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华兴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游离态
  • 1篇生物膜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白念珠菌
  • 1篇EF

机构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朱家馨
  • 1篇阳隽
  • 1篇黄华兴

传媒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CPH1和EFG1基因在游离态及生物膜态白念珠菌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游离态及不同时期生物膜态白念珠菌转录因子CPH1和EFG1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质控株ATCC90028和临床分离株14215于聚乙烯片上黏附生长24h后的生物膜形态。分别提取6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13860、13874、14127、14371、14215、14533和质控株ATCC90028游离态以及早期(聚乙烯片上黏附生长4h)、中期(聚乙烯片上黏附生长12h)、晚期(聚乙烯片上黏附生长24h)生物膜态的总RNA,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其CPH1和EFG1基因的表达。结果聚乙烯片上黏附生长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质控株ATCC90028多为单层的孢子细胞黏附;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14215形成菌丝态为主,具有三维结构的生物膜。相对于游离态,白念珠菌质控株ATCC90028在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转录因子CPH1和EFG1表达均下调。临床分离株转录因子CPH1在游离态、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时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游离态相比,临床分离株转录因子EFG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生物膜形成早期及中期均上调[0.141(0.029-0.212)、0.252(0.103-0.943)比0.077(0.018-0.113),均P〈0.05],在生物膜形成晚期则无明显改变(P〉0.05),相对表达量为0.091(0.024-0.354)。结论转录因子EFGl在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阳隽黄华兴朱家馨
关键词:念珠菌生物膜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