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曼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克隆
  • 2篇育性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逆境
  • 2篇温度
  • 2篇响应基因
  • 2篇光周期
  • 1篇低温诱导基因
  • 1篇对光
  • 1篇雄性育性
  • 1篇水稻
  • 1篇水稻两用核不...
  • 1篇普通野生稻
  • 1篇周期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5篇龚曼
  • 4篇徐孟亮
  • 2篇陈良碧
  • 2篇梁满中
  • 2篇张俊
  • 1篇梁杰婧
  • 1篇崔延春
  • 1篇易向军
  • 1篇陈淑媛
  • 1篇莫香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茶陵野生稻冷响应基因OrCr3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OrCr3(Oryza rufipogon cold responsive gene 3)是一个从茶陵野生稻中发现的受低温诱导表达的基因.以茶陵野生稻为材料克隆了其cDNA及其启动子区域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ORF(open reading frame)长为1 110 bp,推测编码一个由36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山梨糖醇脱氢酶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9.3 kD,pI值为6.03;山梨糖醇脱氢酶具有催化山梨糖醇向果糖转变的作用;对OrCr3的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多种可能与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在不同物种中存在高度相似性.以上结果说明OrCr3基因可能是一个保守的耐逆相关基因.
刘伟龚曼陈淑媛梁杰婧徐孟亮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基因克隆逆境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个反向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对温度与光周期的反应被引量:2
2010年
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o3S为材料,在其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其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30.5℃)与短日高温处理条件下,go3S均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40.9%~41.5%,花粉可染率为58.5%~61.4%;而在长日低温(23.5℃)与短日低温处理条件下,go3S均表现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均为0.育性表现在长、短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高、低温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go3S育性受温度控制,不受光周期影响,且为高温可育、低温不育型,其育性转换方向与通常的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相反,故go3S为反向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005年,在长沙夏季自然条件下,当其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平均日均温31.4~31.9℃的高温时,go3S表现为可育,花粉可染率为57.7%~65.0%,自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而遇到平均自然日均温25.7~26.0℃的较低温度时,则表现为不育,花粉可染率为0.2%~0.7%,自交结实率为0;进一步在其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6.0℃及28.0℃的人工恒温冷水连续处理7 d,go3S也表现不育,花粉可染率为0~0.8%,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go3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界于28.0~30.5℃之间.
徐孟亮张俊龚曼梁满中陈良碧
关键词:雄性育性光周期温度
茶陵野生稻中两个低温诱导基因OrCr1与OrCr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茶陵野生稻是世界分布最北的两个野生稻之一,在湖南茶陵/(26°50'N/)与长沙/(28°13'N/)均能自然越冬,耐冷性极强。为了探索其耐冷的分子机理并克隆其耐冷相关基因,近年里,我们采用Affymetrix60K水稻...
龚曼
关键词:野生稻耐冷性基因克隆功能分析
文献传递
茶陵野生稻冷响应基因OrCrZFl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年
OrCrZFl基因是基于水稻基因表达芯片分析从茶陵野生稻中筛选出的一个受低温诱导、编码类锌指蛋白的基因。以茶陵野生稻为材料,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包含其完整ORF的cDNA克隆。根据其ORF进行预测,该基因编码一个包含49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其理论分子量为51.895 kD,pI=6.21。经蛋白质相似性比对,其编码蛋白与日本晴第8号染色体上Os08g053630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XP_015649825.1,zinc finger protein CONSTANS-LIKE 14)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8.37%;其第145位到第492位氨基酸序列与籼稻93-11的预测蛋白(EEC83950.1,hypothetical protein OsI_30045)一致性为96.55%;其第16位到第492位氨基酸序列与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subsp.tauschii)及穿心莲(Panicum hallii)编码的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 CONSTANS-LIKE 14/15)一致性为67.35%~72.47%。对其可能的启动子区域序列分析,发现多个可能与逆境或逆境激素反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该基因为一新的野生稻耐冷候选基因。
盛丽丽龚曼屠思雨莫香丁绿萍徐孟亮崔延春
关键词:野生稻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几个新选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
2010年
以近年湖南新选育的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它们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30.5℃、23.5℃)条件下,在育性转换光敏感期进行15 d左右(13-18 d)长、短日处理,7个材料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2.0%,说明这7个材料均为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长日条件下,在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3.5℃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7个材料也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3%;用22.0℃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 6个材料依然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1%,但H629S则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24.0%,花粉可染率为29.7%.说明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小于22.0℃(恒温),而H629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大于22.0℃(恒温),小于23.5℃(恒温).在湖南,如果在生产上用来进行杂交制种,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会比较安全,而H629S则存在较大风险.
徐孟亮易向军张俊龚曼梁满中陈良碧
关键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周期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