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开锋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造影剂肾病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3年
- 随着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发展,含碘造影剂是其必不可少的媒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具体位置、程度和范围。但是此过程可引起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造影剂肾病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造影剂肾病为急性肾损常见三大病因之一,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目前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无有效防治措施,中医药在防治造影剂肾病上取得一定进展。该文通过从肾髓质缺血缺氧、造影剂直接毒性作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方面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分析中医学病因病机,对中药单体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及中成药防治造影剂肾病的发生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造影剂肾病的作用。
- 郑晓枫马新宇于开锋
-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发病机制中医药
- 舌中凹陷新舌象特征的认识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舌中凹陷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舌象,应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基于专家赋值法的舌质、苔质的量化以及舌象五分区的方法,对舌中凹陷的舌象进行定性定量化认识。方法 通过纳入样本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在读大学生的舌象500例,含有舌中凹陷的舌象69例,通过体质问卷调查后,其中气虚质39例,故对气虚质的舌中凹陷舌象进行客观化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非舌中凹陷的舌象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记录两组舌象舌质和舌苔五分区的HSV(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明度Value)色度空间特征数据,并由专家对舌质、苔质的指标进行量化赋分。通过对比舌中凹陷组与对照组舌象特征差异,探讨舌中凹陷舌象特征。结果 舌色特征:舌中凹陷组与对照组舌色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淡红舌,淡紫舌在舌中凹陷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舌形特征:舌中凹陷组齿痕舌、胖大舌、嫩舌比例比对照组高(P<0.05);舌苔特征:舌中凹陷组腻苔较对照组相比所占比例较高(P<0.05);在津液盈亏方面,滑苔在舌中凹陷组较对照组相比较为多见(P<0.05);舌中凹陷组齿痕舌、胖大舌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腻苔在舌中凹陷组分值较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舌下络脉特征:舌下络脉变细者在舌中凹陷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故舌中凹陷组舌色除正常淡红之外,更易转为淡紫舌,舌形更易生齿痕舌、胖大舌、嫩舌,舌苔易生腻苔,易出现滑苔,舌中凹陷的舌象齿痕、胖大、腻苔程度较对照组更重,舌下络脉易变细。HSV色度空间模型参数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舌中凹陷组舌质1区、2区、3区、4区、5区H值明显偏大(P<0.01),1区、2区、3区、4区S值明显偏小(P<0.05),其余部位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舌中凹陷组舌苔1区、2区、3区、4区、5区H值明显偏大(P<0.01),2区、3区、4区、5�
- 马新宇咸楠星杨珺涵齐雪杉张哲依秋霞李玉锋于开锋杨关林蒲宝明兰溪
- 关键词:舌象特征气虚质舌诊
- 通脉降浊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通脉降浊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IC术后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通脉降浊方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LVEF、LVESV、LVEDV心功能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ET-1、sVCAM-1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通脉降浊方具有宣痹通脉、降浊化痰之效,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患者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有较好的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仕利刘静陈韦于开锋王凤荣
- 关键词: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
- 从肾虚论老年性痴呆之病机被引量:10
- 2012年
-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属于老年期痴呆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对A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AD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对其病因仍未完全确定。中医古籍并没有针对AD的系统阐述,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对病因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本病病位在脑,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
- 王豪陈民于开锋
-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肾虚病机
- 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西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对照组55例万爽力,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60例参仙升脉口服液20mL/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总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在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总心率上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侯平陈韦于开锋刘宁
-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怔忡心肾阳虚参仙升脉口服液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的年龄>65岁的NSTACS患者553例,根据住院期间应用药物情况分为氯吡格雷组374例和替格瑞洛组179例,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2组出血情况、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全部出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22.9%vs 9.4%,P=0.000;1.7%vs 0,P=0.034)。2组MACCE发生率及大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3个月,替格瑞洛组全部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15.6%vs 2.4%,Plog-rank<0.01)。DAPT 3~12个月,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全部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log-rank>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混杂因素校正后,DAPT 3个月内应用替格瑞洛出血风险是氯吡格雷的6.277倍(95%CI:2.668~14.767,P=0.000),DAPT 3~12个月应用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是氯吡格雷的1.726倍(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应用替格瑞洛PCI术后3个月内出血增多,大出血未见增加,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老年NSTACS行PCI术的患者中12个月MACCE相似,替格瑞洛的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 齐静陈韦于乐裘淼涵李超周鑫于开锋刘仕利侯平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出血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探索被引量:6
- 2011年
- 近年来,西医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面方法比较单一,疗效多不理想,而中医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临床中常取得明显疗效。中医总以心肾阳虚为本病主要病机,常分为心阳不足、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元阳欲脱、心血瘀滞等来辨证论治。
- 赵佳欣吴文明于开锋张艳
-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心肾益气温阳
- 应用超声评价中药复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超声评价应用中药复方参仙升脉口服液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应用普萘洛尔制备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运动节律及心肌运动幅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参仙升脉口服液组显著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脏节律,对心肌运动幅度改变未见显著差异,但可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肌功能。
- 侯平朱芳丁眀岩刘宁于开锋
- 关键词:中药复方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超声
- “益气温阳、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观察应用"益气温阳、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颗粒剂口服,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变、心率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价等。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水平、心率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益气温阳、祛痰化瘀"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减轻患者病痛、提升心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较显著优势。
- 于开锋赵斌王兴侯平
- 关键词: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益气温阳祛痰化瘀
-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对中药附子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分子生物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层面,探讨中药附子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整合药理学平台收集中药附子成分及其相关靶标、缓慢性心律失常靶标。借助平台分析药物靶标与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中药-疾病核心靶标"网络,最后构建"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多维可视化网络。结果附子主要通过作用于NCOA1、NCOA2及ARAF等基因发挥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其作用通路包括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多个代谢通路。由此可以推测该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到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和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等。结论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构建了中药附子与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核心靶标网络和多维可视化网络,为附子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于开锋李禹廷侯平
- 关键词:附子分子机制缓慢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