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玲
- 作品数:2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被引量:2
- 2021年
- 报告1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患儿男,4岁。左足底皮下肿物2年。皮肤科检查:左足底一2.0 cm×1.5 cm×1.0 cm皮下结节,中等硬度,界限较模糊,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正常。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呈淡黄色桑葚状,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纤维组织、成熟的脂肪组织及原始间叶细胞组成,3种成分混杂交错,彼此间有明显的界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S-100蛋白及增殖核抗原(Ki-67)均阴性;成熟脂肪细胞S-100蛋白阳性。诊断: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 师绍敏冀雅聪张艳丽郭雷洋李倩刘亚玲
- 关键词:错构瘤纤维性婴儿足底切除术病理
- 男性副乳一例
- 2018年
- 该文介绍了1例男性副乳的诊断与治疗。患者为27岁男性,出生时即发现左腋后线一额外乳头,自青春期开始增大,颜色加深。临床诊断为左侧副乳,治疗方法为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腺体组织,属于完全性副乳,具有癌变的潜在风险,术后随访观察是必要的。
- 师绍敏郭雷洋张艳丽刘亚玲
- 关键词:副乳房切除术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被引量:1
- 2023年
- 患者女,35岁。主诉:右乳下方结节4年现病史: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乳下方出现一黄豆大淡红色质硬结节,略突出于皮肤表面。皮损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诊治。后结节逐渐增大,并在周围出现相似损害,于2018年4月3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
- 师绍敏毛燕李倩胡焕荣王旭李晴刘亚玲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mRNA、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7A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普遍认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十分关键,其中辅助性T (Th)1细胞及Th17细胞的作用倍受重视。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7分别是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因子之一。
- 师绍敏冀雅聪张艳丽郭雷洋刘亚玲
-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性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A
- 小汗腺汗孔瘤1例
- 2021年
- 患者男,68岁。因左足底肿物2年,于2017年10月24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2年前发现左足底一黄豆大淡红色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偶有破溃出血,走路时因挤压有疼痛感,无其他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发病部位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底一直径约1.5 cm淡红色新生物,质地中等,基底有蒂,表面分叶,可见少许糜烂、破溃及黑色结痂(图1A)。
- 师绍敏冀雅聪张艳丽刘力超胡焕荣刘亚玲
- 关键词:汗孔瘤小汗腺足底
- 皮肤混合瘤
- 2023年
- 患者男,28岁。主诉:右鼻翼肿物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发现右鼻翼出现一粟粒大丘疹,后逐渐增长至黄豆大结节。自发病以来未诊治,皮损表面无破溃或出血,无疼痛等不适。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1月2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遗传病史。
- 师绍敏刘力超毛燕李倩胡焕荣刘亚玲
- 关键词:皮肤混合瘤
- 香椿致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
- 2018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环卫工人。面颈部红斑、丘疹伴痒痛2天,于2017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患者2天前进食较多香椿后在日光下劳作,数小时后自觉面颈部瘙痒、刺痛,继而出现片状红斑、丘疹,衣物遮盖部位无皮疹出现。未特殊治疗,自行冷敷无明显好转。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体健,因环卫工作需要,每天日晒约6个小时,但无类似皮疹史;发病前无用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 王梦纯师绍敏刘亚玲
- 关键词:香椿药物过敏史病例资料环卫工人发病前
- 纳米材料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破坏、致病性自身抗体的持续产生以及对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尽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常用于治疗SLE,但现有药物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并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和相关并发症。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用来治疗SLE。纳米材料具有提高SLE治疗药物靶向性、敏感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等独特优势。本文将总结纳米材料在SLE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 郭辉张艳丽毛燕刘亚玲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纳米材料靶向性依从性毒副作用
- 阴囊汗孔角化病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因阴囊多发丘疹和斑块10余年,于2013年6月15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部位出现数个粟粒大丘疹,偶有轻微瘙痒,未予诊治.随后丘疹逐渐增多并增大,呈圆形扁平丘疹或斑块,曾自行外用酮康唑乳膏和地奈德乳膏等,未见好转.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史,否认性病及非婚性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师绍敏冀雅聪张艳丽刘亚玲
- 关键词:汗孔角化病阴囊
- 皮肤淋巴管瘤
- 2024年
- 患儿女,7岁。主诉:左腋前红斑及水疱6个月。现病史:患儿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腋前出现红斑及水疱,后皮损逐渐增大,偶有糜烂,流出清亮液体。皮损无疼痛及瘙痒等,周围皮肤正常。发病后未诊治。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腋前花生米大红斑,红斑上群集分布的粟粒至绿豆大球形或指状水疱,颜色淡红至半透明,表面光滑(图1)。皮肤镜检查:鲜红色背景,多个半球形或指状水疱,透光度高,部分水疱疱壁内部见弯曲线状血管,表面局部白色均质无结构区域,顶端见黄色浆痂(图2A、B)。
- 毛燕师绍敏崔学博胡焕荣冀雅聪刘亚玲
- 关键词:皮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