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雪媛
-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17、IL-22在新生小鼠M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 <正>目的检测BALB/c新生小鼠MCMV肝炎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肝脏中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的变化,探讨IL-17、IL-22在新生小鼠MCMV肝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
- 张恩胜王军万雪媛曹杨潘兆军
- 关键词:新生小鼠白细胞介素IL-22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败血症肾损害发生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
- <正>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肾损害发生的相关指标及意义。方法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检测其尿微量蛋白、血CRP、中性比,并以35例非败血症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78例新生儿尿微量蛋白异常率分别为:微量白蛋白(mAL...
- 曹杨万雪媛潘兆军王军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肾损害
- 文献传递
- 不同光疗时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不同光疗时问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中等程度新生儿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光疗8h组,光疗12h组,光疗24h组,每组各40例。光疗前、第1次光疗后、治疗后3天分别测血清总胆红素(TSB)及每次光疗后2h测经皮胆红素(TCB),TCB〈205μmol/L停止光疗,同时记录各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第1次光疗后及治疗3天后,黄疸消退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疗的不良反应3组之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光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增加。结论单次光疗8h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即可达到单次光疗12h和24h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 徐艳万雪媛韩爱民孟令建张文辉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
- 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小鼠肝脏IL-35的表达及其意义初探
- <正>目的探讨IL-35(interleukin-35)在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 virus,M CMV)急性期全身感染动...
- 万雪媛曹杨潘兆军张恩胜王军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肝脏IL-35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HCMV感染免疫状态的研究现状及CpG ODN2395治疗初探
- 2013年
-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beta疱疹病毒亚科,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健康人群中多数呈无症状或持续性感染,在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和免疫缺陷的人群中可引起严重疾病。
- 曹杨万雪媛潘兆军王军
- 关键词:免疫状态CPG人巨细胞病毒种属特异性
- 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在新生小鼠M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小鼠MCMV肝炎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肝脏中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腹腔接种MCMV建立MCMV肝炎模型(MCMV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接种病毒后当日每天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LISA方法和RT-PCR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外周血中IL-17、IL-23水平和肝组织IL-17mRNA、IL-23mRNA的表达,同时分析它们与ALT的相关性。结果:病毒组小鼠血清IL-17、IL-23在感染后3、7和14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时点(P<0.01)的水平,更昔洛韦治疗后7和14天IL-17、IL-23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病毒组相应时点(P<0.01)的水平;肝组织IL-17mRNA、IL-23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3、7和14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时点(P<0.01)的水平,更昔洛韦治疗后7和14天肝组织IL-17mRNA、IL-23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病毒组相应时点的水平。IL-17、IL-23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691~0.803,P<0.05)。结论:MCMV肝炎新生小鼠IL-17、IL-23呈现高表达,提示IL-17、IL-23可能参与了新生小鼠MCMV肝炎的发病。
- 张恩胜王军万雪媛潘兆军曹杨
- 关键词:MCMV新生小鼠IL-17IL-23
- 尿微量蛋白在窒息新生儿急性肾脏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 目的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尿微量蛋白的变化探讨尿微量蛋白在窒息新生儿肾脏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窒息组新生儿65例(轻度窒息组31例,重度窒息组34例),对照组为33例健康新生儿,于生后48 h内留取新鲜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
- 潘兆军曹杨万雪媛王军
- 白细胞介素-35在新生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在鼠巨细胞病毒(murine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新生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将新生仔鼠按窝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更昔洛韦组及病毒组,每组6只。病毒组和更昔洛韦组分别于仔鼠出生4~6h内腹腔接种致半数细胞感染量为104.31u/o.1ml的MCMV病毒悬液20”l,建立MCMV感染小鼠模型,更昔洛韦组在接种病毒悬液24h后腹腔注射更昔洛韦50mg/kg,每日1次,连续14d。然后处死仔鼠,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肝脏组织IL-35的亚基——EB病毒诱导基因3(Epstein—Barrvirus—inducedgene3,EBi3)和p35tu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5含量。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1)MCMV感染后病毒组小鼠出现食欲差、活动少、皮毛稀松、对刺激反应迟钝、生长迟缓、体重不增等表现。(2)病毒组肝脏组织有MCMV—DNA表达,更昔洛韦组亦有表达,但弱于病毒组。(3)病毒组血清IL35水平[(63.02±14.13)ng/I。]较空白对照组[(126.04±16.00)ng/L]及更昔洛韦组[(118.97±35.50)ng/L]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4.560和4.033,P均〈0.05)。(4)病毒组EBi3mRNA表达水平(0.675±0.232)较空白对照组(1.367±0.178)及更昔洛韦组(1.513±0.170)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4.895和4.617,P均〈0.05)。病毒组p35mRNA表达水平(0.567±0.099)较空白对照组(1.411±0.384)及更昔洛韦组(1.499±0.217)亦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4.752和4.381,P均〈0.05)。(5)更昔洛韦组小鼠体重、血清IL35、肝脏组织EBi3和p35mRNA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5做为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在MCMV感染急性期,可以抑制其�
- 万雪媛王军曹杨潘兆军张恩胜
- 关键词:疱疹病毒科感染白细胞介素类肝炎
- 新生小鼠巨细胞病毒肝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致新生小鼠肝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48只日龄24 h内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MCMV Smith株20μl TCID50(104.31/0.1 ml),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μl,注射第3、7、14天取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ALT水平,肝脏组织HE染色后用光镜检查组织病理损害,同时提取肝脏组织的DNA,应用MCMV及β-actin引物行PCR扩增,然后跑电泳和测序。结果实验组小鼠ALT水平(U/L)在3天时即明显升高,7天达高峰,14天时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天:(58.7±11.5)比(25.0±10.6),7天:(169.6±57.4)比(25.1±8.4),14天:(157.3±15.5)比(26.5±9.4),P均<0.01]。实验组小鼠肝组织内均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点灶状坏死,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内病毒包涵体,7天时最严重;对照组肝细胞无相似病理变化。实验组MCMV-DNA PCR电泳全部出现阳性条带,阳性条带测序结果与MCMV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完全相符。结论 MCMV能侵袭BALB/c新生小鼠引起肝炎,这种模拟人类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新生小鼠模型的建立为该病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 张恩胜王静王军万雪媛潘兆军曹杨
- 关键词:肝炎
- 新生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肝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新生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肝炎模型。方法:小鼠巨细胞病毒经腹腔注射感染新生BALB/c小鼠,建立肝炎小鼠模型。结果:感染小鼠肝炎发病率为100.00%,死亡高峰在感染后3—5天,死亡率为10.00%。MCMV感染小鼠生长发育缓慢,7、14天时体重低于未感染小鼠(P〈0.05)。HE染色可见3天时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变性,表现为体积变大、胞浆空淡,肝细胞点状坏死;7天时病变加重达高峰,可见大泡性脂肪变,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片状坏死;第14天病理损害仍保持较高水平。MCMV感染新生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在第3、7、14天ALT明显升高(P〈0.05),ALT的高峰是在第7天。PCR检测MCMV感染新生小鼠肝脏组织内MCMVDNA为阳性,7天时肝脏病毒滴度最高。结论:新生小鼠巨细胞病毒肝炎动物模型为探讨先天性HCMV肝炎的发病机制、转归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潘兆军曹杨万雪媛王军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疾病模型BALBC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