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政锐

作品数:2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陶渊明
  • 6篇文学
  • 3篇九首
  • 3篇古诗
  • 3篇古诗十九首
  • 3篇《古诗十九首...
  • 2篇代文
  • 2篇意蕴
  • 2篇诗歌
  • 2篇拟亲属称谓
  • 2篇乾隆
  • 2篇亲属称谓
  • 2篇清代
  • 2篇文化特征
  • 2篇教学
  • 2篇枫树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多媒体教学模...
  • 1篇心态

机构

  • 2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22篇高政锐
  • 3篇张希玲
  • 3篇邓福舜
  • 2篇赵丽
  • 1篇李枫
  • 1篇刘玲
  • 1篇韩波
  • 1篇张荣东
  • 1篇邓福瞬

传媒

  • 5篇大庆师范学院...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边疆经济与文...
  • 2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庆社会科学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陶渊明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
2009年
陶诗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古诗十九首》。在语词接受上,陶渊明拟古而非泥古,创作上自成一格。在风貌特征上,陶诗自创高格,与"十九首"和而不同。陶渊明创作上所表现的生死观,是对"十九首"生死主题的回归与升华,同时也标志着文人在寻找精神家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高政锐张希玲
关键词:陶渊明《古诗十九首》生死主题
论陶渊明的“诗化哲学”被引量:1
2010年
陶渊明接受了玄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把玄学思想落实于现实人生和诗歌创作,他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都灌注了一种诗性精神。他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玄学义理,呈现了"诗化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任真"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行为方式;通过"写意"的诗歌创作原则,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表现方式。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哲学家"。
邓福瞬高政锐赵丽
关键词:陶渊明写意
“热官冷做”与曾燠仕宦心态简论被引量:1
2021年
曾燠前后担任两淮盐运使14年,具有较大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力,但他却“不以奔竞趋走为事”,被时人称为“热官冷做”。这种行为与其仕宦心态息息相关,一方面,“热官冷做”促使他不断萌发隐逸之志,在其诗文中屡次体现了对陶渊明的接受。他居仕望隐,仕与隐的矛盾折射了曾燠仕宦过程中内心的某种焦虑;另一方面,曾燠“热官冷做”具有深刻的内涵,他对隐逸的追慕,不仅是士大夫普遍化的一种心理诉求,还包含了他对于官场的深刻认知。他以隐逸诉求来消解官场的喧嚣和浮躁,“冷做”的同时,他建立了个人与官场的一种别样关系。
高政锐
关键词:陶渊明
高校中文系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大庆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编号YZD005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环节,产生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对应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运用于大学中文系的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
李枫邓福舜高政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文系
文献传递
曾燠与乾隆五十八年扬州文学述略
2013年
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的转折点。两淮盐运使曾燠的到来,为扬州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是扬州文学兴起的标志。
高政锐韩波刘玲
论《邗上题襟集》对清代中叶扬州文学的影响
2014年
刊刻于乾隆五十八年的《邗上题襟集》对扬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记录了以曾燠为中心的文人酬唱的基本情况,并感召着其他士人前往扬州;另一方面,《邗上题襟集》的序跋也深刻地阐释了时人的文学观、地域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社会相交接中的文学演进。扬州文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政锐
论陶渊明与东晋诗坛的疏隔被引量:2
2010年
陶渊明的创作与东晋玄言诗风格迥异,南朝的文论家和史学家对他的诗人身份没有给予应有的认可和评价。陶渊明的家世影响、交游情况以及他"质性自然"的人生观,是他与东晋诗坛疏隔的原因。田园题材的创新,士大夫精神家园的找寻、获得与传播,昭示了陶渊明与东晋文学疏隔的终极意义。
高政锐张荣东
关键词:陶渊明
枫树悲凉意蕴成因论被引量:2
2009年
枫树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枫树的自然特征是它从物象上升为意象的客观条件;它浓重的悲凉意蕴来自上古神话中的原型;《楚辞.招魂》开辟了枫林吟咏的先河;唐人悲感的文化心态升华了枫树意象,并使它在唐诗中最终定型;枫树的气韵之美和意境之雄,扩大了悲秋作品的情感张力;唐人对《楚辞》的接受,使枫树意象与伤春情境形成了完美的交融。
高政锐
关键词:神话原型文人心态
桃木原型及其文学意蕴被引量:1
2008年
桃木的原始意象是人类心灵与情感的结晶。桃木应用于巫术,其源头来自于原始人类的木崇拜,来自桃所被赋予的生殖崇拜观念。世外桃源是文人理想中的诗意栖居。桃源意象具有桃板、桃符的象征意义。人面桃花是一种对气韵之美的体现,表现了生命的内在动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
邓福舜高政锐
关键词:世外桃源人面桃花
《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性别探析被引量:4
2006年
《西洲曲》乃男子思念女子之诗。从全诗的叙事结构,抒情手法的文学传承,地点的变化以及称谓的考证上,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成立。
高政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