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血细胞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贫血
  • 3篇晚期
  • 3篇疗效
  • 2篇亚群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体检
  • 2篇细胞亚群
  • 2篇腺癌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抗体
  • 2篇抗体检测
  • 2篇癌症

机构

  • 10篇攀枝花学院附...
  • 1篇攀枝花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 1篇攀枝花市中西...
  • 1篇攀枝花市第五...

作者

  • 13篇高泽莉
  • 10篇汪宏云
  • 7篇雷小林
  • 4篇王文辉
  • 3篇蒲怀智
  • 3篇叶梅
  • 2篇林远洪
  • 2篇李莉
  • 2篇魏立
  • 1篇吴永忠
  • 1篇刘武
  • 1篇王文辉
  • 1篇叶梅
  • 1篇郭峰
  • 1篇李莉
  • 1篇周丽
  • 1篇汪世军
  • 1篇郭峰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能聚焦超声与GP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与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B组采用GP方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总有效率为30.0%。6个月生存率A组为70.0%,B组为50.0%,A组有效率和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20.0%,B组为55.0%,A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王文辉雷小林高泽莉汪宏云蒲怀智
关键词:胰腺癌中晚期高强度聚焦超声
靶向EGFR基因的shRNA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EGFR基因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EGFR序列特异性shRNA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结果靶向EGFR的序列特异性shRNA明显抑制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EGFR 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72.1%和67.6%;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克隆形成减少(P<0.05)。结论靶向EGFR的序列特异性shRNA能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林远洪雷小林吴永忠高泽莉
关键词:RNA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胰腺癌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恶心呕吐、下肢浮肿、皮疹、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汪宏云高泽莉刘武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早期表现的恶性疾病-附13例报道
2009年
目的:研究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早期表现的恶性疾病。方法:对单纯血小板减少为早期表现的13例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M3例,恶组1例,急性白血病M5型3例,鼻咽癌骨髓转移1例,MDS2例。肺癌3例。结论:单纯血小板减少的恶性疾病患者有时外周血分类无特殊,对此类患者应常规骨穿加活检,以免漏诊或误诊。
高泽莉汪宏云雷小林
关键词:恶性疾病
肝硬化全血细胞减少合并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骨硬化性骨髓瘤(POEMS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异常克隆性浆细胞增生的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漏诊。该病是一种与浆细胞病有关的多系统病变,临床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病变为特征。现报道1例肝硬化、全血细胞减少合并POEMS综合征患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高泽莉魏立汪宏云叶梅
关键词:肝硬化全血细胞减少POEMS综合征
癌症患者心理分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68例癌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临床心理分期进行评估研究;选取同期的68例癌症患者设为对照组,此组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分期研究及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从性及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及治疗发现,观察组的各项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心理分期研究,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王文辉蒲怀智雷小林汪宏云高泽莉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分期
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氟康唑治疗无效和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的5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癌症患者,其中氟康唑治疗无效的30例为A组,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24例为B组,两组都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或者疗程达14d,观察并评价卡泊芬净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其中A组30例,有效率66.7%;B组24例,有效率79.2%。毒副作用少,发生不良反应者占20.4%,包括电解质紊乱、静脉炎、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异常等,但以上反应均不严重,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卡泊芬净治疗癌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且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雷小林林远洪高泽莉王文辉
关键词:卡泊芬净癌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美菲康直肠给药控制晚期癌痛48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美菲康直肠给药对吞咽困难及口服美菲康后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便秘等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排便后,在用药前及用药后每4 h给予直肠内注入5ml温水,将美菲康片轻轻放入距肛门4~5cm处,起始剂量为30mg,每8~12h 1次,如止痛效果不佳,每2~3d增加30mg,直到完全止痛为止.结果直肠给药控制癌性疼痛的总有效率为72.9%,止痛效果较口服给药组稍差.但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明显减少,程度明显较轻,经一般性对症处理后,均呈现出良好的耐受性.结论美菲康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癌痛控制方式,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止痛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
雷小林高泽莉王文辉
关键词:美菲康直肠给药癌痛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初步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科室收治5例AA患者,其中重型AA(SAA)4例,非重型再障(NSAA)1例,静脉输注和骨髓腔内注射MSC,每次输注细胞总数1×10^6/kg,每周一次,连续4次,同时联合CS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骨髓涂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并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6~64)个月,双注射途径使用MSC联合CSA治疗后,两例基本治愈,一例缓解,一例明显进步,一例无效,无效的为NSAA。【结论】脐带MSC联合CSA治疗AA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少。
高泽莉魏立汪宏云叶梅李莉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贫血
深部热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将6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期或Ⅳ期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按随机表分配法分成两组:热化组(33例)和单化组(32例),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单化组,总有效率(CR+PR)为37.50%(12/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P)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5个月,1年生存率53.6%;热化组,总有效率(CR+PR)为 63.70%(21/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9. 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3个月,1年生存率72.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热化疗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王文辉蒲怀智雷小林汪宏云高泽莉
关键词:热疗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