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小芳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台湾海峡
  • 4篇沿岸
  • 3篇障碍层
  • 3篇南海东北部
  • 2篇冬季风
  • 2篇沿岸流
  • 2篇上升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外海
  • 2篇物理海洋学
  • 2篇陆架
  • 2篇截获
  • 2篇近海
  • 2篇混合层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2篇海洋学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转流

机构

  • 1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19篇万小芳
  • 11篇郭小钢
  • 11篇潘爱军
  • 7篇许金电
  • 5篇黄奖
  • 4篇吴增茂
  • 4篇靖春生
  • 2篇吴日升
  • 2篇张新玲
  • 1篇谢红琴
  • 1篇李立
  • 1篇常志清
  • 1篇张志南
  • 1篇李杰
  • 1篇肖晖
  • 1篇刘秦玉
  • 1篇刘素美
  • 1篇陈航宇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第五届青年海...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台湾海峡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利用2006~2007年"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台湾海峡西侧获取的大面水温、盐度走航资料,结合座底式海床基系统获取的海流剖面以及近海底水温观测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在春、夏和晚秋初冬3个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台湾海峡西侧海水垂向混合比较均一,等温线和等盐线分布大致与岸线平行,盐度和水温呈现从北往南逐渐升高、自近岸向远岸递增的特点.福建沿岸海流具有明显的正压海流特征,且为逆风的东北向海流,其最大流速(约0.25 m/s)出现在泉州外海;与此相对应,浙闽沿岸水仅局限于泉州以北近岸海域的中上水层,其盐度小于32.4.夏季台湾海峡西侧局部海域呈现典型的上升流特征,汕头、东山和南日岛外海近海底存在着明显的低温(<25℃)高盐水(>33.8)涌升中心.福建沿岸海流流向与盛行的西南季风一致,除汕头外海10 m层流速(0.19 m/s)比25 m层流速(约0.15 m/s)略大,其他海域仍具有正压流特点,最大流速(约0.40 m/s)出现在平潭外海附近.晚秋初冬台湾海峡西侧海域盐度和水温的空间分布比较接近,整体呈近岸低外海高,并随纬度降低而增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水在2007年12月26日左右开始出现在平潭岛外海附近,随后从2008年1月15日左右整个台湾海峡西侧被南下的浙闽沿岸冷水(<17℃)控制;厦门以南近海余流流速明显小于厦门以北海域,并存在着显著的垂向流剪切.
万小芳潘爱军郭小钢靖春生黄奖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水动力环境上升流台湾海峡
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8
2006年
南海东北部(16°~25°N,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夏季次之(31.1%),春季最小(23.3%).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中国台湾海峡南端、台湾岛南端东西两侧、台湾岛以东(22°~24°N,122°~124°E)和吕宋岛东北海域(18°~20°N,122°~124°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分别为19.0%,61.1%,33.3%和80.0%: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层结机制和降水机制分别是南海东北部春季(特别是冬末春初)和夏、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TRMM卫星观测为后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潘爱军万小芳许金电郭小钢v李立
关键词:障碍层降水吕宋海峡
南海东北部陆架坡折海域跃层判定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以南海东北部陆架坡折海域为例,探讨了浅海(水深<200m)和开阔海区(水深>200m)跃层在陆架坡折海域的水平衔接问题。对多组实测CTD断面水温、盐度和声速跃层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基本可不考虑陆架坡折海域跃层的水平衔接问题;夏季和秋季陆架坡折海域温、盐、声速跃层判据可分别取0.1℃.m-1、0.02m-1和0.30s-1,来保证跃层的水平连续分布。此外,在可能的内潮存在情况下,为保证跃层水平分布的连续性,可统一取开阔海区的跃层判据。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万小芳吴日升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温跃层
黄海冷水团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为了进一步揭示黄海冷水团水域浮游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循环的基本动力学特征,利用水层-底栖耦合生态系统垂直3层模型,模拟分析了该水域生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年变化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通过对黄海冷水团水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模拟分析,估算出黄海冷水团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为228.47mg.m-2.d-1,并根据模型中营养盐的来源估算出f比约为33%。分析模拟结果还表明,在黄海冷水团存在的季节,冷水团水域水层营养盐匮乏,浮游植物生产受限制,仅在晚秋出现了不十分明显的“秋华”。然而,在此时段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基本和浮游植物为同一量级且量值比较接近,由此可推断微食物环在黄海冷水团能流、物流循环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模拟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碳约有60%是通过微食物环供给的。与实测及文献结果相比较,模型的模拟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李杰吴增茂万小芳
关键词:黄海冷水团初级生产力微食物环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质通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02年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溶解态生源物质通量的准确估算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于底栖生物活动以及海流、海浪及潮波与海底地形地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使得该通量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近年来提出的各种计算该类通量的物理模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结合在中国黄、东海等陆架浅海水层—底栖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的需要 。
吴增茂张新玲刘素美万小芳
关键词: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计算方法
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营养盐等物质大气入海通量的再分析被引量:30
2002年
根据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黄、东海海域大气营养盐和硫酸盐气溶胶干、湿沉降方面的工作 ,估算出南黄海及东海海域各个季节营养盐和硫酸盐的大气入海通量。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及东海海域营养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和降水中的离子浓度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基本上冬季最大 ,而夏季最小 ;氮盐和硫酸盐的沉降以湿沉降为主 ,而磷酸盐以干沉降为主 ;大气沉降与河流输送相比 ,NH4+ 和PO43 -以大气沉降为主 ,而SiO3 2 -和NO3
万小芳吴增茂常志清张新玲
关键词:南黄海营养盐硫酸盐
平潭岛外海浙闽沿岸流对2006年冬季风松弛的响应特征与机理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2006年"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项目在台湾海峡实施的冬季航次获取的大面CTD温盐数据以及由北向南分别布放在平潭岛(PT)、泉州(QZ)、漳浦(ZP)和汕头(ST)外海附近的4个海床基获取的海流、水位和近海底水温资料,结合同期卫星遥感风场和海表温度场(SST)等数据,对浙闽沿岸流的时空分布,特别是平潭岛外海浙闽沿岸流对冬季风松弛的响应特征与机理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冬季平潭岛外海的浙闽沿岸流垂向混合均一,当冬季风松弛时,浙闽沿岸流(<14℃)南侵减弱,暖咸的海峡混合水(>14℃,由海峡暖流水和黑潮分支水构成)北移;而当冬季风回复时,浙闽沿岸流的南侵显著增强.浙闽沿岸水与海峡混合水构成的温度界面在冬季风强迫下呈西北-东南走向平移,导致该海域近海底水温出现周期性的冷暖交替现象.通过对大尺度风场的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析,结合针对海表水位、海流和近海底水温的小波谱分析,可以发现,平潭岛外海浙闽沿岸流对冬季风松弛的响应主要是由于冬季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大气锋面系统过境激发的沿岸向南传播的陆架截获波引起的,导致该海域海流和近海底水温等呈现准5和10d的亚潮频周期波动;局地风场驱动的埃克曼平流及其产生的向(离)岸水体堆积效应的贡献次之.
潘爱军万小芳郭小钢靖春生
关键词:冬季风
台湾海峡中部障碍层日变化及其局地反馈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延平2号"科学调查船于2005年6月下旬在台湾海峡中部(119.2°E,24.3°N)实施的定点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夏季风期间障碍层的日变化过程及其局地反馈特征.障碍层开始形成时,由于非太阳辐射局限于上混合层,而太阳辐射可以穿透混合层底直至温跃层,导致障碍层内累积了最多热能,形成逆温层.随着障碍层内部热量的不断累积,障碍层与上混合层之间的热交换过程逐渐增强,上混合层显著增暖.此外,障碍层对应浮力频率极小值区,具有较弱的层结稳定性;针对海气通量的分析表明障碍层造成了显著的局地感热、潜热通量异常.进一步分析表明,海表风搅拌产生的湍动能在向下传输过程中,次盐跃层和温跃层构成了两个界面,大部分湍动能被较浅的盐度层结阻挡,限制在混合层以上,部分穿透混合层底的湍动能再次被温跃层阻挡,障碍层对应湍动能的薄弱区.
潘爱军万小芳陈航宇郭小钢
关键词:台湾海峡障碍层日变化混合层
海洋生态预报的复杂性与研究方法的讨论被引量:4
2004年
海洋生态动态预报预测研究已经成为海洋科学乃至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海洋生态预报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实况监测资料严重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海洋生态预报研究的快速发展,借鉴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一些有效方法,提出以下建议:①加深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深入开展随机—动力耦合的海洋生态系统模型研究;②加强海洋生态集合(ensemble)预报和综合预报方法研究;③大力促进卫星遥感信息的海洋生态应用研究,加强资料同化研究和反问题研究方法的应用,努力发掘各种信息资料的预报应用。
吴增茂谢红琴张志南万小芳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
粤东沿岸上升流对2006年夏季台风响应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在粤东沿岸进行的大面走航CTD观测,特别是座底式的海床基测流资料,比较详细的探讨了台风过境对粤东沿岸上升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驱动的东北向地转流在汕头附近存在显著的近海底向岸分量,与上层的离岸埃克曼平流共同构成了粤东近岸的典型上升流系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粤东沿岸上升流系统对台风强度及其入侵路径比较敏感.当台风入侵路径位于上升流系统以北时(如0604号台风碧利斯和0605号台风凯米),在台风过境初期,局地西南风的异常增大使得向岸流显著增强,即上升流增强;在台风过境期及后期,无论是由于局地风场过强导致的海洋受迫响应(0604号台风碧利斯),还是中度台风诱发的惯性振荡(0605号台风凯米),都不利于维持一个稳定的、持续的上升流系统.当台风从上升流系统以南入侵时(如0606号台风派比安),有利于上升流产生的西南风被东北风取代,风驱向岸的埃克曼平流效应以及质量守恒使得海洋中、下层为离岸流,上层为向岸流,粤东沿岸传统的上升流结构遭到彻底颠覆;当台风过境后,典型的上升流结构会在1~2d内回复.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黄奖万小芳
关键词:台风地转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