元王爱玲朱健杨惠
文献传递
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
严激朱健徐健丁晓梅范西真韩晓萍安春生余华吴冬梅王家生顾统元
该项目历时8年,共植入28台双腔起搏器,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熟练掌握了植入技术,且无并发症,并系统观察和总结了其心律、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应用三维超声重建技术观察了AAI、DVI、VVI不同起搏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心律失常植入技术
凝血因子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来研究三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间以及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以118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7例、稳定组20例;以35例临床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分别通过一期血凝法和凝固法测定血浆中FⅦ:C、FⅧ:C和Fg水平,同期观察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水平,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以SPSS11.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尤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增高更加显著(p<0.01),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累及的血管数及是否伴有2型糖尿病无关。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之间,仅FⅧ:C与Fg水平呈正相关,同时,FⅦ:C与TG呈正相关,FⅧ:C与Fg与年龄呈正相关,且FⅧ:C增高更多见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5)。结论血浆中FⅦ:C、FⅧ:C及Fg水平增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潜在关系,加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三者水平的检测,使一些高危人群能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中受益。
余华马礼坤丁晓梅严激吴竟生顾统元
关键词:冠心病纤维蛋白原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1992年
用荧光法测定74例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显示,CHF时各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HT值在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相互间差异显著。心功能改善后,5-HT、5-HIAA值比NE下降显著。5-HT含量持续并逐渐升高的CHF患者则预后差。
汪昌树顾统元杜克昌刘冰怀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5-羟色胺
冠心病患者血浆HA和NE变化及临床意义
1994年
本文测定了37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组胺(H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发现冠心病患者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组HA值最高,并较心绞痛组升高显著;冠心病缺血发作缓解后,HA值下降较NE显著,伴心律失常者HA值显著高于无心律失常者.认为HA升高与心肌缺血有关.
汪昌树顾统元刘冰怀
关键词:组胺去甲肾上腺素冠心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