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支持治疗,实验组则加服自拟通腑汤与加施针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围恢复时间、水样便时间与胃液清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 李宏杰李一豪魏光亚
- 关键词:针灸术后炎性肠梗阻
- 过表达SIRT1通过上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细胞自噬通量以促进其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癌(GC)中的表达及其对Hp感染的胃癌细胞自噬、炎症因子分泌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Hp阴性GC患者[GC(Hp-)组]、31例Hp阳性GC患者[GC(Hp+)组]和32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样本(Normal组),应用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样本中SIRT1表达;体外培养并筛选SIRT1表达水平最高的胃癌细胞系AGS进行探究,Western blot检测Hp感染对AGS细胞中SIRT1表达的影响;慢病毒感染以过表达AGS中的SIRT1水平,RT-PCR检测感染效率;将AGS分为4组:LV-NC组、LV-SIRT1组、Hp+LV-NC组和Hp+LV-SIRT1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中SIRT1和自噬标志蛋白LC3Ⅱ/LC3Ⅰ及SQSTM1/p62蛋白水平;转染mRFP-EGFP-LC3B串联质粒,免疫荧光观察各组胃癌细胞中自噬通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8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d及cleaved caspase-9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与Normal组或GC(Hp-)组相比,SIRT1在GC(Hp+)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Hp感染AGS细胞后,能以时间依赖性下调细胞中SIRT1表达;感染慢病毒LV-SIRT1可显著促进AGS细胞中SIRT1 mRNA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LV-NC组相比,LV-SIRT1组中SIRT1蛋白和LC3Ⅱ/LC3Ⅰ均明显升高、而SQSTM1/p6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Hp+LV-NC组与Hp+LV-SIRT1组中SIRT1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及SQSTM1/p62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与Hp+LV-NC组相比,Hp+LV-SIRT1组除LC3Ⅱ/LC3Ⅰ无明显改变外,其他蛋白表达趋势均明显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Hp感染促进了胃癌细胞中自噬通量的抑制,与Hp+LV-NC组相比,Hp+LV-SIRT1组中自噬通量受损现象显著改善(P<0.05);与LV-NC组或LV-SIRT1组相比,Hp+LV-NC组和Hp+LVSIRT1组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8表达均显著�
- 郭伟胜付利然张娟赵林魏光亚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自噬
- 肝癌切除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原因的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十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又有了提高,但长期疗效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术后复发率高。临床上将根治性切除术和肝移植后肝内再次出现的肝癌统称为"复发"。国内外较大系列的临床研究表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复发率为40%-50%左右,5年转移复发率为60%-70%,甚至更高。而肝移植能同时去除肿瘤,治愈肝硬化,
- 魏光亚刘景丰
- 关键词:肝脏肿瘤手术
- 法呢醇X受体与核因子-κB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 探讨法呢醇x受体(The farnesoid X receptor,FXR)、核因子—x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x8)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t-ino...
- 魏光亚
- 关键词:肝癌
- 文献传递
- 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0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以微创保胆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恢复情况上优于对照组,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显著,更具临床优势。
- 魏光亚
-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
- 比较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对比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与手术再切术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手术再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清除率比较无差异,但两组患者在对比输血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属于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 魏光亚
- 关键词:复发性肝癌微创
- 法呢醇X受体与核因子-kB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探讨法呢醇X 受体(The farnesoid X receptor,FXR)、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
- 魏光亚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 文献传递
- 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B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C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45±20.92)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2.08±18.94)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95±17.83)min,A、C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11.27±2.58)d、B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53±1.85)d、C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41±1.36)d,B、C两组患者术胆红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中出血量及血流阻断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3种血流阻断法均能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半肝血流阻断法及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安全性更高,且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魏光亚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肝胆外科中手术应激与脏器损伤
- 2018年
- 随着肝胆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肝胆外科手术的风险已经明显降低。有效防止肝胆外科手术的应激反映和造成的脏器损伤问题变得日益重要。本问题从肝胆外科手术造成的问题入手,分析具体的应激调控策略。
- 赵林徐沙沙郭伟胜魏光亚李宏杰
-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应激反应
- 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孟超肝病外脑被引量:6
- 2023年
- 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利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辅助诊断与治疗是智慧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务工作者通常在追求模型高准确性的同时忽略模型的可解释性,导致使用者对系统缺乏信任感,阻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落地应用。笔者团队从可解释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在构建肝病领域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上进行初步探索,在追求模型高准确性的同时,采用数据治理技术、内在可解释性模型、对复杂模型的事后可视化、设计人机交互和提供基于临床指南的知识图谱与数据来源等方法赋予系统可解释性。
- 方国旭郭鹏飞范鉴慧丁宗仁张清华魏光亚李海涛刘景丰
- 关键词:肝脏疾病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