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晓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激素
  • 4篇脂肪
  • 4篇绒毛
  • 4篇女性
  • 4篇胚胎
  • 4篇骨密度
  • 4篇持续时间
  • 3篇代谢
  • 3篇遗传学
  • 3篇遗传学检测
  • 3篇绒毛组织
  • 3篇胚胎移植
  • 3篇取样器
  • 3篇无菌
  • 3篇连接头
  • 3篇卵巢
  • 3篇接头
  • 3篇宫腔
  • 3篇管接头
  • 3篇雌激素

机构

  • 26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6篇傅晓华
  • 20篇舒静
  • 10篇黄琼晓
  • 10篇朱晶
  • 10篇张岭
  • 7篇吴香丽
  • 6篇徐维海
  • 5篇金碧辉
  • 5篇张琳
  • 3篇裘胜春
  • 3篇夏美
  • 2篇彭成忠
  • 2篇孙娟
  • 2篇吕亚儿
  • 2篇陈正云
  • 2篇李施施
  • 2篇陈小攀
  • 1篇舒静

传媒

  • 5篇浙江医学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预防医学
  • 1篇第九届中国南...
  • 1篇2013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小鼠肥胖及脂代谢的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对小鼠肥胖和脂代谢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8周龄C57/BL6雌鼠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假手术他莫昔芬组、卵巢切除雌激素替代组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小鼠腹腔注入0.3%戊巴比妥钠麻醉(0.25ml/10g),打开腹腔暴露卵巢不作处理,随即关闭腹腔;卵巢切除组小鼠腹腔注入0.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他莫昔芬组小鼠麻醉后行假手术,术后每周1次皮下注射他莫昔芬缓释剂0.1ml;卵巢切除雌激素替代组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皮下埋植17β-雌二醇(E_2)缓释剂。予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比较各组小鼠体重增加量、皮下脂肪/体重比值及内脏脂肪/体重比值、糖耐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E_2水平、脂代谢指标TG、TC、HDL-C、LDL-C和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结果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假手术他莫昔芬组小鼠体重增加量最少,E_2水平明显下降,血清TC、HDL-C水平也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该组小鼠皮下脂肪/体重比值及内脏脂肪/体重比值也显著低于卵巢切除组(均P<0.05),糖耐量水平明显改善(P<0.05),血清ADPN水平也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P<0.05),但与卵巢切除雌激素替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RMs显著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对小鼠脂肪蓄积、再分布及血清脂代谢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朱晶傅晓华张岭金碧辉舒静
关键词: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肥胖脂代谢
人流取样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流取样器,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过滤装置;第一管接头固定至第一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第一管接头形成有第一接插端;第二管接头固定至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的...
舒静傅晓华张岭张琳徐维海吴香丽夏美黄琼晓吴瑞芳
文献传递
来曲唑诱导排卵的特征及雌二醇水平对妊娠率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比较分析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诱导排卵的临床特征,探讨LE诱导排卵的患者雌二醇(E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高LE诱导排卵的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的141个LE周期、82个CC周期和127个自然周期组的临床背景资料、卵泡监测结果及妊娠结局。并将LE组根据扳机日E2水平分为低雌激素组(<300pmol/L)和高雌激素组(≥300pmol/L),比较两组间妊娠结局。结果 LE组的卵泡发育速度与CC组相当[(10.4±2.0)d vs.(10.0±2.0)d,P>0.05],LE组自然LH出峰率和单卵泡发育率均显著高于CC组(分别为21.3%vs.9.8%,92.2%vs.57.3%)(P<0.05);扳机日的E2水平以及单个大卵泡的E2水平均显著低于CC组和自然周期组[分别为(644.5±274.5)pmol/L vs.(1 792.4±898.4)pmol/L vs.(901.8±404.3)pmol/L,P<0.05;(610.8±260.7)pmol/L vs.(1 236.4±533.1)pmol/L vs.(896.6±409.0)pmol/L,P<0.05];LE组扳机日内膜厚度与CC组类似,低于自然周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8.6±1.8)mm vs.(8.4±2.0)mm vs.(9.5±2.2)mm,P>0.05]。对排卵障碍者,LE组和C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5.3%、23.3%(P>0.05);而对原因不明性不孕者,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4%、1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E组诱导排卵过程中扳机日大卵泡数及E2水平较CC组显著降低(P<0.05)。LE组扳机日E2<300pmol/L时,无一例妊娠者;扳机日E2≥300pmol/L时,HCG阳性率为21.0%(P<0.05),临床妊娠率为17.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E组中仅排卵障碍是妊娠的相关因素。结论 LE组与CC组相比,LH出峰及单卵泡发育率更高、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过低的雌激素水平对LE诱导排卵的妊娠结局不利。
余芝芝傅晓华黄琼晓姬萌霞邢莉莉舒静
关键词:来曲唑枸橼酸氯米芬雌二醇妊娠
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应用微型剪的效果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微型剪和电切环在有生育要求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至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因中重度宫腔粘连拟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女性患者82例,分为微型剪分离组(n=39)和电切环分离组(n=43)。在手术当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雌激素预处理,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度粘连形成。术后1~2个月行2次宫腔探查,宫腔粘连程度采用AF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术后随访1年内的妊娠情况(包括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结果:2次宫腔探查结果提示,2组患者宫腔形态的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剪分离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电切环分离组,微型剪分离组患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评分的降低程度高于电切环分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妊娠随访提示微型剪分离组患者术后妊娠率(43.6%)高于电切环分离组(37.2%)。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中,采用微型剪或者电切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宫腔形态和月经情况。在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中,采用微型剪分离宫腔粘连可能更具优势。
傅晓华姬萌霞舒静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
棕色脂肪组织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棕色脂肪组织通过线粒体的脂质氧化解偶联产热参与人体的能量平衡,预测可成为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新靶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除伴有生殖功能障碍外还普遍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动物模型研究提示移植棕色脂肪组织可改善其临床表型。通过研究棕色脂肪在PCO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傅晓华徐维海裘胜春舒静
关键词:脂肪组织棕色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
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测定对不同年龄段育龄期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育龄期女性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变化与心血管评估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预测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至12月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200名有正常排卵周期妇女,按年龄段分为25~35岁组和36~45岁组,检测其AMH值,并分析该值与心血管评估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25~35岁女性AMH水平与TC(β=2.72,P<0.05)、LDL-C(β=2.61,P<0.05)、载脂蛋白B(β=2.73,P<0.05)及脂蛋白A(β=2.26,P<0.05)之间呈正线性相关,与其他心血管评估参数如HDL-C、载脂蛋白A1及FP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36~45岁女性AMH水平与以上所有风险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检测不同年龄段育龄期女性血清AMH值,对于早期心血管疾病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朱晶傅晓华张岭舒静
关键词:卵巢抗苗勒氏管激素心血管疾病年龄
中心性肥胖不孕症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中心性肥胖不孕症患者基于认知行为调整的线上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并纳入健康管理的中心性肥胖不孕症患者,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基于认知行为调整的线上生活方式干预12周,对照组实施常规宣传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脂率等指标;妊娠随访至干预后6个月,比较2组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纳入78例,年龄分别为(31.15±4.87)岁和(31.17±4.81)岁。干预前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腰围、空腹胰岛素和体脂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辅助生殖后妊娠率分别为33.33%和23.08%,流产率分别为7.69%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调整的线上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中心性肥胖不孕症患者改善中心性肥胖和高胰岛素状态。
吴祎丹傅晓华朱晶吴香丽
关键词:中心性肥胖不孕症生活方式干预
绝经特异性脂肪分布改变与代谢风险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绝经相关脂肪分布改变与代谢风险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绝经后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预防以及早期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女性200例,年龄20 ~ 65岁,其中绝经前女性110例,绝经后女性90例.全身及局部脂肪含量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仪测量.采用协方差比较绝经前后局部脂肪分布的变化,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绝经相关脂肪分布改变与代谢风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较绝经前女性总体脂肪含量及男性型脂肪含量增高,校正总体脂肪含量的影响后,绝经后局部脂肪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女性型脂肪含量的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一系列重要变量后,男性型脂肪积累与代谢风险增加相关(OR=1.8~3.7,P<0.05),女性型脂肪与代谢风险因子之间呈负相关(OR=0.4~0.5,P<0.05).交互模型分析进一步提示绝经后女性型脂肪的保持对代谢的保护作用较绝经前更显著(P<0.05),而绝经在男性型脂肪对代谢的影响中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绝经后表现为男性型脂肪含量增加和女性型脂肪含量减少.相对于男性型脂肪积累对代谢的影响,女性型脂肪的保留与代谢风险呈负相关,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在绝经后更为显著.
傅晓华裘胜春陈正云吴香丽舒静
关键词:绝经期体脂分布脂肪类代谢代谢代谢疾病
人流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流取样器,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过滤装置;第一管接头固定至第一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第一管接头形成有第一接插端;第二管接头固定至第二无菌吸引软...
舒静傅晓华张岭张琳徐维海吴香丽夏美黄琼晓吴瑞芳
文献传递
女性睡眠持续时间与骨密度关系分析
目的调查女性睡眠时间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80例,年龄20-70岁,其中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各40例。睡眠持续时间采用问卷调查,DXA测量骨密度。结果绝经后女性中,睡眠时间与全身及局部骨密度呈...
傅晓华裘胜春陈正云舒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