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梅
- 作品数:55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矿业工程更多>>
- 终末期肾病患儿113例的病因构成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儿的病因构成。方法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信息科病史查询系统检索2001年1月-2012年12月(2001--2012年)ESRD住院患儿的性别、首次诊断时的年龄、原发疾病和肾脏替代治疗(RRT)信息。ESRD患儿纳入标准参照2002年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NKF-K/DOQI)慢性肾脏病(CKD)5期诊断标准。结果2001--2012年共诊断ESRD患儿113例,明确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9.5士4.2)岁,男女比例为1.31:1。导致儿童ESRD的病因依次为先天性肾脏与尿路畸形(CAKUT)和肾脏囊性疾病(26.5%)、肾小球疾病(23.0%)、遗传性肾病(7.1%)、其他诊断(5.3%),另有病因不明患儿占38.1%。CAKUT是引起O~6岁息儿ESRD最主要的病因(36.0%,9/25),学龄期(7~10岁)和青春期(10~18岁)ESRD患儿的原发病因以肾小球疾病为主,分别占34.6%(9/26)和22.6%(14/62)。青春期ESRD患儿中病因不明者的构成比(53.2%,33/62)最高。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主要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3.1%)。与2001年1月--2006年12月比较,2007年1月--2012年12月ESRD患儿接受RRT的构成比有升高的趋势。结论CAKUT在ESRD患儿的原发病因中占重要地位,是婴幼儿和学龄前患儿的主要病因;而学龄期和青春期起病患儿中肾小球疾病占多数。
- 汤小山徐虹沈茜孙利缪千帆周利军曹琦刘海梅陈径饶佳翟亦晖方晓燕
- 关键词:儿童病因
- 小儿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研究
- 目的小儿尿路感染(UTI)往往与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相伴发生,反复尿路感染和VUR是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对UTI及VUR的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进行分
- 刘海梅徐虹沈茜孙利饶佳方晓燕
- 关键词:小儿尿路感染干预研究
- 文献传递
- 小儿返流性肾病的临床分析
- 目的返流性肾病是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此病易于漏诊,但早期诊断和有效的防治可使这一疾病的预后大为改观。本文通过对我院39例返流性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进一步认识。病例和方法1996年...
- 沈茜徐虹刘海梅方晓燕阮双岁毕允力周利军曹琦孙利
- 文献传递
- 托珠单抗对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中长程治疗经验
- 姚文孙利刘海梅史雨李国民
- 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一家系INF2基因及临床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行ACTN4、TRPC6和INF2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WT1基因外显子8和9直接测序。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27名成员,现有成员23名。发病者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26.9岁。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临床特点符合AD-FSGS诊断。7名成员中未发现ACTN4、TRPC6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外显子8、9有致病性突变,其中5例发病者INF2基因外显子8均有纯合缺失突变,缺失的碱基为CCCCACCCCCAC(c.1249delCCCCACCCCCAC,p.T420_P423del),缺失在外显子8第274~285位点,该位点突变既往未见报道。c.1249delCCCCACCCCCAC位于INF2表达分子invertedformin重要的Diaphanous抑制结构域(DID)编码区。结论 INF2基因外显子8上的杂合缺失突变可能是该家系AD-FSGS患者的致病原因,c.1249delCCCCACCCCCAC是引起AD-FSGS的一种新型突变。
- 李国民高学武徐虹翟亦晖沈茜张晓娥方晓燕安宇孙利刘海梅陈径曹琦饶佳
- 关键词: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测序
- 霉酚酸酯联合甲基泼尼松龙隔日疗法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联合中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隔日治疗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以探讨儿童LN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的LN患儿30例,男6例,女24例,处于病情的活动期,给予MMF联合中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隔日治疗。MMF初始剂量为20-30mg/(kg.d)(总量<1.5g/d),病情好转后每3-6个月减量1次,至0.25g/d维持。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15-30mg/(kg.d)(总量≤1.0g/d),初始剂量1.0-1.5mg/(kg.d)(总量≤60mg/d)。结果(1)30例患儿MMF治疗时间不少于6个月,为(28.6±15.1)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反应;(2)在肾活检的24例中,狼疮性肾炎Ⅱ型者8例在加用MMF治疗的3-6个月获得缓解;狼疮性肾炎Ⅳ型者16例,12例在治疗的3-12(6.0±1.3)个月获得缓解,1例患儿部分缓解,3例患儿经过至少6个月的足量MMF治疗无效。(3)在治疗过程中有7例患儿在减量或停药后出现疾病的复发或部分复发。(4)随访终点获得缓解的27例患儿,治疗前后身高增长无明显抑制。结论MMF联合中小剂量的泼尼松龙能有效地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较长时间应用无明显副反应。患儿可保持相对正常的生长发育。
- 刘海梅徐虹周利军张建
- 关键词:霉酚酸酯儿童狼疮性肾炎
- 线粒体相关肾病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总结2例线粒体相关肾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例线粒体相关肾病患儿的病史特点、肾脏病理、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家族史等资料。采用外显子捕获的方法对4 000种人类单基因病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包括线粒体DNA A3243G等37个基因和ADCK4等13个参与辅酶Q10生物合成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用Sanger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在家系中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男女各1例。女性患儿11.7岁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无肾外症状,肾脏病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检测到NPHS1基因已报道的p.E447K和p.G601A杂合突变,ADCK4基因纯合p.D209H错义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家系突变分析发现,NPHS1基因p.E447K和p.G601A杂合突变均来自父亲,其哥哥也有相同的基因型,其母亲不携带该2个突变;患儿父母和哥哥分别携带p.D209H杂合突变。男性患儿出生后起病,多个系统受累,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心脏和大血管多发畸形,肾病综合征。检测到COQ6基因的纯合p.R360W错义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家系突变分析显示,患儿父母分别携带杂合p.R360W错义突变。ADCK4基因p.D209H错义突变和COQ6基因p.R360W错义突变经在线软件Poly Phen和SIFT预测为有害性突变,经多物种蛋白序列比对,2个突变位点均具有保守性。结论 2例患儿肾脏表型分别由辅酶Q10合成基因ADCK4和COQ6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相关肾病。新发现p.D209H和p.R360W突变分别丰富了ADCK4和COQ6基因突变谱。
- 李国民孙利沈茜徐虹方晓燕曹琦刘海梅翟亦晖吴冰冰刘学光杨青
- 关键词:线粒体病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 辅酶Q10治疗COQ6基因突变致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COQ6基因突变致辅酶Q肾病的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收治的1例临床确诊为COQ6基因突变致辅酶Q肾病的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家族史等资料。给予辅酶Q1030mg/(kg·d)治疗,测定尿蛋白/肌酐(mg/mg),血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以评价其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患儿男,10月龄,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伴生长发育落后、左眼睑下垂和四肢肌张力低下,10月龄时检查发现存在蛋白尿,不伴水肿;24h尿蛋白1.04g,尿蛋白/肌酐7.2,白蛋白22.5g/L,肌酐14.0μmol/L。非近亲家族。基因检测到COQ6基因的纯合p.R360W错义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患儿父母分别携带杂合P.R360W错义突变。经在线软件PolyPhen和SIFT预测,COQ6基因P.R360W错义突变为有害性突变。行辅酶Q10治疗2个月后,尿蛋8/肌酐1.3,血白蛋白36.1g/L;治疗至3个月尿蛋白/肌酐0.01,肾病达到完全缓解;随访至治疗后12个月,出现单侧感应神经性耳聋,肾病仍维持缓解,肾功能正常,精神运动发育改善。(2)全球报道7个家系13例COQ6基因突变致肾病病例,表现为6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均表现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有肾活检资料的8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7例,弥漫系膜硬化性肾炎1例。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9例,共济失调和面部畸形2例,伴惊厥2例,伴脑白质异常、肾石症和发育迟滞各1例。4例接受了辅酶Q10补充治疗,显示不同程度的疗效。结论COQ6基因突变所致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早期辅酶Q10补充治疗有效,肾病可达到完全缓解。
- 曹琦李国民徐虹沈茜孙利方晓燕刘海梅郭维翟亦晖吴冰冰
- 关键词:辅酶Q10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 上海单中心101例儿童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访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1例LN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肾活检组与未肾活检组;病理分型包括A组(I+Ⅱ型),B组(Ⅲ+Ⅳ型),C组(V型)3组;诱导期药物环磷酰胺(CTX)组与霉酚酸酯(MMF)组;临床结局缓解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和无效组(治疗无效和死亡)。用药不依从定义为诱导期CTX冲击间期大于45d或疗程不足,或MMF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自行停止服用1周以上。用SPSS11.0软件中的Life—Tables分析累积生存率。结果(1)LN患儿3年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为93.59%和87.80%;3年和5年的肾脏累积生存率为100%和91.12%。(2)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期疾病缓解与是否肾活检、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药物诱导、治疗是否依从和发病时蛋白尿量5个因素有关;维持期疾病缓解与前4个因素有关。(3)多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期与疾病缓解相关的主要因素为治疗是否依从(χ2=9.818,P=0.002)。用药依从性差主要发生在未行肾活检组(χ2=9.569,P=0.002)。(4)Ⅲ和Ⅳ型LN中,无用药不依从发生,MMF和CTX在此组中疗效无明显差异(P=0.405)。结论LN儿童疾病缓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免疫抑制剂的用药依从性。未行肾活检组患儿疾病缓解率低可能与病理类型不确定及用药依从性差有关。在Ⅲ和Ⅳ型LN中,MMF和CTX的诱导缓解疗效无差异。对尿液检查轻度异常的LN患儿应坚持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可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 孙利徐虹刘海梅周利军曹琦沈茜方晓燕
- 关键词:狼疮肾炎预后存活率分析儿童
- ADCK4相关肾小球病8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分析8例含aarF域激酶4(aarF domain containing kinase 4,ADCK4)相关肾小球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69例表现为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steroid resistant nephritic syndrome,SRNS)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或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蛋白尿患儿进行肾脏疾病相关单基因的基因测序,并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用Sanger法对有意义的致病位点进行验证,并对其父母也做相关位点的验证;整理并分析ADCK4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结果69例患儿中有8例携带ADCK4基因突变,其中6例纯合突变(3例为c.748G〉C纯合突变,3例为c.737G〉A纯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c.748G〉C和c.737G〉A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c.551A〉G和c.737G〉A复合杂合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均为未见相关疾病报道的错义突变,经Poly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预测均为致病性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均较为保守;8例患儿平均起病年龄6岁7个月(2岁至11岁8个月),其中4例表现为SRNS,4例表现为蛋白尿,均无肾外症状,肾脏病理以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为主,3例患儿在起病时即已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l例于起病5年后进入ESRD,1例起病2年后进入ESRD,7例患儿给予过免疫抑制治疗,其中6例均无明显效果,1例对激素和他克莫司获得部分疗效,目前4例患儿行腹膜透析,1例于起病7个月后肾移植,基因诊断明确后,均予以大剂量辅酶Q10口服治疗,部分患儿获得一定疗效。结论ADCK4基因缺陷在表现为SRNS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和不明原因持续蛋白尿的患儿中并不少见,其起病年龄相对较大,肾外表型较少,病理上多表现为FSGS,部分患儿起病隐匿,仅有蛋白尿,临床不易早期发现。激素及免疫抑
- 宋晓翔徐虹沈茜孙利曹琦李国民方晓燕刘海梅翟亦晖吴冰冰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突变泛醌