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桦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地震
  • 8篇强震
  • 4篇烈度
  • 3篇地震烈度
  • 3篇台网
  • 2篇地震动
  • 2篇强震动
  • 2篇强震观测
  • 2篇强震记录
  • 2篇强震仪
  • 2篇既有建筑
  • 2篇加速度
  • 2篇加速度反应
  • 2篇加速度反应谱
  • 2篇建筑
  • 2篇反应谱
  • 1篇地图
  • 1篇地震动衰减
  • 1篇地震损伤
  • 1篇地震应急

机构

  • 1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宁夏交通建设...

作者

  • 13篇余桦
  • 8篇赖敏
  • 5篇朱建钢
  • 5篇黎大虎
  • 4篇孙玮
  • 4篇龙承厚
  • 2篇苏金蓉
  • 2篇周朝晖
  • 2篇朱永莉
  • 2篇江鹏
  • 1篇梁明剑
  • 1篇钟国平
  • 1篇任叶飞
  • 1篇吴华灯
  • 1篇亢川川
  • 1篇周子杰
  • 1篇王世元
  • 1篇周宝峰
  • 1篇周荣军
  • 1篇孙泽涛

传媒

  • 8篇四川地震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记录与地震烈度的仪器测定实例被引量:10
2006年
“十五”期间,四川强震台网将达到211个子台的规模。若仅按强震观测最基本的技术目标,用足够长的时间收集足够多的强震记录为抗震设计理论服务,显然未能尽其投资潜力。为此,我们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固化在该所GDQJ-1A数字强震仪内的烈度模式识别算法提取到台网中心计算机的后台,使“十五”建设采用的所有强震仪均“升级”成为可以现场测定地震烈度的设备。本文以2005年1月5日马尔康日部5.0级地震为例,展开强震台网的烈度测定和震灾快速评估。
朱建钢黎大虎赖敏周朝晖孙玮余桦代宽洪颜晓晔
关键词:强震记录烈度震灾评估
地震应急协同移动互联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21年
应急协同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重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应急救援服务。本文利用Netty、OkHttp及高德地图API等主流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应急协同、应急基础数据查询、灾情实时上报等功能,为地震应急决策服务提供移动端应用支持,提升地震应急工作的联动性和协同性。
李兴泉廖峰谌亮余桦
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协同移动终端
四川省数字强震台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初探
2009年
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省数字强震动台网的布局、不同型号仪器的配置;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8.0级汶川地震和2008年8月30日发生的6.1级攀枝花—会理地震强震记录的获取情况以及台网平时的运行维护管理。指出了台网现行维护方式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赖敏余桦龙承厚朱建钢
关键词:加速度峰值存储器
“九五”四川数字强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被引量:5
2005年
在2005年以前的4年时间里,四川省相继建立了若干数字强震子台,以前的8个布局不合理的老旧模拟式强震台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22个分布于四川省内各主要地震多发地带的数字强震台,从而结束了连续十几年无数字强震观测成果的历史。现在获取记录的数量和质量正在逐年成倍增长,与仪器相关的软件分析系统得到进一步改进,在数据常规处理后,还将四川省现今所有的数字强震仪都转变成了“烈度仪”,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最直接服务的观测资料。
朱建钢赖敏钟国平黎大虎周朝晖孙玮余桦代宽洪
关键词:强震
强震观测仪器接地与防雷的思考被引量:1
2005年
就四川省地震局实施的“十五”强震建设项目中的强震仪器Etna的接地和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强震仪Etna的接地要独立于其它设备或建筑物接地,而且相互间的距离要大于15米,接地电阻要小于4欧姆。当相互间的距离小于15米时要增加防雷器,以防止反击雷对于仪器的破坏。在场地无法达到所要求的距离时,则要采用联合接地的办法,以防反击雷造成设备损坏。而且在接地极时不能简单地采用铜板接地,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采用接地网才能真正达到防雷要求。
孙玮赖敏余桦
关键词:防雷强震仪ETNA
汶川Ms8.0地震四川及邻区数字强震台网记录被引量:14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特大地震是龙门山构造带逆冲–右旋错动的结果,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结合陕西、甘肃部分台站观测结果,根据原始记录绘制的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呈长轴为NE方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与地震影响烈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效应和断层上盘效应,即沿破裂传播的NE方向加速度峰值衰减显著慢于SW方向;而处于断层NW上盘的地震动峰值衰减明显慢于SE下盘,出现系统性偏高现象,且在发震断裂的映秀—北川段更为显著,与震源破裂的方式和过程具相关性。另一个现象是近发震断裂的竖向(UD)与水平向(H)地震动峰值的比值明显高于远场,在近断层附近比值在1.0左右,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比值2/3存在较大差异。随断层距的增加,加速度反应谱峰值逐渐移向长周期,当断层距大于200km时更为显著,但在近断层100km时存在速度大脉冲现象。
周荣军赖敏余桦龙承厚王世元亢川川梁明剑
关键词:测震学强震记录加速度反应谱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张聪周宝峰任叶飞王晓敏余桦张亚军吴华灯
关键词:地震动衰减速度脉冲加速度反应谱
从爆破烈度看仪器烈度的算法
2014年
以某次工程爆破的地震动测试结果为例,对《中国地震烈度表》、日本气象厅JMA系统、美国ShakeMap系统、福建省地方标准以及袁一凡教授提出的烈度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以地震动参数为基础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将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中的PGA改为水平分向合成峰值,忽略持时和主频两个参数并修改个各参数权重的意见。经分析认为,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和福建省地方标准中的仪器烈度算法在处理大中小震时结果较为合理,且袁一凡仪器烈度算法保留了继续研究地震烈度机理的学术空间和扩展应用领域的可能。
江鹏朱永莉余桦
关键词:强地震动爆破
德钦县、得荣县交界处M_L5.9级地震强震动数据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分析和讨论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处ML5.9级地震,在子庚和得荣观测点获取的强震记录数据,用交切法得到的震中经纬度是:28.16°N,99.41°E;震源深度是11.39 km,还得到了强震数据定位震源参数。初步试验了该数据应用于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可行性。
赖敏朱建钢江鹏孙泽涛黎大虎余桦龙承厚朱永莉
关键词:强震观测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
2007年3月5日攀枝花3·5级地震强震近场记录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2007年3月5日攀枝花市发生3.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研究所初步确定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6.5°,东经101.85°。布设在攀枝花地区9个固定台站的强震仪记录到该次地震的主震振动加速度值,其中,金江台仪器记录到的结果为:水平加速度峰值东西向135.203 cm/s2,南北向126.8 cm/s2,垂直向22.93 cm/s2,并且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了这次地震的振动特性是以右旋为主的。
赖敏余桦孙玮朱建钢黎大虎
关键词:强震观测强震仪加速度逆断层震源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