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阳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多糖
  • 3篇血管生成
  • 3篇血管生成素
  • 3篇生成素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分化
  • 3篇PEGFP
  • 3篇ANG-1
  • 2篇血-视网膜屏...
  • 2篇血管生成素-...

机构

  • 10篇辽宁医学院
  • 3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作者

  • 10篇侯阳
  • 9篇刘学政
  • 3篇李福智
  • 3篇左中夫
  • 3篇张克剑
  • 2篇李群秀
  • 1篇萧鸿
  • 1篇李晓明
  • 1篇臧东钰
  • 1篇王继红
  • 1篇刘帅
  • 1篇张克俭
  • 1篇房艳
  • 1篇王志云
  • 1篇张明锐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1
  • 4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观察枸杞多糖(1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血糖、血脂、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索枸杞多糖对糖...
侯阳刘学政王志云
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ng-1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血管渗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中的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Ang-1编码区序列,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将pEGFP-N1-Ang-1导入UC-MSCs,然后应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人UC-MSCs进行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ng-1在人UC-MS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体的表达。结果 RT-PCR法成功克隆人Ang-1基因编码区序列,纯度为1.82;PCR扩增的片段长度为1.5 kb,与预期片段大小相近。双酶切鉴定法可识别重组pEGFP-N1-Ang-1转染质粒,目的基因与预期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人UC-MSCs转染的pEGFP-N1/Ang-1质粒能够表达Ang-1蛋白,呈现绿色荧光。转染pEGFP-N1的人UC-MSCs和对照组人UC-MSCs均未见相应的Ang-1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地克隆出人的Ang-1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ng-1,为将Ang-1基因转染至人UC-MSCs治疗DR奠定了基础。
萧鸿刘帅李群秀张克剑侯阳宋慧娟刘学政
关键词:人血管生成素-1PEGFP-N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与pEGFP/Ang-1转染方法的建立
2014年
目的探讨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株、表型鉴定及利用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细胞株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BMSCs,纯化大鼠BMSCs后,以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G 418筛挑阳性克隆,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Ang-1表达量的时间变化。结果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获取BMSCs细胞株,成功将血管生成素-1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3 d可稳定表达Ang-1,7 d以后开始减弱。结论成功运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大鼠BMSCs,并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可有效表达。
李福智侯阳李晓明房艳臧东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生成素-1
视网膜细胞联合bFGF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有效途径,从而解决体外诱导分化效率低及存活状况不佳等问题.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BMSC,免疫组化检测CD31、CD44、CD45、CD105表达并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诱导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视网膜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bFGF组、不加诱导液组,分别诱导大鼠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于诱导后第3、第7、第14天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微管蛋白-βⅢ(Tui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分析阳性细胞率:采用MTT法检测诱导后BMSC增殖状况,比较细胞存活率.相同时间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形态学观察:视网膜细胞+hFGF组诱导BMSC 12 h后出现形态变化,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bFGF阳性对照组也可见形成突起结构,但无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处理组诱导3 d后即可检测到阳性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ui1、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增加,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存活率:各组BMSC存活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但不同诱导方法对BMSC存活无显著影响.结论 模拟视网膜微环境配合bFCF能够诱导大鼠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继续存活.
李群秀刘学政张克俭侯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样细胞视网膜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及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能与原视网膜结构发生融合,且可治疗部分视网膜变性。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01/2010-05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或"视网膜疾病"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28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9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向视网膜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以修补受损视网膜的可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并能够帮助损伤的视网膜重新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可用于一些视网膜变性的治疗。然而,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分化为视网膜细胞还不理想,诱导分化的机制还不清楚,故视网膜下移植的途径及移植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张克剑刘学政侯阳张明锐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以往对DR的研究主要关注其血管病变,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在DR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生之前,已有视网膜神经变性,包括视网膜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变性及丢失。Mü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整个视网膜,包绕视网膜上各级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及视网膜血管。Müller细胞不但可以影响视网膜血管的病变,还能影响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病变,
侯阳刘学政张克剑
关键词:视网膜MÜLLER细胞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对高糖环境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利用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大鼠BMSCs细胞株,将转染后的BMSCs与高糖条件下RF/6A共培养。从而确认血管生成素1(Ang-1)转染BMSCs对RF/6A有保护作用。采用贴壁筛选法Friedenstein...
刘学政侯阳左中夫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征是毛细血管闭锁、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缺血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脂、血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LBP对D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其中36只大鼠尾静脉注射45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模型,72h后血糖〉16.7mol/L、尿糖阳性者为造模成功。成模后第2天LBP治疗组给予200mg/(kg·d)LBP灌胃,D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他18只正常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造模后4、8、12周抽取心脏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获取视网膜组织,用伊文思蓝渗漏实验检测视网膜血管的渗透性。结果各时间点DM组和LBP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8、12周时LBP治疗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明显较同时间点DM组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57%、4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大鼠各时间点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BP治疗组在4周、8周时甘油三酯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12周时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大鼠在8周、12周时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BP治疗组在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造模后4、8、12周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DM组伊文思蓝的渗透量分别为(26.23±2.00)、(29.78±1.78)、(34.08±3.03)μ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4±4.30)、(12.76±2.11)和(12.45±4.40)μ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LBP治疗�
侯阳刘学政王继红
关键词:枸杞多糖糖尿病血糖血脂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
pEGFP/Ang-1转染BMSCs对高糖环境中RF/6A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重组质粒(pEGFP/Ang-1)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高浓度葡萄糖损伤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的保护作用。方法:以pEGFP/Ang-1转染B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再利用Transwell模型,将转染的BMSCs与RF/6A共培养于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3d后MTT法检测RF/6A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PKB)的表达,从而探讨转染pEGFP/Ang-1的BMSCs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中的RF/6A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转染pEGFP/Ang-1的BMSCs可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与转染pEGFP/Ang-1的BMSCs共培养的RF/6A细胞活力及P-PKB的表达均高于未转染组(均P<0.0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质粒pEGFP/Ang-1转染的BMSCs对高糖环境中的RF/6A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KB表达上调有关。
侯阳李福智左中夫刘学政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1高浓度葡萄糖
黄芪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黄芪多糖的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成功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45表达并对细胞进行鉴定。按照诱导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黄芪多糖组。于诱导后第3、5、7天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组织荧光检测神经微管蛋白-βⅢ(Tuj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黄芪多糖组诱导BMSCs 12 h后出现形态学变化,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化学诱导组在加入诱导剂后细胞有突起伸出,并随诱导时间变化而增多,3 d可见到一些细胞漂浮脱壁,随时间延长死亡细胞逐渐增多。对照组无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Tuj1阳性表达,逐步形成典型的神经样细胞;GFAP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黄芪多糖成功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侯阳李福智左中夫刘学政
关键词:黄芪多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