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贾文

作品数:190 被引量:2,87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冰川
  • 50篇气候
  • 35篇冰芯
  • 22篇冰盖
  • 21篇气候变化
  • 20篇同位素
  • 18篇南极冰
  • 18篇南极冰盖
  • 18篇极冰
  • 13篇雪冰
  • 13篇树轮
  • 13篇降水
  • 11篇气温
  • 11篇冰芯记录
  • 10篇老虎沟12号...
  • 9篇青藏高原
  • 8篇青藏
  • 7篇碳同位素
  • 7篇流域
  • 6篇化学特征

机构

  • 188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气象科学...
  • 9篇中国极地研究...
  • 8篇兰州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6篇中国气象局
  • 6篇国家海洋局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90篇任贾文
  • 125篇秦大河
  • 49篇效存德
  • 28篇秦翔
  • 26篇康世昌
  • 25篇侯书贵
  • 21篇李忠勤
  • 19篇陈拓
  • 17篇崔晓庆
  • 17篇孙俊英
  • 13篇刘晓宏
  • 13篇张明军
  • 11篇徐建中
  • 11篇谢爱红
  • 10篇孙维贞
  • 9篇王晓香
  • 8篇张东启
  • 7篇丁明虎
  • 7篇姚檀栋
  • 7篇闫明

传媒

  • 67篇冰川冻土
  • 17篇科学通报
  • 8篇地理学报
  • 8篇极地研究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理科学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国科学(B...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6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13篇2004
  • 9篇2003
  • 23篇2002
  • 9篇2001
  • 11篇2000
  • 9篇1999
  • 5篇1998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款可获取大直径冰芯的钻机——蓝冰钻被引量:1
2016年
蓝冰钻(BID,Blue Ice Drill)是一款大直径、便携式钻机系统,由美国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冰钻设计与操作团队研发,可以从近地面的钻点快速获取直径241 mm、无污染的冰芯样品.蓝冰钻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1)下井电机/齿轮减速器:带动冰芯钻刀和外管内的芯管旋转,以便高效运送切割下来的固态冰;2)变频驱动器及配套的控制箱,管理钻机的输入电源;3)安装在反扭杆两侧的把手,在地面以上时起到反扭作用;4)冰芯回收工具:回收冰芯不是通过钻头上的卡刀,而是由独立的冰芯回收工具完成;5)其他附属设备:所有的下井设备通过在绞车上运行的绳索,悬挂在一个可折叠的三脚架上.蓝冰钻系统最少可由两个人操作,并已成功在南极Taylor冰川蓝冰区完成两个工作季.本款钻机系统的升级版本——深蓝冰钻(BID-Deep),目前已经完成设计,获取冰芯深度可至200 m.
王士猛何广军谢爱红任贾文秦大河
南极冰盖最高点满足钻取最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Dome A最新实测结果被引量:23
2007年
在极地冰盖,“低温、低积累率”是获取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冰穹A)自动气象站连续记录的2005年和2006年10m深度雪温数据,得到Dome A的多年平均气温约为-58.3℃,较东南极冰盖分冰岭的其他冰穹如Dome C,Dome F,Dome B以及Vostok均低。是迄今地球上实测最低年平均温度;从雪冰气温代用指标δ^18O和δD测值看,Dome A在上述地点中亦最低.自动气象站记录的雪面高度数据表明2005—2006年间Dome A年积累率约0.01-0.02m水当量,是迄今在东南极冰岭测得的最小积累率.Dome A低温、低积累率特点是寻找年代超过1Ma冰芯的必要条件.
效存德李院生侯书贵Ian Allison卞林根任贾文
关键词:极端气温积累率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冰冻圈变化的评估结果要点被引量:7
2014年
冰冻圈是指地球陆地和海洋表面以及表面以下水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区域的总称,包括海冰、湖冰、河冰、积雪、冰川、冰盖以及冻土(图1)。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以其自身独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学界重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展现了近10年来冰冻圈变化的最新研究结果。
任贾文明镜
关键词:IPCC冰冻圈地球气候系统海洋表面海冰冰川
南极地区数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冰芯记录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随着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的实施 ,近年来开展了沿中山站—DomeA考察路线的冰芯研究 ,获得了伊丽莎白公主地 2 5 0a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 .通过与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有关研究结果的对比 ,揭示了该冰川谷地为东南极洲重要气候分界线的特征 .综合南极地区其它地点冰芯记录和冰盖变化研究结果 ,发现以小冰期为代表的寒冷期在东南极洲较为明显 ,在西南极洲则不明显 ,甚或恰好相反 ,表现为温暖阶段 .就东南极洲来说 ,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以Lambert冰川谷地为界 ,东部地区 ,如WilkesLand (LawDome) ,VictoriaLand北部 (HerculesNeve)等地 ,小冰期冷期比较突出 ;西部地区 ,如DronningMaudLand和Mizuho高原 ,情况不是很明确 .Lambert冰川流域是非常特殊的地方 ,虽然小冰期冷期也存在 ,但 185 0年前后的显著高温和近 10 0多年来的降温与南极洲其它地方都不一样 ,而与南极半岛北侧一冰芯所给出的 4 0 0a温度变化记录极为相似 ,我们尚不能解释为何如此遥远的两个地点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与其它地方则不一致 .
任贾文秦大河效存德孙俊英李忠勤张明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冰芯记录南极地区温度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27
2002年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 (表层雪冰 )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球或局地大气环境本底 :南极现代雪冰化学代表了南半球或全球本底 ,北极格陵兰地区代表了北半球对流层中部本底 ,青藏高原海拔 5 0 0 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雪冰化学则代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部本底 .其中 ,离子浓度在两极冰盖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接近 ,而在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则高得多 .三个地区雪冰化学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在南极冰盖 ,海盐气溶胶的“丰”季形成雪层化学峰值 ,在北极 ,冬春季污染物 (所谓“北极霾”)和漂尘形成季节峰值 ,在高亚洲 ,主要是春季降尘形成明显污化层 .青藏高原上大风季节与干季重叠 ,静风季节与湿季重叠 ,决定了干湿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季节转换 .总之 ,主要阴、阳离子在南、北极和高亚洲雪层中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源区和传输 ,其形成过程与大尺度大气环流、季风和局地尘暴等事件密切相关 .
效存德秦大河任贾文李忠勤王晓香
关键词:冰冻圈环境指示意义雪冰化学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5
2004年
1992~1993年,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的考察,1996起,中国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流域东侧进行了多次考察.本文基于以上考察的研究成果,对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mbert冰川两侧无论是降水还是温度,在几十年时间尺度上其变化趋势都存在着明显差异,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从海岸向内陆近500 km断面上表面积累速率的分布截然不同,同时,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的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又简称δ-温度梯度)差别也很大,另外,反映水汽输送强度的海盐离子浓度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证据表明,Lambert冰川谷地可能是东南极洲一条重要的气候界线,其原因可能是特殊的局地环流(顺时针的气旋活动)导致不同的水汽来源,再加上局部地形的影响所致.
张明军效存德任贾文李忠勤秦大河
关键词:LAMBERT冰川流域气候环境变化气温降水水汽输送地形
南极冰盖SO_4^(2-)浓度记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综述了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的来源、SO2 -4 浓度记录的时空分布特征 ,特别对nss SO2 -4 记录的火山活动事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 ,反映了近年来南极雪冰中SO2 -4 记录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雪冰中SO2 -4 来源的综述表明南极地区雪冰中的SO2 -4 主要来源于海盐、海洋生物和火山喷发三种。很多研究表明 ,用南极冰芯中记录的nssSO2 -4 可以恢复火山活动的历史 ,虽然对同一次火山活动 ,在取自南极不同地区的冰芯中 ,其浓度和沉积通量大不一样 ,然而 ,各次火山活动引起的硫酸根离子的沉积通量相对于Tambora火山的沉积通量的百分比在不同冰芯中却经常具有可比性 ,这使得利用冰芯中nssSO2 -4
张明军任贾文孙俊英效存德李忠勤秦大河
关键词:南极冰盖含硫化合物热力学
冰体内应力形变检测系统及冰川移动评估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体内应力形变检测系统及冰川移动评估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六面体结构的框架、压力计单元、变形计单元及计算设备。设置框架表面的压力计单元用于获取冰体内部任意一点的主应力参数,设置在框架其余表面的变形计...
崔晓庆任贾文余光明
文献传递
6000km横贯南极洲雪层剖面与表面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中国队员在横跨西、东南极洲5986 km的考察路线上,挖1.0—2.0m的雪坑106个。通过对雪坑的雪层剖面的观测研究,认识到大尺度南极冰盖浅表层的基本物理特征,沿途还进行了冰盖表面雪丘形态的观察和长轴方位的测量。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西南极冰盖表面融水渗浸冻结作用较明显,年降雪量较大,其气候较东南极洲湿暖和湿润,深受南大洋气候影响。东南极冰盖雪层内大量发育的辐射壳说明,即使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由于阳光照射时间相对较长(夏季长时间的永昼现象),冰面在夏季仍有“融化”现象发生。南极内陆地区雪丘方位变化较小,其优势方位反映南极内陆存在南北向的盛行风向。东南极冰盖浅表层内的深霜层极为发育,有其独特的气候学及冰川学意义,但其形成机制需专文探讨。
秦大河任贾文
关键词:雪层剖面冰川学
Lambert冰川流域物质平衡和南极冰盖变化被引量:4
2002年
对Lambert冰川流域的现场考察资料和浅冰芯研究结果显示,该流域东侧和西侧积累速率分布和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东侧平均积累速率较西侧高;近50年东侧处于增加状态,西侧则为明显减小,冰量平衡计算表明,该冰川流域目前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因而冰盖将趋于增厚,据现有资料估计分析,整个南极冰盖处于微弱负平衡,如果南极地区气候变暖,物质平衡将向正平衡方向发展,因而不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但是西南极冰盖的不稳定性可能随气候持续变暖而增强,成为引起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潜在因素。
任贾文效存德秦大河
关键词:南极冰盖LAMBERT冰川流域海平面变化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