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中载距突骨折移位对手术复位以及固定的影响
- 2020年
- 研究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中载距突骨折移位对手术复位以及固定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跟骨关节内骨折中载距突骨折移位来我院骨科就诊的56例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无载距突骨折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状况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明显,同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显著。结论:载距突骨折移位会显著影响跟骨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复位效果和固定效果,临床上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王飞达丁娟田江华
- 关键词:跟骨关节骨折复位
-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0年
- 探讨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微创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140例,并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切开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疗效等信息。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后HSS、LEFS评分结果无较大差异。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临床疗效好,更重要的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
- 任晓春田江华丁娟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微创膝关节疗效
- 细胞高密度培养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合成作用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细胞密度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合成的影响。方法1月龄新西兰兔5只,无菌手术切取双膝关节软骨,采用0.4%Pronase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关节软骨细胞,来源于同一只兔的软骨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密度2×104/cm2接种,传代时仍以相同密度接种;另一部分在细胞贴壁后人工降低细胞密度至2×103/cm2培养。原代(P0)和传1代(P1)细胞均在细胞融合后换液,并且于换液后12,24,36,48,60h分别抽取上清测量GAG浓度。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低密度培养P0组与高密度培养P0组、P1组上清GAG浓度。结果低密度培养P0组上清GAG含量显著低于高密度培养P0组(P<0.001),且低于体外培养时间略长的高密度培养P1组软骨细胞(P<0.05)。结论高密度培养更有利于软骨细胞维持表型,是软骨平面培养的较好方式。
- 李凯卫小春徐刚邵越峰李鹏翠丁娟杨述华
- 关键词: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关节软骨
- 海藻酸钠载体中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情况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软骨细胞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较快,但极易失分化,在生物载体材料构成的立体环境中培养,则能较好的维持表型。实验以海藻酸钠为载体,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表型及增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和材料: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海藻酸钠由青岛明月海藻公司提供。②实验方法:以培养液配制的0.4% Pronease酶、0.025%Ⅱ型胶原酶顺序消化兔软骨分离细胞,以4×109 L-1海藻酸钠的浓度制成细胞悬液。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海藻酸钠中的形态及增殖情况,检测细胞收获效率和存活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AB-PAS染色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及评价软骨分泌胶原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定性观察Ⅱ型胶原的含量变化及有无Ⅰ型胶原的产生。Alcian blue染色法测定细胞盘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变化。结果:①软骨经两步酶消化软骨基质逐步解离和降解,细胞被完全分离,消化分离的软骨细胞总数达到5×106,细胞成活率达95.5%。②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复合后体外培养,细胞生长旺盛、增殖活跃,增殖成株状或岛状,株状细胞团周围有类似的软骨陷窝形成,细胞排列密集,核圆形。③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AB-PAS染色均呈阳性,细胞盘中蛋白多糖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海藻酸钠凝胶能与软骨细胞完全嵌合,是一种良好的软骨组织工程材料。
- 李鹏翠卫小春丁娟
- 关键词:关节软骨软骨细胞海藻酸钠
- 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的条件和方法。方法 抽取兔股骨骨髓 ,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分离BMSCs ,分别在高密度 (1× 10 6/ml)和低密度 (1× 10 4/ml)培养条件下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诱导B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倒置显微镜、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特殊染色方法检测Ⅱ型胶原及软骨基质成分的表达。结果 高密度诱导的BMSCs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为 89.2 %,Ⅱ型胶原原位杂交阳性率为 82 .6%,黏多糖特殊染色阳性 ,低密度诱导的BMSCs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阴性 ,Ⅱ型胶原原位杂交阳性率为 3 .8%,黏多糖特殊染色阴性。结论 TGF β1可以诱导B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 ,细胞密度是BMSCs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杨自权卫小春郝一勇李鹏翠丁娟焦强
- 关键词: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软骨分化
- 原代和传代兔关节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合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常发生失分化,传代软骨细胞的失分化程度是确定软骨细胞体外扩增操作时间的重要依据,对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效果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不同接种密度下,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01/05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雌雄不拘。方法:无菌手术切取兔双膝关节软骨,采用0.4%Pronase酶和0.25g/L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待细胞融合时,换无血清培养液。于换液后12,24,36,48,60h分别抽取上清液测量糖胺多糖质量浓度。传代2次,重复上述过程。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②传代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③P0,P1,P2代细胞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的差异。结果:P2代以内,软骨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P2代细胞内空泡状颗粒增多。传代后,细胞融合时间缩短,但是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随传代逐渐下降(P<0.001),且P0,P1,P2代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换液60h后,P1代软骨细胞糖胺多糖质量浓度较P0代下降24%,P2代较P0代下降74%。换液后时间越长,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越大(P<0.001)。换液后时间与传代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时间越长,传代细胞与原代细胞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相差越大(P<0.001)。结论: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原代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合成能力最强,传代后很快大幅下降。细胞融合后连续检测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是研究软骨细胞分化的有效方法。
- 李凯卫小春许刚邵越峰丁娟李鹏翠杨述华
- 关键词:软骨细胞传代糖胺多糖
- 高密度细胞培养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合成的作用(英文)
- 2009年
-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常发生失分化,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下降,延缓软骨细胞的失分化速度是组织工程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目的:观察不同接种密度下,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7-01/05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1月龄新西兰兔5只。方法:采用0.4%Pronase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双膝关节关节软骨细胞,来源于同一只兔的软骨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2×104/cm2接种,传代时仍以相同密度接种。另一部分在细胞贴壁后,人工降低细胞密度至2×103/cm2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增殖情况。原代和传1代细胞于细胞融合后换液。主要观察指标:换液后12,24,36,48,60h以改良Alcianblue染色沉淀法测定糖胺多糖质量浓度。结果:原代高密度培养组关节软骨细胞为多边形,轮廓清晰,三四天即可见集落形成,集落周边细胞较中心瘦长,为长多边形,传1代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低密度培养细胞早期散在分布,7d左右形成集落,细胞形态与高密度培养无明显差异。原代低密度培养软骨细胞长到融合所需时间较原代高密度培养细胞所需时间长。原代低密度培养组上清液中糖胺多糖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原代及传1代高密度培养组软骨细胞(P<0.001,P<0.05),且时间越长,质量浓度相差越大。结论:与低密度培养相比,平面高密度培养可提高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明显减缓软骨细胞的失分化速度,提示高密度培养更有利于软骨细胞维持表型,是软骨平面培养的较好方式。
- 李凯卫小春许刚邵越峰李鹏翠丁娟杨述华
- 关键词:软骨细胞传代糖胺多糖关节软骨
- 玻璃化冻存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存活率及代谢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索理想的关节软骨细胞低温保存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玻璃化冻存法、程序性降温法及梯度降温法对兔关节软骨细胞进行低温保存,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及阿尔新蓝染色等方法了解复苏后软骨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及生物活性。结果采用玻璃化冻存法保存的软骨细胞存活率为(86.57±1.67)%,明显高于传统的程序性降温法及梯度降温法;玻璃化冻存对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有一定影响,但与新鲜未冷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冻存法较传统的保存方法能显著提高冷冻保存后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存活率,并能维持细胞的生物活性,是一种理想的软骨细胞低温保存方法。
- 范学敏李鹏翠丁娟卫小春
- 关键词:软骨细胞玻璃化冷冻保护剂
- 中间纤维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破坏对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1个月龄新西兰白兔,无菌条件下切取双膝关节软骨,酶解法分离软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DMEM/F12正常培养,中间纤维破坏组(简称IF破坏组)利用含5mmol/L丙烯酰胺的DMEM/F12培养,使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破坏。分别在换液后第4天和第7天以阿尔新蓝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糖胺多糖(GAG)含量,同时检测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以评估2组细胞胶原的合成量。结果两组软骨细胞在换液后第4天和第7天时上清液中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上清液中GAG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IF破坏组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在换液后第4天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第7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较第4天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F破坏组第7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第4天相同。结论软骨细胞GAG的合成具有时间累积效应,破坏中间纤维对软骨细胞GAG的合成没有影响,而破坏中间纤维可降低离体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羟脯氨酸的合成,表明中间纤维在软骨细胞胶原的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 李亮亮卫小春丁娟杨朝晖杨自权王小虎
- 关键词:软骨细胞细胞骨架中间纤维胶原
- 膝关节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反应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螺旋肽含量变化
- 目的 运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螺旋肽(HELIX-Ⅱ)的含量,来探讨膝关节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可否反映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螺旋肽(HELIX-Ⅱ)含量的变化。方法 从临床病人中收集行关节镜诊治和膝关...
- 丁娟
- 关键词:关节滑液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