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妮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周代馂馀礼之功能透视——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 刘冬妮
- 关键词:祭祀
- 伦理学视野下的民间传统庙会
- 2017年
- 庙会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宗教信仰为基础,集传统习俗与民间文化于一身的文化现象。伦理学视野下的庙会兼具世俗性和宗教性,通过神的名义来规范和影响人与神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正是通过庙会这一载体使宗教信仰和宗教戒律在民间不断被传播和世俗化,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刘冬妮
- 关键词:伦理学
- 先秦民本思想之我见
- 2012年
- 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其时代进步性,即认识到了民众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其本质却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利益,是为君主的统治而服务的。由于对民本思想的理解不足,使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要纠正这种偏差,就应该加强民主化建设,以"人民做主"代替"为民做主"。
- 刘冬妮
- 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建设
- 西府传统庙会的当代思考
- 2014年
- 庙会因具有宗教、商贸和娱乐功能而在西府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当今社会,庙会在文化传承、情感凝聚、满足社会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庙会应该突破传统的局限,体现时代感,走多元化和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 刘冬妮
- 关键词:民俗文化品牌化
- 浅析旅游文化概论的教学改革
- 2014年
- 旅游文化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需课程,具有实践性、复杂性、广泛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旅游文化概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利用相关文学、艺术作品,扩展学生视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入教学中,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期末考核方式,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推动教学的深入开展。
- 刘冬妮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 宝鸡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宝鸡地区民俗旅游资源丰厚,具与独特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岁时习俗。宝鸡地区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当地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集锦荟萃式、原生自然式、主题附会式和短期展示式为主要开发模式,将开发模式与开发内容并重,促进宝鸡地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 刘冬妮
- 关键词:旅游资源民俗旅游
- 论宝鸡传统庙会的功能被引量:1
- 2015年
- 庙会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集宗教信仰、娱乐休闲、生计筹划、社会交往于一身,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生活的空间。在庙会上,人们一反平时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将劳作的艰辛、身心的疲惫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情释放,使之成为地区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 刘冬妮
- 关键词:传统庙会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娱乐休闲社会交往
- 论虢国家族的政治品质和文化精神
- 2018年
- 虢国虽非诸侯之大国,但在周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极为活跃和突出,除了虢国首封之君和文王同辈的原因,虢国家族所展现的特有的政治品质和文化精神,是虢国受到王室恩宠和器重的主要原因。作为王室之卿士,他们道德高尚,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匡扶正义,保证了王室政治之清明。作为天子之封臣,他们崇武尚勇,为国干城,以身赴难,不惧外侮,捍卫了国家之安全。忠于职守和勇于担当是虢国家族政治品质和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 景红艳刘冬妮
- 关键词:政治品质家庭文化
- 西府庙会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被引量:2
- 2013年
- 庙会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也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府庙会所具有的数量多、品位高、内涵丰富等特点,使本地民俗旅游业极具发展潜力。在开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借鉴、创新、宣传等形式打造西府民俗旅游品牌,提高西府民俗旅游的知名度。
- 刘冬妮
- 关键词:庙会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 秦国用人政策及其成因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外籍人才在秦国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形成了秦国不问国籍、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这一政策的成因,从秦国内部来看,迫近西戎的社会环境、尚武的传统、愚昧敦厚的民族性格和好战的习性,使秦人形成了重武轻文的传统,导致秦国文人、知识分子缺乏。从外部来看,私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出现和自由流动为秦国重用外籍人才提供了人才基础。秦国有为君主为实现霸业,实行招贤纳士和任人唯贤的政策,也为秦国吸纳了大批外籍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这些人在为秦国的强大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为自己博得了功名和荣华富贵,实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双赢"。
- 刘冬妮
- 关键词:外籍人才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