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青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杏石甘汤当代医案分析述评
- 为全面了解麻杏石甘汤在当代中医临床的使用情况,对包含麻杏石甘汤原方4味药物的当代医家发表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方在临床应用广泛,且仍以用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以肺热壅盛为其主证,对经方的使用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
- 王倩赵思佳冯青傅延龄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医案
- 文献传递
- 麻杏石甘汤当代医案剂量探析
- 为综合了解当代医家对于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的剂量把控情况,通过对1949年以后当代医家已发表的医案文献中,包含麻杏石甘汤经方4味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的常用量及经方整方常用量均远远低于《伤寒论》,...
- 王倩赵思佳冯青傅延龄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医案
- 文献传递
- 麻杏石甘汤当代医案分析述评被引量:5
- 2015年
- 为全面了解麻杏石甘汤在当代中医临床的使用情况,对包含麻杏石甘汤原方4味药物的当代医家发表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方在临床应用广泛,且仍以用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以肺热壅盛为其主证,对经方的使用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在医案记载方面,普遍存在信息记载不全及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
- 王倩赵思佳冯青傅延龄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医案
- 论秦汉文献对燥气致病论述甚少的原因被引量:2
- 2012年
- 在中国秦汉时期的医药文献中,关于"燥"的论述不少,但与风、寒、湿、火等六气因素相比,那一时期对"燥气致病"的论述甚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秦汉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秦汉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气候潮湿少燥,"燥"不是影响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燥气致病的发生率较低。
- 傅延龄冯青王振宇
- 关键词:气候医药文献
- 香港中医师运用经方常用药物的剂量特点探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对555首香港中医师临床处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伤寒杂病论》方剂中出现频次排列在前50味的药物(Top50)在香港地区临床的用量情况,包括用药频次、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平均用量。分析表明香港中医师使用频次排列前50味的药物有26味与Top50相同。香港中医师临床处方中超过58%药物的平均剂量在10-20g/d;70%的药物最小剂量在2~6g/d;90%的药物最大使用剂量≥15g/d;超过50%的药物剂量差值≥15g/d。
- 冯青徐大基陈丽名马浔傅延龄
-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经方临床处方
-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麻杏石甘汤证治规律
- 麻杏石甘汤是中医经典古方之一,其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在该方基础上加减应用,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鼻窦炎等。本研究就近年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的临床医案文献进行梳理,借助M...
- 冯青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
- 文献传递
- 我国经方常用药物在日本汉方医学中的用量探析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对日本汉方685首处方进行研究,探讨了我国经方常用50味药(Top 50)在汉方临床的用量情况,包括用药频次、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平均用量。日本汉方中使用频次排列前50味的药物有41味与Top 50相同。在Top 50中,超过80%的药物在日本汉方临床的平均用量在2~5 g,约有33%的药物最小剂量不足1 g/d,约84%的药物最大剂量<10 g/d,超过50%的药物剂量差值≤5 g/d。
- 冯青柳井杜莎黄一珊傅延龄
- 关键词:日本汉方医学药物用量伤寒杂病论经方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