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风芹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心律失...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咳嗽
  • 2篇发热
  • 1篇新生儿病理性...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婴儿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脑室周...
  • 1篇增多症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探讨
  • 1篇舒肝宁
  • 1篇舒肝宁注射液
  • 1篇同工酶
  • 1篇皮素

机构

  • 9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齐风芹
  • 6篇田春莉
  • 5篇徐雪莲
  • 3篇史静
  • 3篇彭富栋
  • 3篇王德亮
  • 2篇战美丽
  • 2篇李书芹
  • 2篇孙志刚
  • 1篇黄向慧
  • 1篇孙家君
  • 1篇王道昉
  • 1篇李洪双
  • 1篇赵志红
  • 1篇刘瑞凤

传媒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病因为感染18例,缺氧11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原因不明6例;心律失常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23例,传导异常11例,室性心律心常7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烦燥不安、面色苍白、阵发性发绀、拒奶及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均予营养心肌药物,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予普罗帕酮,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予利多卡因,预激综合征予普荼洛尔。结果出院后随访3个月,37例心电图恢复正常,40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及缺氧为主;临床以快速性心律失常多见,表现无特异性;预后良好。
王德亮田春莉齐风芹徐雪莲彭富栋
关键词:心律失常婴儿
发热、咳嗽、贫血、肝大、胸腔积液
2005年
战美丽孙家君李书芹史静齐风芹
关键词:组织化学染色
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田春莉王德亮齐风芹徐雪莲彭富栋
关键词:心律失常新生儿
临床病例讨论——发热、咳嗽、左肺阴影
2003年
王道昉史静齐风芹
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发热咳嗽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0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及尼可刹米口服,治疗组给予舒肝宁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6%)和总有效率(91.2%)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田春莉齐风芹徐雪莲孙志刚
关键词:舒肝宁注射液病理性黄疸新生儿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长期误诊一例
2004年
战美丽李书芹刘瑞凤史静齐风芹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长期误诊LCH小儿
血肌酸激酶同工酶与内皮素水平变化对判断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程度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小儿内科病房救治的60例FC患儿作为FC组,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SFC)组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C)组各30例,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K—BB和ET的测定,CK-BB采用比色法测定,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SFC组CK-BB的浓度为(11.85±3.16)U/L、ET的浓度为(66.73±14.62)ng/L;正常对照组CK—BB的浓度为(8.34±3.49)U/L,ET的浓度为(55.75±8.14)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FC组CK—BB的浓度为(18.94±5.59)U/L、ET的浓度为(92.65±21.57)ng/L,与SF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min的患儿CK—BB的浓度为(14.99±3.51)U/L、ET的浓度为(91.42±21.13)ng/L,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min的患儿CK-BB的浓度为(9.84±3.47)U/L,ET的浓度为(61.11±10.33)ng/L,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中CK—BB和ET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CK-BB和ET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FC后CK-BB和ET的及时检测对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田春莉徐雪莲赵志红孙志刚齐风芹
关键词:热性惊厥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内皮素脑损伤
产前应用维生素K_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是否存在维生素K(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及其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探讨产前应用VitK1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有可能早产且至分娩时孕周不足34周的孕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Dex)组118例,在产前给予Dex注射;Dex+VitK1组80例,产前给予Dex及VitK1。两组早产儿各40例留取脐动脉血离心取血清-20℃保存,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性,同时留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脐血标本作对照。早产儿生后1周内常规做头颅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程度。结果Dex组脐血VitK依赖因子II、VII、IX、X的活性水平分别为(25.1±10.4)%(、58.1±16.9)%(、23.8±9.8)%(、29.6±8.7)%,Dex+VitK1组分别为(36.2±9.4)%、(69.3±17.1)%、(25.4±10.1)%(、39.8±9.1)%,足月儿分别为(37.1±5.9)%(、65.8±13.5)%(、29.7±7.3)%、(37.6±11.3)%。Dex组与足月儿组比较,VitK依赖因子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Dex组与Dex+VitK1组比较,II、VII、X因子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Dex组为52.5%,Dex+VitK1组为32.5%(χ2=7.76,P<0.05);重度出血发生率Dex组为12.7%,Dex+VitK1组为2.5%(χ2=6.33,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可能是其易于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原因之一。分娩前母亲补充VitK1可显著提高其血浆II、VII和X因子水平,并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一定预防作用。
田春莉王德亮齐风芹徐雪莲彭富栋
关键词:维生素K1颅内出血
国内儿童Bartter综合征诊治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Bartter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收集本院1例及其他地区16例Bartter综合征患儿,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Bartter综合征以男性为多(12例)。首发症状14例为多饮多尿。主要表现:①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及脱水等;②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等均明显升高,而血压正常;③生长发育迟滞突出,其中6例有智力低下;④消炎痛,安体舒通及补钾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儿童Bartter综合征首发症状为多饮多尿。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等均升高,血压正常者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田春莉黄向慧齐风芹李洪双
关键词:儿童BARTTER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