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电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2年
- 染料废水的处理是近年来各国环境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笔者采用电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探讨了不同电极、不同电极间距和不同电解槽对染料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状电极和带孔电极比板状电极的效果更为显著,其中8目铁网的效果最佳;缩短电极间距,可加快电解反应速度,同时降低温升,减少能耗;圆筒形电极电解槽比传统矩形电解槽反应效果好。电化学法对染料废水的COD和色度的去除非常有效,是一种非常有实用前途的处理方法。
- 黄兴华王黎明关志成黄霞牟荣龙胡祺昊
- 关键词:电化学法染料废水废水处理化学需氧量
- 脉冲电压处理染料废水被引量:6
- 2002年
- 研究了脉冲电压应用于处理染料废水的可行性以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过程中,合理的电导率对色度的去除起决定作用。试验确定的染料废水的脉冲电压处理条件为:脉冲幅值700V,脉宽4~10μs,频率50Hz,电导率在9mS/cm以上。经过10min处理后,色度去除率可达78%以上。从紫外和可见光谱图可以看出,脉冲电压处理10min后,染料的发色基团基本被破坏,染料浓度大幅度下降。
- 黄兴华王黎明关志成黄霞胡祺昊陶媛陈永明
- 关键词:脉冲电压染料废水色度紫外可见光谱
- 130t/h水冷方形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验被引量:9
- 2001年
- 在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成功研制的基础上,开发了130t/h水冷方形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了该炉的性能参数、结构特点、关键部件和第1台投入商业运行的燃用低挥发分劣质无烟煤并搀烧矸石时的初步运行情况。实践表明,该炉密封性好、运行稳定。
- 吕俊复岳光溪刘青张建胜刘强朱家俊刘世海刘吉伟黄兴华刘艺蒋文斌赵晓星
- 关键词:水冷方形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
-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 2002年
- 染料废水是水处理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分别使用棒棒电极和多针 -板电极系统 ,基于水中脉冲放电法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流对多种典型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 ,经过高压脉冲放电处理后 ,染料废水脱色效果明显 ,同时其试品含沉淀后的清液化学需氧量 T- COD值有明显升高。这说明高压脉冲放电所产生的臭氧、超声以及紫外辐射等可以有效地破坏染料废水中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和染料分子中的苯环以及萘环 ,有利于提高染料溶液的可生化性。但是电极形状对不同类型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有着一定影响。研究说明高压脉冲是处理染料废水潜在的有效途径。
- 胡祺昊王黎明黄兴华方兴东牟荣龙关志成
- 关键词:高压脉冲放电染料废水色度化学需氧量有机物降解
- 平面流分离循环床锅炉改造研究
- 台平面流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显示了其优势,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充满分吸取教训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75t/h水冷异型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成功研制,为平面流分离循环床的改造积累了可靠的经验。该文提出了改造,在维持现有炉型和...
- 吕俊复张建胜任维王昕刘青岳光溪刘艺黄兴华刘国华陈志徐洪亮赵晓星
- 关键词:锅炉运行锅炉改造循环流化床锅炉
- 电解染料废水中电极配置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在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中对不同的电极配置做了研究 ,分别对 6类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装置电解染料废水中 ,15mm阴阳极间距的 8目 (6 4孔 mm2 )铁网电极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化学需氧量 )去除效果较好 ,而且能耗不大 .经过 6min实验 ,色度去除率达 95 %以上 ,COD去除率达80
- 陈永明王黎明关志成牟荣龙黄霞黄兴华
- 关键词:电极配置电解法染料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
- 脉冲电压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 该文研制了两套脉冲和直流电源的集成系统.一套是由电力电子器件实现的700V/3kVA脉冲电源和直流电源构成的系统.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脉冲电源、改进的电源保护器和直流电源.另一套是20kV脉冲电源,通过电源保护器、隔离...
- 黄兴华
- 关键词:IGBT染料废水处理COD色度
- 脉冲电流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流对几类典型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高压脉冲电流可以有效地破坏试品中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 ,脱色效果明显 ;处理后的试品 ,包含沉淀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COD)值明显升高 ,所以需要利用金属氢氧化物的絮凝作用来最终降低试品的COD值 ;
- 胡祺昊王黎明关志成梁曦东黄兴华牟荣龙黄霞
- 关键词:废水处理化学需氧量脉冲电流印染废水
- 水冷异型分离紧凑式循环流化床锅炉
- 岳光溪吕俊复于龙沈解忠刘青李政黄兴华叶学军佘简文张建胜张海杨海瑞赵晓星
- 清华大学在1993年发现了方形分离器对主循环物料分离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弧形加速段的建议改进了方形分离器的效率,使新的带加速段的方形分离器即保持了原方形分离器的结构优势,也为其可靠的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铺平了道路。该改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冷方形分离器循环流化床
- 平面流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及其运行被引量:3
- 2003年
- 出力不够是20世纪90年代初投运的第一代中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问题。为改善75t/h平面流分离循环床锅炉的性能,在原分离器的位置空间采用入口带有加速段的方型分离器代替平面流分离器,适当调整受热面,保留现有炉型和钢构架。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证明,锅炉出力可以稳定达到额定值,物料循环系统工作正常,主循环回路温度分布合理,改造是成功的。
- 吕俊复张建胜刘青岳光溪黄兴华刘国华陈志徐洪亮
- 关键词:分离器受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