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书刚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AFM研究PCL薄膜的结晶形态被引量:11
- 2003年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详细研究了聚己内酯 (PCL)超薄膜及其在特殊限制环境下的结晶形态 .AFM的观察表明 ,PCL在石英基板上的结晶形态呈现典型的球晶及比较少见的树枝状晶两种形态 .认为主要是超薄膜结晶过程中由于几何受限及基板吸附导致分子链扩散移动速度大大降低 ,由此形成的扩散控制结晶过程从而导致最终形成树枝状的分形结构 .将聚合物限制在间距为 10 μm的凹槽内 ,发现PCL的结晶有比较规整的排列 ,而且沿着凹槽的方向结晶排列取向优先 .当在凹槽两侧铝条上施加强电场后 ,发现在静电场作用下 ,PCL的结晶取向生长方向发生改变 。
- 孔祥明何书刚王震陈宙谢续明
- 关键词:聚己内酯原子力显微镜电场高分子薄膜
- PA6/PP梯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采用叠层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板状PA6/PP梯度材料,其宏观组成一定,PA6/PP/PP-g-(GMA-co-St)的比例为50∶42∶8。DSC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沿截面方向组分形成了梯度分布。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系列梯度材料中,通过对组分分布的梯度化设计,在保证材料拉伸屈服、冲击性能的同时良好地控制和改善了材料的弯曲性能、吸水性能和表面性能等。
- 何书刚谢续明
- 关键词:梯度材料力学性能尼龙6聚丙烯
- FTIR原位研究PCL薄膜的结晶过程被引量:1
- 2004年
- 利用带热台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原位跟踪了聚ε 己内酯 (PCL)在硅基片及KBr单晶基片上的结晶和熔融过程。发现在结晶过程中 ,由于结晶后分子间的自由体积缩小 ,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而导致了CO峰位的漂移及C—O—C ,C—H结晶峰的出现。并通过结晶峰与非晶峰对比计算出了相对结晶度。对不同浓度的PCL/THF溶液成膜的FTIR测试表明 ,薄膜厚度越小 ,结晶度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基板及几何维数的限制导致。另外发现 ,相同条件下 ,PCL在KBr基板上成膜后的结晶度要大于在硅片上成膜的结晶度。
- 孔祥明何书刚汪昆华谢续明
- 关键词:薄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