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灰泥
  • 2篇角化病
  • 2篇角化症
  • 2篇汗孔
  • 1篇电离子
  • 1篇电离子治疗
  • 1篇电离子治疗仪
  • 1篇性接触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治疗
  • 1篇衣原体
  • 1篇用药
  • 1篇右下肢
  • 1篇增生
  • 1篇症状
  • 1篇治疗慢性荨麻...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集贤县中医院

作者

  • 9篇刘巨川
  • 6篇宋芳吉
  • 6篇李久宏
  • 5篇邱洁
  • 2篇李波
  • 1篇陈洪铎
  • 1篇徐宏慧
  • 1篇肖汀
  • 1篇栗偲平
  • 1篇刘晓春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灰泥角化病1例被引量:2
2007年
邱洁刘巨川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关键词:角化病灰泥
三种类型汗孔角化病并存一例
2007年
患者男,48岁,因右侧肢体皮疹25年,播散至全身并加重1年,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5年前于右膝盖内侧出现米粒大小扁平褐色丘疹,周边呈环状隆起,
李久宏邱洁刘巨川陈洪铎宋芳吉
关键词:汗孔角化病病例症状
淋病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淋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淋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阿莫西林和氟哌酸联合用药治疗淋病,有效率达92.3%。结论:正确诊断,及时用药,有较好的疗效。
刘巨川
关键词:淋病
灰泥角化症2例报告
例1,患者女,43岁,以双下肢“疣”状皮损6年,加重1年为主诉就诊。缘于6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双下肢近内踝侧出现淡灰色斑丘疹,表面粗糙似“疣”状,搔抓后表面有干燥的灰色鳞屑脱落,其下无明显出血, 以后皮损缓慢增大,有瘙痒感...
邱洁刘巨川李久宏李波宋芳吉
文献传递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73岁,因下唇反复肿胀4年,持续加重20余天就诊。自诉4年前非婚性接触史后,发现下唇轻微肿胀,伴有右脸麻木及轻微肿胀,可自行缓解。因恐感染性病,4年来先后8次到多家医院反复检查梅毒、淋病、支原体、衣原体,结果均为阴性,自行外用百多邦等药物,无好转。
栗偲平李瑾娴刘巨川李久宏宋芳吉
关键词:综合征性接触史肿胀感染性衣原体百多邦
多种类型汗孔角化症并存1例
患者,男,48岁,2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膝盖内侧出现米粒大小的扁平褐色丘疹,缓慢向周围扩大, 类似皮疹缓慢增多、波及四肢,皮损逐渐出现角化、增厚。继而面颈部也出现类似扁平褐色丘疹,开始时较小,以后部分丘疹逐渐扩大,呈斑块...
徐宏慧李久宏刘巨川邱洁宋芳吉
文献传递
电离子治疗仪配合中西药物治疗38例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002年
刘晓春刘巨川王琼
关键词:电离子治疗仪中西药物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巨大疣状血管瘤2例
2006年
刘巨川邱洁李久宏肖汀宋芳吉
关键词:疣状血管瘤疣状增生右下肢股内侧红斑皮损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11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1次/d)、外用炉甘石洗剂(每天数次),10d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除未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外,其余用药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76.56%),对照组总显效率(51.86%),两组间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89,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安全性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供临床应用。
刘巨川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慢性荨麻疹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