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焱
- 作品数:44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肠杆菌O157∶H7 EDL933wz3672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构建EHEC O157∶H7 EDL933wz3672基因缺失突变体。方法:根据已知的O157∶H7 EDL933基因组全序列,采用pKOBEG介导的Red重组系统,筛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z3672基因的阳性克隆,然后FLP位点特异性重组去除两端带有FRT位点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最后通过PCR和测序手段证实。结果:获得了z3672基因缺失而且不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HEC O157∶H7 EDL933w突变菌株。结论:为进一步研究O157∶H7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马延高原周围张京生凌焱李玉霞梁龙
- 关键词:基因敲除RED重组系统
- 肿瘤转移关键酶:人乙酰肝素酶氨基端亚基的表达纯化及鉴定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乙酰肝素酶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氨基端小亚基蛋白(Mr为8×103)对其功能活性是不可缺少的。得到此蛋白将有助于深入研究乙酰肝素酶的功能活性。方法:我们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分离乙酰肝素酶蛋白全长编码基因,将乙酰肝素酶氨基端小亚基的基因克隆入pGE-X2TK,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融合表达。经发酵,纯化,复性得到乙酰肝素酶的氨基端亚基蛋白。结果:得到6.9g纯度>90%的氨基端小亚基融合蛋白。GSTpull-down实验表明,此融合蛋白可与乙酰肝素酶羧基端大亚基蛋白结合。复性后的融合蛋白可被激酶切割为GST蛋白和乙酰肝素酶氨基端亚基蛋白。结论:所得的乙酰肝素酶的氨基端小亚基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亚基蛋白在细胞内的免疫亚定位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 李燕杰李吉学凌焱汤国营宋子博林艳丽朱厚础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纯化肿瘤转移
- 2009~2013年某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对某研究所2009~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从项目类别、所属学科、申请人员年龄、职称等级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总结了该单位在人才建设和课题申报管理上的经验,为今后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李北平凌焱于婷韩铁
-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统计分析科研管理
- 炭疽毒素PA在E.coli中的表达、纯化及其生物活性分析
- 2008年
- 目的:构建pET-32a(+)-PA重组质粒,实现融合蛋白Trx-PA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的表达,并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PA。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PA的编码序列,并且与pET-32a(+)载体的Trx编码区融合产生pET-32a(+)-PA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感受态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pET-32a(+)-PA,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进行分析。利用Ni2+金属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通过梯度透析进行复性。通过蛋白酶降解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Trx-PA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2a(+)-PA重组质粒,并纯化了Trx-PA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正确,经纯化复性后,蛋白纯度达到76%。Trx-PA在体内和体外均能被弗林蛋白酶(furin酶)降解。Trx-PA的正确降解是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进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内并产生细胞毒性的基础。结论:重组Trx-PA融合蛋白能在E.coliBL21(DE3)中有效表达,并表现出生物学活性。
- 李玉霞李伟东凌焱胡伟毛赟赟周围张京生梁龙陈惠鹏
- 关键词: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纯化
- 一种高保真单向DNA合成方法初步探索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一种高保真、简单快速的DNA片段合成方法。方法提出一种高保真DNA单向合成方法(high fidelity DNA unidirection synthesis method,HFUS),主要在Phusion DNA聚合酶、BsrDⅠ限制性内切酶和λ外切酶3种酶协同作用下,将一条正向DNA单链和数条反向DNA单链通过逐个顺序扩增的方式,最终合成出目的DNA片段。该方法采用37℃、50℃和72℃3个温度的快速转换实现片段扩增的分步有序化合成。结果通过HFUS法,初步合成出2条长度分别为340 bp、450 bp的DNA随机序列片段。结论该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合成DNA片段的方法,初步实现了长达450 bp DNA片段的快速合成,为DNA合成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 吴逊李玉霞李北平李炳娟白东梅张昕凌焱周围刘刚陈惠鹏
- 新预测的Ⅲ型分泌系统毒力蛋白Z3672的基因克隆、表达及纯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克隆、表达并纯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新预测毒力蛋白Z3672,以进一步开展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利用PCR方法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出基因z3672,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测序证实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诱导表达,采用质谱分析法和W estern印迹试验进行鉴定,通过洗涤包涵体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构建了pET-24 az-3672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与预期序列一致,实现了目的蛋白的融合表达,并且对蛋白条带的质谱分析证实了表达蛋白即为Z3672蛋白。纯化后目的蛋白的纯度>90%。结论:得到了新预测的毒力蛋白Z3672,为下一步研究蛋白功能,并进一步研究EHEC O157∶H7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高原马延毛赟赟李玉霞凌焱张京生周围梁龙
- 关键词:大肠杆菌O157:H7基因表达
- 20例中国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STK11基因编码区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检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STK11基因编码区序列,进一步明确STK11基因可能存在新的突变位点。方法收集空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样本,采用PCR扩增技术及DNA测序方法检测STK11基因编码区序列,与STK11基因的正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0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中有14例患者检测到STK11基因的编码区发生突变,1例患者携带2个突变位点,13例患者携带单一突变位点。测序发现1例患者在3号外显子第460位发现一错义突变(460C→G),在第154密码子处形成另一种新的氨基酸,为一新的突变位点。2个家系中4例患者在同一位点发生突变;同一家系患者的突变位点一致。其余6例患者STK11基因编码区未见突变位点。结论 STK11基因突变是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因,3号外显子第460位错义突变,即460C→G,是导致Peutz-Jeghers综合征发生新的突变位点。
- 赵晓李玉霞凌焱陈惠鹏张宝库夏廷毅周平
- 关键词:STK11基因PEUTZ-JEGHERS综合征
- 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及相关预测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疗效相关生物标志进行研究。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予以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具体用法:西妥昔单抗起始剂量400mg/m2,静滴,第1天,随后每周250mg/m2;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卡培他滨2 000mg/(m2.d),分早、晚口服,第1~14天,21天为1个周期。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同时对EGFR基因拷贝数与表达、血清TGF-α与EGF表达、K-ras突变等生物标志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47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53.2%,疾病控制率85.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23个月。出现0~1级与2~3级皮疹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6.5%(P=0.016),其TTP分别为3.6个月和6.5个月(P=0.006)。4例EGFR基因扩增者中3例PR,1例SD。PR+CR组患者血清TGF-α明显高于SD+PD组(36.6ng/Lvs.26.0 ng/L,P=0.048),TGF-α高表达患者TTP较低表达长(6.1个月vs.2.7个月,P=0.044)。EGF高表达患者TTP较低表达长(5.9个月vs.2.9个月,P=0.050)。EGFR高表达与重度皮疹相关(P=0.001)。检测49例患者均未发现K-ras突变。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耐受性良好;EGFR基因拷贝数、血清EGF及TGF-α可能是预测本方案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
- 刘慧龙张小田徐建明沈琳宋三泰王金万梁军徐农白玉贤王杰军凌焱李玉霞
- 关键词:晚期胃癌西妥昔单抗生物标志化学治疗
- 病毒入胞机制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多数病毒家族利用胞吞作为入侵宿主细胞的途径。胞吞既可以介导病毒内化,也可以将病毒运输到复制位点。已知的胞吞途径包括: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小窝蛋白依赖型内吞、巨胞饮和网格蛋白、小窝蛋白非依赖型内吞。随着对胞吞过程中各组分结构和功能了解的日趋深入,研究胞吞过程以及病毒入侵过程的手段也变得更有效,特异性更高。目前,化学抑制剂的使用仍十分普遍,但该方法常非特异性地阻断细胞某些功能。一些分子抑制方法,如过表达显性负突变体和siRNA技术等,因其对单一途径的特异性阻断,使得应用分子型抑制剂逐渐取代了化学抑制剂。本文主要分析了研究病毒入侵途径时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实例。
- 孙芳李玉霞凌焱梁龙陈珊陈惠鹏
- 关键词:胞吞小窝蛋白
- 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为将乙醇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通过连接肽串联得到的蛋白质。所述乙醇脱氢酶来源于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所述甲酸脱氢酶来源于博伊丁假...
- 李玉霞陈惠鹏曲芬凌焱李炳娟岳俊杰孙芳毛艳张景海吴逊白东梅李伟东刘刚梁龙周围李北平高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