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滟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率
  • 2篇预后
  • 2篇预后研究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律
  • 2篇室性心律失常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减速
  • 2篇梗死
  • 2篇恶性室性心律...
  • 2篇超声检查
  • 2篇穿刺
  • 1篇弹性成像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机构

  • 7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重庆市万州区...

作者

  • 7篇何滟
  • 3篇李倩
  • 3篇黄佐贵
  • 3篇杜国伟
  • 2篇石伟
  • 2篇陶山
  • 2篇李潇华
  • 2篇殷波
  • 2篇吴强
  • 2篇庞小华
  • 2篇张宗美
  • 2篇余华
  • 1篇赵岭
  • 1篇金海燕
  • 1篇杨颜
  • 1篇王少璐
  • 1篇梁君佐
  • 1篇李厚荣
  • 1篇刘艺
  • 1篇向伦祥

传媒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心率减速力和心功能与老年心律失常的预后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值和心功能指标对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预后。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98例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观察组)和98例老年人糖尿病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两组各指标与1年病死率:98例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中LVEF值60.60%的患者病死率为4.08%,LVEF%值28.60%的患者病死率为9.18%,DC值≥4.5ms的病死率为2.04%,DC值2.6~4.4ms为4.08%,DC值≤2.5ms为9.18%,LVEF值44.60%的患者与LVEF值28.60%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值≥4.5ms的患者与DC值2.6~4.4ms和≤2.5ms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和p<0.01。糖尿病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的LVEF%和DC各值p>0.05;病死率分别为1.02%、2.04%、1.02%、2.04%、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老年糖尿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苏小琴黄佐贵殷波庞小华石伟杜国伟何滟李潇华李倩余华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的估算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与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80例急性心肌梗死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时超声血流速度各指标差异显著[Ts-sD:(44.6±12.4)ms︰(29.8±6.8)ms;Ts-maxD:(138.8±39.1)ms︰(84.6±18.1)ms;Te-masD:(131.5±35.5)ms︰(82.3±17.58)ms;均P<0.05]。4h动态心电图记录:观察组80例(100%)均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对照组3例(3.75%)为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组差异显著(P<0.01)。1年内病死率观察组为24例(30%),对照组2例(2.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中5例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年内均存活。结论:经实时超声血流速度估算值以及24h动态心电图记录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有关。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电复律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何滟黄佐贵石伟庞小华吴强陶山张宗美谈凌云杜国伟李倩金海燕冯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和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预后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 mm、LVEF 26.0%、FS 14.4%、DC≥4.5 ms 3例(3.00%); LVIDD 68.2 mm、LVEF 24.6%、FS 12.8%、DC2.6~4.4 ms 8例(8.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DC≤2.5 ms 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0 mm、LVEF 50.4%、FS 26.8%、DC 2.6~4.4 ms 2例(2.00%);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DC 2.6 ms 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 68.2 mm、LVEF24.6%、FS 12.8%、AC≤-8.0 ms2例(2.00%);LVIDD 69.8 mm、LVEF 22.8%、FS 11.4%、AC≤-7.0 ms 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 47.2 mm、LVEF 48.8%、FS 24.6%、AC≤-7.0ms 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 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何滟黄佐贵杜国伟李厚荣殷波李倩李潇华余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张宗美吴强赵岭向伦祥王少璐何滟刘艺陶沙陶山熊德海袁怀志
采用超声检测乳腺系统结构的各层次回声,准确定位病变,用弹性成像模式对病变区评分,形成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技术标准,从而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疾病
超声引导疑难胸腔积液穿刺定位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林建萍何滟程颖
关键词:胸腔积液
子宫结核合并肌瘤1例
2004年
梁君佐何滟
关键词:结核子宫肌瘤超声检查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29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51例)与对照组(14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传统方法,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1)PICC置管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血栓烷B2(TXB2)、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前、PICC置管后12h、PICC置管后24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LT,血浆D-D、TXB2、ET均逐步升高,血浆6-keto-PGF1α均逐步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12h、PICC置管后24h,观察组PLT,血浆D-D、TXB2、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杨颜何滟
关键词:肺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B超改良SELDINGER技术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