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学雷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3篇电影
  • 3篇主体间
  • 3篇主体间性
  • 3篇教学
  • 2篇语文
  • 2篇文本
  • 2篇文本对话
  • 2篇文学
  • 2篇美学
  • 2篇教育
  • 2篇间性
  • 1篇当代电影
  • 1篇电影创作
  • 1篇电影美学
  • 1篇电影艺术
  • 1篇新生代电影
  • 1篇信仰
  • 1篇学语
  • 1篇言语
  • 1篇言语策略

机构

  • 13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俞学雷

传媒

  • 4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电影文学
  • 2篇文艺争鸣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浙江师大学报...
  • 1篇小学语文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 1篇中国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师小教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刍议被引量:1
2003年
高师小教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包括三个层面 ,即 ,“全科型”的文化知识素质 ,含现代教育观、科学儿童观、正确学科观的教育理论素质以及全面的小教技能素质。据此 ,高师教育策略除了相关学科的设置还有相应的综合实践课程设置。
俞学雷
关键词:高等师范小教专业教师素质
文本对话·三主机制·多元策略——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探微被引量:13
2001年
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以文本对话的形态显现 ,且在四个层面展开 ,即人格与精神、阅历与经验、知识与文化、艺术与审美 ;这一文本对话始终贯穿于师、生、文构成的三主教学机制 ;据此 ,教学策略也有一个相应多元、综合的拟设。
俞学雷
关键词:教学机制主体间性审美策略言语策略
“三问”中国当代电影——从《梅兰芳》与《三枪拍案惊奇》看电影发展的应然走向被引量:1
2010年
从比较《梅兰芳》与《三枪拍案惊奇》的人文内涵及影像叙事形态的视角,论述了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三个应然走向:在传统文化本体意义"道"的层面,致力于重构民族精神的影像叙事,而摒弃仅在传统文化"器""用"层面的猎奇式影像移植;在资本强势的创作架构中,尊重并实现作为电影创构灵魂的导演的主体性及其赋予影像"内在意义"的权利;读图时代,电影不能仅沦落为"泛娱乐"的泡沫化的影像消费,而更应该成为于泛滥的视觉狂欢之中拯救大众心灵、实践现代美学精神的一种艺术载体。
俞学雷
关键词:媚俗
中国式“大片”的五种文化“贫血症”被引量:2
2009年
中国式"大片"渐成当今中国影坛的一道景观,但其作为一种理应涉及人文精神维度的文化与艺术,明显存在五种"贫血症":不辨善恶的"暴力美学"倾向;消费性的"伪历史"书写;形式主义的唯美影像;人物的抽象化、空洞化;缺失信仰的价值"悬置"和道德迷雾。
俞学雷
关键词:暴力美学
新生代电影的美学特质和缺憾
用“代际”来划分电影创作群体的演变,是比较困难、有时也会显得比较武断的一种分析与概括。但是,就一定的时代、特定的文化语境,相似的从影阅历和经验,,特别是比较一致的电影观念和创作路数而言,的确决定了这样的一种”代际”划分还...
俞学雷
关键词:电影艺术电影创作电影美学新生代电影
文献传递
冯小刚电影的当代性与中国性——兼及对中国当代电影本土化、产业化的启示被引量:4
2010年
"冯氏电影"屡创国内票房奇迹与其能够准确介入和传达当代中国普通大众的精神境遇及社会心理期待而实践着的电影创作"当代性",以及影像叙事中顾及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而呈现出比较浓郁的"中国性"这样两个重要的"冯氏"特质,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冯氏电影"的"当代性"和"中国性"又为中国当代电影实现本土化、产业化,为当代中国电影在兼顾人文、艺术、商品、大众、作者等诸多元素合力作用下,如何更有效地建构影像叙述形态并充分发挥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场域的精神沟通、交流与疏导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经验借鉴和价值参考。
俞学雷
关键词:冯氏电影中国性
《麦田》:人、影像与文化的多重思辨
2010年
电影《麦田》“仿写”人物在战争中被扭曲的“行动”,直逼历史文化中劣根性的一面,进行了深刻的影像叙事思辨,并在导演精神立场与价值信仰的“询唤”下,给观众以一种现代人文思想的启迪。该片在当下电影创作者普遍性的精神立场后撤乃至丧失而导致意义缺失的“泛娱乐化”影像泡沫充斥影坛的背景下,其体现出来的影像视角的独特美学意识和带给大众的人文启蒙价值尤显可贵。
俞学雷
关键词:文化反思精神信仰
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论被引量:9
2002年
阅读教学是一种带有文学解释性质的主体间性对话。从阅读教学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来看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对话显现为文本改写的过程 :学生不断地在教师引导下优化自己的解释文本 ,并借此最终达成知、情、意、言全方位的教育生成。这样的文本改写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
俞学雷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育性原则文学解释
视角·意象·隐喻象征——《边城》细读札记被引量:2
2003年
以全知外视角为主、复合视角为辅的叙述视角 ,给小说《边城》的情节推衍、人物刻画带来从容自如、独具表现力的艺术风格 ;同时 ,意象化叙述营造了小说浓郁的诗化韵味 ;就小说主题而言 ,从隐喻象征角度切入 ,则可揭示《边城》的当代文化阐释 :对传统文化人格缺陷的批判。
俞学雷
关键词:《边城》意象隐喻象征
李玉电影:女性经验与影像伦理的双声重唱被引量:3
2014年
李玉作为当代中国影坛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导演,其十余年影像叙述风格演变轨迹的得与失,告诉我们"中国式"女性主义电影基于民族文化传统和本土观众的审美趣味,不能仅拘囿于纯粹女性性别意识范畴进行女性经验的影像叙述,而必须既立足于女性立场和女性意识及经验的性别特质,但又须超越女性单纯的性别认知,赋予女性经验以更加丰厚的社会、时代、人文信息,因而,给富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影像叙事带来更具建设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像伦理诉求。
俞学雷
关键词:女性经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