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军

作品数:72 被引量:405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经济管理
  • 33篇社会学
  • 14篇政治法律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儿童
  • 12篇人类学
  • 12篇留守
  • 12篇留守经历
  • 11篇留守儿童
  • 7篇流动人口
  • 7篇民族学
  • 7篇国际人类学与...
  • 6篇信仰
  • 6篇移民
  • 6篇社会
  • 6篇农民
  • 6篇农民工
  • 6篇民工
  • 5篇三峡移民
  • 5篇实证
  • 5篇外来工
  • 4篇政府
  • 4篇宗教
  • 3篇新生代外来工

机构

  • 60篇浙江大学
  • 11篇中山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湖南省委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普尔大学
  • 1篇上海市总工会
  • 1篇肯特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作者

  • 70篇刘志军
  • 5篇秦红增
  • 4篇孙泽建
  • 3篇王宏
  • 2篇刘天剑
  • 2篇陈建胜
  • 1篇季程远
  • 1篇孟华
  • 1篇王岩
  • 1篇周恭伟
  • 1篇周博
  • 1篇沈奕斐
  • 1篇刘民权
  • 1篇周大鸣
  • 1篇林敏霞
  • 1篇杨帅
  • 1篇徐芳
  • 1篇林敏霞
  • 1篇杨敏敏
  • 1篇华骁

传媒

  • 8篇广西民族大学...
  • 6篇广西民族学院...
  • 6篇浙江大学学报...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中共杭州市委...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社会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国际观察
  • 1篇金融经济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人文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童年期留守与成年后信任:阈限效应、内部差异与作用机制
2023年
本文分析并检验了留守经历对个体社会信任影响的长期效应、内部异质性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成年后的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均有长期负向影响,对一般信任的负面影响随时间流逝有所消减,但对特殊信任的负面影响则不能被时间疗愈;其次,留守对个体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阈限效应”,即对个体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于“留守”而非留守持续时长;再次,留守对个体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早晚”和“监护”效应,有小学和初中阶段留守经历者以及留守时由祖辈监护者,其特殊和一般信任均更低;此外,因果中介分析表明,留守经历会通过降低留守者主观阶层地位而对其成年后社会信任产生负面影响。上述发现说明童年留守经历所导致的“信任危机”,主要体现为留守者对基于血缘、地缘、学缘等身边人信任的内在负面冲击且难以被时间疗愈,而对一般社会成员的外部信任危机则相对较小且可能随时间修复。
杨帅刘志军王岩
关键词:留守经历社会信任
留守儿童情绪创伤的决定因素及其消减——基于个案访谈的回溯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众多学者基于抽样调查对留守经历带来的情绪创伤及不同留守状态间的分异有过深入探讨,但基于曾经留守者深入访谈的综合研究依然薄弱,从而难以厘清留守儿童情绪创伤的关键决定因素。基于137份曾经留守成年人的个案访谈的回溯性研究,本文发现影响留守儿童情绪创伤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具体的留守状况,而是其发展生态系统所决定的抗逆力,尤其是这一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较多的危险性因素。其中又以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情感氛围、同学互动等方面的危险因素最为关键。针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创伤问题,家庭需首先避免交流不当、忽视情感支持、夫妻矛盾公开化等家庭情感氛围方面的危险因素及监护者差别对待、重男轻女等生活环境上的危险因素;学校则需首先避免校园欺凌、同学关系不良等同学互动方面的危险因素。
刘志军
关键词:留守经历留守儿童
人类安全:概念与内涵被引量:14
2006年
该文对“人类安全”的概念与基本内涵做了系统梳理,分别介绍了联合国、人类安全委员会、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界对“人类安全”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并归纳总结了国际社会围绕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界定所展开的批评和辩护。作为非传统安全观的重要基石,“人类安全”所包纳的理念虽非首创,却是一种新的诉求、一个新的视角、一套整合的理念,是一个集大成的富有意义的概念,它综合体现了千百年来整个人类所崇尚的“以人为本”的博大情怀和孜孜以求的“天下大同”的终极目标。
刘志军刘民权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族群关系委员会简介
2007年
E.L.Cerroni-Long刘志军秦红增
关键词: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族群关系民族分离运动社会科学家公民自由
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权的思考被引量:22
2010年
当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是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时,农民工组织权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向市场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政府没有有效制衡市场力量甚至与市场力量合作的情况下,"资强劳弱"的格局不可避免,而农民工组织权却是抵御这种力量的重要武器。这种组织权有两条演进路径:一是政府所主导的把农民工纳入工会,二是成立农民工自组织。把农民工纳入工会,存在着政府、工会、单位和农民工四者之间的博弈,既有组织性优势,又存在着制度性弱势。让农民工成立自组织,如何在可控和可为之间做好平衡,体现着政府的治理术。
陈建胜刘志军
关键词:农民工工会自组织
民间法与法律多元主义研究委员会简介被引量:1
2005年
Melanie G.Wiber 刘志军秦红增
关键词:法律多元主义民间法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国际法学VAN人民
留守经历影响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述论
2023年
关于留守经历影响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中外的实证研究有深入的探讨,但分歧大于共识,对各类机制的作用大小及方向的判断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论者或认为财富效应最重要,或主张亲子效应更关键,或强调留守时长效应以及与留守所处人生阶段相关的时间窗效应。这些分歧与研究对象、调查技术、测量指标、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也与留守儿童界定、儿童所处经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事关留守经历这一触发事件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构一个综合考虑留守者个体特征、留守场景、留守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的分析模型,有助于厘清这些分歧,也有助于超越机制之争,致力于提出改善留守儿童发展及教育境况的整合性解决方案。
刘志军
关键词:留守经历学业成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
杭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
2014年
通过电话调查、面访调查及个案访谈,调查组发现:当前杭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和差异化,但内涵仍有待提升;加强文化广场和运动场馆建设的呼声颇高;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满意度明显偏高;家庭平均精神文化生活支出涨幅停滞;社区性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参与主体失衡。面对这些问题,杭州市亟需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结构、加强文化运动场馆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要大力发展消费类文化产业;要通过提高可及性、发送文化消费券等方式,丰富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探索创新工休及休假制度安排,保障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的休息权、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要完善图书馆建设和借阅服务、引导博物馆走近民众;要加强社区公共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强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区支持功能。
刘志军王宏季程远
关键词: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被引量:56
2009年
文化功能的多层次性及文化的政治性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人为保护的必要性,文化变迁的常态性使动态保护成为应有之义,信仰的社会功能则决定了民间信仰类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保护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文化的整体性使生态性保护成为必然,且应兼顾小生态与大生态的保护。我国现有的保护举措缺乏大众参与,需要从理解与认同主客位观点差异的基础上,汲取"草根智慧"与"地方性知识",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社区的文化自觉,进行参与式保护。同时,应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三方评定、设立濒危名录、改变保护拨款与认定级别严格挂钩等做法,防止"文化筛选"与"文化阶层化",以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刘志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学视角
儿童主任制度执行困境与出路:从街头官僚视角对26位儿童主任的质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儿童主任制度从2010年试点到2019年全面实施,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制度“变通”执行甚至消极执行普遍存在。本文引入街头官僚理论视角,基于参与观察及对26名儿童主任的深入访谈,从制度执行人的微观角度自下而上分析儿童主任制度的执行状况,探讨儿童主任制度设计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张力。根据自由裁量空间和责任范围大小两个维度,构建权力和责任分析的二维框架,将儿童主任分为四种类型并作行动逻辑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儿童主任的行动策略符合街头官僚“激励不足、变通执行、规则依赖和一线弃权”的行动逻辑,出现职责不清、缺乏认同、共谋应付、有名无实、有而不专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执行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儿童主任的权责规定、从制度实践上优化控制体系,以实现权力与责任、规则执行与自由裁量之间的平衡。
李杨刘志军
关键词:街头官僚儿童福利服务社会治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