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峰
- 作品数:2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ICE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DICE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标准的22例患者,给予DICE方案化疗2个周期以上,判定疗效。结果完全缓解7例(31.8%),部分缓解7例(31.8%),稳定6例(27.3%),进展2例(9.1%),总有效率为63.6%。结论 DICE方案是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措施。
- 孙国锋刘洪峰马晓军李雪政陈海林
- 关键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R-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导致的乙肝病毒再激活2例被引量:3
- 2014年
- 患者1:男,71岁,主诉: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入院。现病史:1月前患者无意间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无明显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呈进行性增大,以淋巴结肿大待查收入我科。患者患者自患病来,无发热,盗汗等症状,精神、体力、食欲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 刘洪峰贺冠强郭敏陈海林孙国锋李书芹王菊美申克明刘宏王晓敏张丛丛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治21例临床分析
- 2000年
- 陈海林李雪政王菊美刘洪峰王伟东闫国玉韩清华牛春江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救疗效生存率
- 急性白血病合并结核病治疗体会
- 1998年
- 急性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感染而导致发热,感染的病原菌多为细菌、病毒、霉菌。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急性白血病除合并上述病原菌感染外,还合并有结核杆菌的感染。随着结核病的控制、病情好转,急性白血病也随之缓解。1病例资料1.1例1,女,47岁。主因发热、面色苍...
- 陈海林牛春江李薛政刘洪峰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并发症结核病
- AML和ALL患者骨髓DNMT1,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SFRP1)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FBA(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法-美-英分型系统)标准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新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例,其中AML 50例和ALL 20例;另选取6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骨髓标本中DNMT1和SFRP1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基因甲基化与AML和ALL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化疗前和化疗缓解后骨髓标本中DNMT1,SFRP1和β-catenin mRNA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DNMT1,SFRP1和β-catenin mR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DNMT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ML和ALL患者中DNMT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26.0%和25.0%,较对照组(73.8%)显著下降(χ^(2)=47.683,P<0.001);SFRP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0%和85.0%,较正常对照组(18.5%)显著增加(χ^(2)=55.2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L组DNMT1基因甲基化与WBC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6.524,5.732,均P<0.001);SFRP1基因甲基化与WBC水平、BM水平和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8.115,5.395,5.060,均P<0.05)。ALL组DNMT1基因甲基化只与遗传学预后分组有关(χ^(2)=4.802,P<0.05);SFRP1基因甲基化与WBC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4.920,5.11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AML和ALL患者化疗前DNMT1和β-catenin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t=4.807~10.456,均P<0.05),SFRP1表达显著下降(t=24.791,12.069,均P<0.05)。与化疗前相比,AML和ALL患者化疗后DNMT1和�
- 陈莉张丛丛李青山索晓慧吉慧娟刘洪峰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基因甲基化
- 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本院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恩替卡韦时机的不同,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及HBV激活情况。结果共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预防组25例,治疗组26例,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25例患者中,化疗后出现HBV激活0例,4例患者肝功能损害Ⅰ~Ⅱ度,无患者出现Ⅲ~Ⅳ度肝功能损害,出现肝功能损害均与HBV无关。治疗组26例患者,化疗后14例患者出现HBV激活,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Ⅰ~Ⅱ度,11例患者为Ⅲ~Ⅳ度肝功能损害,2例患者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而死亡,其中12例患者肝功能损害与HBV激活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不仅能降低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相关性HBV激活,而且能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 贺冠强刘洪峰郭敏陈海林张丛丛李雪政胡志恒马超李书芹毛亚娟
- 关键词:恩替卡韦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
- 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
- 本文从造血干细胞龛的来历、成骨细胞的起源、成骨细胞在构建造血干细胞壁龛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阐述了成骨细胞在构建造血干细胞壁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骨细胞不仅通过些黏附因子将HSC锚...
- 贺冠强王晓敏张丛丛陈海林刘洪峰孙国锋李书芹王菊美马晓军申克明刘宏
- 关键词:造血微环境成骨细胞网络结构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285例DLBCL患者(DLBCL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相关化疗方案,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DLBCL组与对照组、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TARC、CXCL13水平;随访统计DLBCL患者3年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及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评估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水平血清TARC、CXCL13与DLBCL患者3年OS及PFS的关系。结果DLBCL组治疗前血清TARC、CXCL1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LBCL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5.26%,无效组治疗前血清TARC、CXCL13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TARC高表达及CXCL13高表达均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TARC高表达及CXCL13高表达均是DLBCL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回归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预测疾病进展的AUC为0.911。TARC低表达患者的3年OS、PFS优于高表达患者(P<0.05),CXCL13低表达患者的3年OS、PFS优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DLBCL患者血清TARC、CXCL13水平异常升高,血清TARC、CXCL13低表达的DLBCL患者具有更好的化疗效果及预后。包括血清TARC、CXCL13在内的多因子预测模型对DLBCL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 孙国锋索晓慧刘洪峰贺冠强陈莉常伟李俊东毛丹
- 关键词: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化疗疗效预后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单盲对照观察,对照组 35 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改善微循环,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及调节免疫机制;治疗组 53 例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健脾补肾、清热凉血的中药制剂。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6% ,治疗组有效率887%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采用健脾补肾、养血止血的方法在改善症状、提高骨髓造血机能上取得一定疗效,并辅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 陈海林刘洪峰李雪政李书芹杨秀娥韩清华牛春江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
- HBV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率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研究HBV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感染率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除肝癌以外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1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2组,运用ELISA法对3组成员的HBc Ab、HBe Ab、HBe Ag、HBs Ab、HBs Ag乙型肝炎5项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Bs Ag阳性率18.8%(15/80)显著高于对照1组12.5%(10/80)、对照2组8.8%(7/80)(P<0.05);研究组中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HBs Ag阳性率24.5%(12/49)显著高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14.3%(3/21)(P<0.05);研究组中HBs Ag阳性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60.0%(9/15)显著高于HBs Ag阴性患者27.7%(18/65)(P<0.05)。结论 HBV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HBs Ag阳性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
- 贺冠强郭敏刘洪峰李书芹胡志恒马超
- 关键词:HBV非霍奇金淋巴瘤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