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手足口病药物治疗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染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1]。为加强管理,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2]。儿童在生活中手部接触到病原体的概率最大,之后在吃零食或食物的过程中没有洗手将病毒从口部带人体内,最终形成手足口病[3],这也是小儿手足口病发病较多,临床上难以防治的一个主要因素。
- 张古英李三妮齐林
-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药物治疗
- 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在患儿短小手术中的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用于患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C或Ⅱ级,2~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3组(n=20):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组(D组)和咪唑安定辅助喉罩组(M组)和氯胺酮联合骶麻组(K组)。于麻醉诱导前约10min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静脉滴注阿托品0.01mg/kg,分别于5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1mg/kg、氯胺酮2mg/kg。D组、M组采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喉罩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K组静注丙泊酚后行骶管阻滞。3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HR)变化,苏醒期躁动,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组内各时间点与T0时比较,T1~T4时M组、K组HR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T1~T4时M组、K组HR亦明显升高(P〈0.05),M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增高,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K组术中体动、气道辅助处理发生率明显增高,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术中呼吸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王俊霞石磊赵海涛史静郭根蕊高义包文娟陈文静刘扬齐林
- 关键词:喉罩小儿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 王俊霞石磊赵海涛史静郭根蕊高义包文娟陈文静刘扬齐林
- 该研究在国内填补了小儿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应用研究领域的空白,研究系列涵盖四个方面: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
- 关键词:
-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镇静
-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患儿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抑制效应的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8岁,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 D组)和咪达唑仑组( M组),麻醉诱导:2组患儿给予丙泊酚,入睡后D组依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 g.5 g/kg,芬太尼2 g/kg、罗库溴铵1 mg/kg;M组以相同方法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肌松起效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心率(HR)、血压(MAP)和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 T1~T4时M组MAP、HR显著高于T0时和D组( P <0.05);T3~T4时M组E和NE的浓度显著高于T0时和D组(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抑制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 王俊霞石磊赵海涛史静郭根蕊高义包文娟陈文静刘扬齐林
- 关键词:小儿气管插管
- PTPIP51调节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结构改变在七氟烷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离体实验
- 2024年
- 目的采用离体实验评价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51(PTPIP51)调节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结构改变在七氟烷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9):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ev组)、七氟烷+siRNA-PTPIP51转染组(Sev+siPTPIP51组)和七氟烷+无义siRNA转染组(Sev+siNC组)。将Sev组、Sev+siPTPIP51组和Sev+siNC组神经元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培养5 h。收集神经元,采用MTT法检测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程序性坏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TPIP5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RIPK3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并记录MAMs长度、内质网周长和线粒体周长。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神经元活力下降,[Ca^(2+)]i、程序性坏死率升高,PTPIP51、RIPK1、RIPK3和p-MLKL表达上调,MAMs长度/内质网周长比值和MAMs长度/线粒体周长比值升高(P<0.05)。与Sev组比较,Sev+siPTPIP51组神经元活力升高,[Ca^(2+)]i和程序性坏死率降低,PTPIP51、RIPK1、RIPK3和p-MLKL表达下调,MAMs长度/内质网周长比值和MAMs长度/线粒体周长比值降低(P<0.05),Sev+siN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IP51表达上调介导MAMs的结构改变参与了七氟烷诱发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过程。
- 张琦刘延琴齐林王俊霞巨英超石磊
-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神经元内质网线粒体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ASAⅠ或Ⅱ级,1-3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于麻醉诱导前约10 min由家长陪同进入麻醉准备室,D组5 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2组采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1μg/kg诱导后,开始镜检操作,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2组镜检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躁动发生率;对2组麻醉效果进行评级;观察2组各时间点MAP、HR变化。结果 D组清醒时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D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降低(P〈0.05),T2-T4时C组MAP明显升高、D组HR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1时D组HR明显降低,T2-T4时D组MAP、HR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麻醉效果满意。
- 王俊霞石磊赵海涛史静郭根蕊高义包文娟陈文静刘扬齐林
- 关键词:婴幼儿纤维支气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