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国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学术研究:文化自信、文化人格及理论内核——以20世纪老子研究乱象为例
- 2018年
- "文化自信"成为当下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范畴。对其理解,众说纷纭。文化自信立足传统、挖掘传统的内涵,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应成为学界共识。以20世纪以来老子研究乱象为例,认为在其共识的前提下,深刻认识文化背后"人"的因素,以文化人格为核心,将"以什么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思路发展文化"三者作为"文化自信"研究的理论内核,借鉴西方理论,但不以西方理论为准则剪裁中国文化;回应世界问题,但不以中国文化轻视世界问题。面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卑不亢,以民族文化复兴为己任,应成为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化从业者的人格担当。
- 何玉国
-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人格老子
- 老子文本书写与解构论被引量:7
- 2016年
- 老子文本中充斥着大量的譬喻性和象征性表述,其书写作为一个"譬喻性和象征性交织杂处"的运思过程,譬(隐)喻性和象征性的运用使得"道"之论理以相似性的特征不断延展(所谓"生"),从而达到"感性事物对非感性事物富有意味的触及";同时使得"道"之言说以不相称性得以不断生发(因为"喻词"推进),老子之"道"由此得以"延展"和"生发",此乃老子文本书写形式之根本。其书写表述背后凸显的是对"道"的一种播撒性认知,随着"播撒性"认知的重复,原有认知的在场主义缺陷被凸现出来,并以再一次的解构认知作为原有认知的"延异"和"补充"。如此循环,演绎无穷,此为老子文本书写"解构论"的一大特色。
- 何玉国
- 关键词:老子道论解构
-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
- 2013年
- 分析了《老子》第六十章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说。认为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讲述的是治国之道,但在注释和理解中存在着疑义和偏差。指出在"治大国"和"烹小鲜"之关系上存在着"异质同构"的三重解释。
- 何玉国
- 关键词:老子
- “萧萧”的命运:两种文明作祟下的选择停滞
- 2014年
- 从叙事视角来看沈从文的小说《萧萧》,作者站在"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双重立场上,通过叙事过程的展开和推移,将其对于工业(城市)文明和农业(农村)文明的优劣判断形诸于笔端。对比同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对于女人命运的思考,如果鲁迅笔下的"娜拉"的命运不免受到"制度决定论"("封建礼教")的作弄,那么沈从文笔下的"萧萧"则直接显示出"文化决定论"的影子。这种居于"双重文化视角"下的"萧萧",如同作者沈从文一样,在"行动面前"选择了停滞,这既决定了小说主人公萧萧的命运,也预示了作者沈从文的文化价值观的选择。
- 何玉国
- 关键词:叙事学文化决定论
- 谁人不识雅克君?被引量:1
- 2012年
- 有人说,在今天,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雅克·德里达,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解构理论。无论在哲学界还是文学界,没有人可以忽略雅克·德里达的作品,“解构”已经成为政治、历史和法学以至文学学科领域的核心词。
- 何玉国
- 关键词:解构理论文学学科德里达文学界哲学界
- 本原之思:身份认同与犹太文化—德里达解构论管窥
- 本文的基本问题是探讨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独特问题与方法,即“本原之思”思什么?“本原之思”如何思?这两个问题的索解,又可以细化为如下四个问题:德里达为什么思该问题?前人如何思该问题?德里达如何思该问题?德里达为什么如此思...
- 何玉国
- 关键词:本原身份认同犹太德里达
- 文献传递
- 黑格尔论“摹仿自然说”:预设的逻辑和虚妄的论述
- 2012年
- 黑格尔在论述"艺术的目的"之时,对流行的几种说法进行了一一批驳,其中包括"摹仿自然说"。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黑格尔此段论述貌似在批驳他人观点,实际上是自我逻辑预设的结果,条例清晰的背后却是一段虚妄的论述,但此论述又对后现代文艺理论学术话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何玉国
- 关键词:黑格尔
- 解构理论与身份认同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往学者在研究德里达解构思想来源时,总是将其无限拔高和提升,认为其思想必然来源于某种可以实指的、具体"思想形态",比如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索绪尔语言学等等,实际上,这种从德里达的作品中抽出某些类似理论资源的做法,常常忽视了思想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德里达解构理论的产生与其特殊的身份或身份认同密切相关。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德里达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童年时期对"犹太出身"的"置疑"、青年时期对"法语"的"两难"以及成年对"权威(主流)"的"歧路"都是其身份认同的表现。因此,伴随德里达一生的"身份认同焦虑"从另一方面成就了解构理论:身份认同无处不在,解构理论如影随形。
- 沈立岩何玉国
-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身份认同
- 作为经典的老子文本与隐喻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历来研究老子文本(指《道德经》)微言大义和版本歧变者众,但研究老子文本书写机制者罕见。以通行本为例,老子既要"言道",又坚持认为"道不可言",如此"两难境地",老子文本选择以隐喻为核心的话语机制,借它物与"道"之"相似",以"言道"之"能指",实现了"道"之"可言""可名";与此同时也呈现出了"非道"、"不道"的一方面"不同",也即溢出"能指之相似"之外的内容(所指),实现了"道"之"不可言""不可名"之端。如此而已,实乃老子文本作为经典存在的关捩点,是认识老子文本话语机制的不二法门。
- 何玉国
- 关键词:老子隐喻
- 引文:结构与解构的利器——以《一种隐性文学现象之考察》一文为例
- 2016年
- 引文是当今学术规范的重要标准之一。引文不仅仅是"结构"文章之关键,而且还是"解构"文章之幽灵。以《一种隐性文学现象之考察》一文为例,分析"引文"在文章中的"悖反"作用,认为学术研究中在谨慎引文的同时,要以"自出机杼"为第一要务。
- 何玉国
- 关键词:引文解构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